【专家小课堂】家有“熊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与亚型

文摘   健康   2024-11-22 17:42   北京  

【专家小课堂】

是心晴指引公众号的特色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邀请了北大六院知名专家,解答患者常有的一些疑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多动症包括两个维度的临床表现,一个是注意缺陷,另一个多动冲动。



注意缺陷的临床表现


1.不关注细节、粗心大意;

2.难以维持注意力;

3.当别人对其直接讲话时,看起来没在听;

4.无法完成任务,可以开始任务但很快就失去注意力;

5.难以组织任务和活动;

6.回避、厌恶或不情愿从事那些需要持续努力的任务;

7.丢失任务或活动所需的物品;

8.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分神;

9.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手脚动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

2.当被期待坐在座位上时却离座;

3.在不适当的场所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

4.无法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5.“忙个不停”,好像“被发动机驱动着”;

6.讲话过多。


冲动的临床表现


1.还没提问完,就把答案脱口而出;

2.难以等待轮到他或她;

3.打断或侵扰他人。



那么是否没有多动表现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多动症呢?临床上,ADHD分为3种亚型,包括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见下图)。临床工作中医生会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评估,确定疾病的亚型,从而给予更加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注:本视频为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直播活动内容,现做了分段剪辑,以飨读者。




北大六院抑郁症专病团队

原创:司飞飞
配文与剪辑:侯芳萌
审核:司天梅

心晴指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团队线上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