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课堂】父母成长课程(三)——家庭应对方式

文摘   健康   2024-12-06 17:31   北京  

【专家小课堂】

是心晴指引公众号的特色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邀请了北大六院知名专家,解答患者常有的一些疑惑。



面对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家庭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呢?这一问题将分为以下两个部分来解答。


第一部分 ◆ 生活方式篇


中医讲究“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那么,青少年在生活方式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准备呢?

1

饮食均衡

中国营养膳食指南推荐11-17岁的学龄儿童应多摄入谷类、蔬菜水果、蛋白,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保证均衡的饮食才有充沛的精力,帮助我们长期更有心理韧性。

2

睡得好

青少年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推荐睡眠时间是8-10小时。

3

适量运动

青少年每日应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鼓励青少年掌握至少1项运动技能。在学校时,不久坐,尽量在课间进行活动,看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

4

积累正向情绪

青少年应主动练习正向思维,合理自我要求,建立自我正面形象,建立自己的心情充电站,拥有自己的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 ◆ 家长篇


青少年的家长应当警惕情绪化的教养方式,如指责批评、过度保护、前后不一致的教养方法,以及情绪化行为的塑造。此外,以下是一些给家长的建议(见下表)。

应对方式——家长篇

以身作则 亲身示范

聆听孩子的“心声”

给予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

早期发现,及时求助

寻求资源,密切合作


最后潘美蓉博士推荐了以下两本参考书籍,供读者们参考,分别是《欢迎来到青春期》和《解码青春期》。



注:本视频为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直播活动内容,现做了分段剪辑,以飨读者。



北大六院抑郁症专病团队

原创:潘美蓉
配文与剪辑:侯芳萌
审核:司天梅

心晴指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团队线上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