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干关节镜技术复位后踝骨折

文摘   2024-09-25 19:58   上海  

引言

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后踝骨折的手术固定一直存在争议。包括对后踝骨折块的大小和形态理解不足,以及术中如何解决后踝结构的可视化。目前的后踝修复技术包括间接或直接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但这些技术无法直视后踝关节面。最近,关节镜辅助ORIF已用于急性踝关节骨折,可提供直视下进行后踝骨折复位,并减少软组织创伤。本文介绍一种使用干关节镜技术的新型手术技巧,通过内踝骨折的同一切口,使用干关节镜协助复位后踝骨折。

手术步骤

以一例三踝骨折为例。患者体位采用漂浮体位。患肢大腿近端应用气囊止血带。首先处理外踝骨折,通过沿外踝后缘的纵向切口暴露外踝骨折,并用腓骨板以标准方式固定。再于内踝上做一个标准弧形切口,开始后踝复位和固定。注意保护隐静脉和神经。首先暴露内踝骨折,将其移位并作为关节镜观察通道。在距骨的三角韧带止点和胫骨远端各放置一枚克氏针,使用克氏针撑开器打开胫距关节。然后通过外侧切口,在腓骨肌腱和拇长屈肌之间制作一个复位窗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通过移位的内踝骨折插入2.7mm 30°关节镜,直接可视化关节内骨折块的复位情况。关节镜及透视监视下使用骨膜剥离子进行后踝骨折的复位,一旦复位满意,使用顶棒维持复位。然后通过后外侧入路置入2枚导针,根据骨折形态,两枚空心螺钉可通过腓骨和拇长屈肌肌腱之间的后窗口放置,或通过在跟腱外侧的单独切口放置。拧紧空心螺钉时,注意不要多度加压。通过 “压配” 技术固定后踝关节内骨折块。最后使用干关节镜技术进行检查,确保后踝拉力螺钉在骨折块中的稳定性后移除导针,然后以标准方式复位和固定内踝。最后,以标准方式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应力试验和修复固定。

图示一例三踝骨折的术前(A)正位和(B)侧位X线片。

图示一例三踝骨折的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包括(A)轴位、(B)冠状位、(C)外侧矢状位和(D)内侧矢状位。

图示外踝钢板固定后的术中踝关节正位透视图像。

图示使用克氏针撑开器撑开开胫距关节的术中踝关节侧位透视图像

图示(A)术中照片显示通过内踝切口,将关节镜置入撑开的胫距关节中探查后踝。(B)干关节镜图像,显示复位前的后踝关节内骨折碎片。

图示(A)术中进行后踝骨折复位的透视图像和(B)干关节镜图像,显示关节镜直视下骨膜剥离子复位压缩骨折块的图像。

图示(A)术中照片展示了通过外侧切口放置维持复位的顶棒并置入两枚导针。(B)术中侧位透视显示顶棒维持后踝骨折复位;(C)关节镜图像显示后踝骨折复位后关节面情况。

图示(A)侧位透视视图显示置入2枚导针。(B)侧位和(C)正位位透视图显示置入空心螺钉。

图示三踝骨折术后最终(A)正位和(B)侧位透视图像。

图示三踝骨折术后CT扫描图像,包括(A)远端轴位、(B)近端轴位和(C)矢状位。

总结

干关节镜技术的优势在于直视后踝骨折的复位,可以精确修复关节面,降低创伤后关节炎的风险并改善功能。尽管通过标准的后外侧入路可以直视关节外的后踝骨折部位,但可能难以获得关节面的充分复位,特别是复位后踝骨折中的压缩骨折块与传统关节镜技术相比,干镜不存在液体渗出的风险。此外,任何外科医生都可以使用干关节镜技术,无需额外的培训。对于合并复杂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患者,都应考虑使用这种技术。

END

 参考文献:欢迎加入足踝一昇交流群获取原文。



足踝一昇

扫码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微创手术|后踝及后足关节镜技术
关节镜下车把(Handlebar)技术治疗后踝骨折
足踝影像 | 胫骨干骨折倾斜角(FOA)和骨折远端至胫骨关节面距离(DFP)对于后踝骨折的意义
后踝骨折|最新分型以及夹层骨块分布
「推荐书籍」

特别声明 |
本文仅用于分享及学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END·
点赞,点分享,点在看,谢谢您的支持!

足踝一昇
分享硬核的足踝外科前沿资讯,创建专业的足踝同道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