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完整统计了2024年信用债交易记录,并整理其中要点供投资者参考。总量方面,2024年,全市场信用债总成交量43.2万亿元,较2023年同比回落6.8%。从月度走势来看,信用债成交量在2024年内先高后低,各月份成交量基本维持在3万亿元以上,但12月份回落至2.55万亿元。期限方面,长久期信用债成交热度明显上升。2024年,成交久期在1年以内、1-3年、3-5年和5年以上的信用债成交量占比分别为42.9%、40.1%、12.9%和4%。对比2023年来看,四个期限组别的成交量占比分别同比减少27个百分点、增加12.4个百分点、增加10.9个百分点、增加3.7个百分点市场情绪方面,2024年1月至7月,信用债单月低估值成交占比均在50%以上。其中,3月和5月是做多情绪小高峰,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达到53.5%和55.3%。8月债市启动调整,叠加机构止盈情绪增强,信用债做多情绪减弱。机构行为方面,基金、理财和其他产品仍然是信用债主要买入方,净买入规模分别达到1.72万亿元、1.09万亿元和6753亿元。与2023年相比,其他产品净买入信用债规模大幅增长7279亿元。基金和理财的净买入规模则分别同比减少933亿元和2524亿元2024年城投债成交量23万亿元,较2023年减少3.5万亿元,同比回落13%。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9个地区的城投债成交量超过1万亿元。其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位居前三,成交量分别达到3.94万亿元、2.85万亿元和2.19万亿元,与其他地区拉开较大差距。经济实力强的区域超长债热度较高。2024年共有5个地区全年平均换手率在7%以上,分别为内蒙古(9.8%)、辽宁(8.5%)、江苏(7.5%)、黑龙江(7.1%)和宁夏(7.1%)。除江苏之外,其余四个地区均被纳入化债重点省份,且存量城投债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江苏、浙江、安徽、河北等地区10年以上城投债年均换手率均超过15%,河北和浙江分别达到37.5%和25.7%,随着化债推进,在经济强区域配置超长债也成为2024年的核心策略。2024年产业债总成交量20.2万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1.7%。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7个行业的成交量超过1万亿元。其中,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和建筑装饰位居前三,成交量分别达到3万亿元、2.97万亿元和2.39万亿元。7个万亿行业的总成交量达到14.5万亿元,占所有产业债成交量的72.5%,集中度相对较高。违约债券交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成交均价逐月下降。风险提示:数据源可能出现缺失,剔除部分无效数据可能影响统计效果
我们完整统计了2024年信用债交易记录,并整理其中要点供投资者参考。
2024年全年,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总成交量43.2万亿元,较2023年同比回落6.8%。2022年、2023年,全市场信用债成交量分别为42.1万亿元和46.3万亿元,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信用债成交量先高后低。从月度走势来看,受春节因素影响,24年一季度信用债成交量波动相对较大。1月份和2月份成交量分别为4.08万亿元和2.64万亿元,较23年同期分别多8360亿元、少13215亿元。3月和4月成交量又恢复到4万亿元以上。5月份至年末,信用债单月成交量维持在3-4万亿元区间,但12月份成交量进一步回落至2.55万亿元。1.2 成交期限主要集中在3年以内,但出现拉长久期趋势将2024年所有信用债成交按期限分组,1年以内的成交量占比分别为42.9%,较2023年同比大幅回落27个百分点;1-3年的成交量占比为40.1%,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3-5年的成交量占比为12.9%,同比增加10.9个百分点;5年以上的成交量占比为4%,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长久期信用债成交热度明显上升。若以日均成交量来衡量成交热度,1年以内和1-3年的信用债成交热度走势大致一致,在24年一季度基本维持稳定,日均成交量可维持在800-1000亿元。4月至7月成交热度略有回落,7月份1年以内和1-3年信用债日均成交量分别为707亿元和619亿元。8月至10月债市调整,机构换手频次提升,10月份1年以内和1-3年信用债日均成交量分别达到1179亿元和 1225亿元 ,11月以来又快速回落至7月左右水平。3-5年信用债成交热度在24年1-7月呈平稳增长趋势,日均成交量从1月份的96亿元逐月增长至7月份的315亿元。8月份债市调整对长久期信用债影响较大,3-5年信用债日均成交量大幅增长至746亿元。此后的9月至12月,3-5年信用债单月日均成交量整体回落,但均维持在500亿元以上。 5年以上的长久期信用债日均成交量全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7至9月为年内高峰,日均成交量分别达到107亿元、145亿元和126亿元。从成交量占比来看,3年以上信用债成交量占比先升后降,年末较年初增幅较大。1月至8月,3年以上信用债成交量占比从6.7%上升至34.8%。9月至11月投资者防守情绪增强,3年以上信用债成交量占比逐月回落,11月下降至24.1%,12月又回升至30.4%。对比年初,3年以上信用债成交量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1.3 1月至7月投资者做多情绪强,8月后转向谨慎以低估值成交占比50%作为多空均衡线,2024年1月至7月,信用债单月低估值成交占比均在50%以上。其中,3月和5月是做多情绪小高峰,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达到53.5%和55.3%。8月债市启动调整,叠加机构止盈情绪增强,信用债做多情绪减弱。8月至11月,信用债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为43.5%、41.7%、42.5%和40.8%。12月债市走强,信用债做多情绪有一定修复,低估值成交占比回升至48.1%,但仍未回到均衡线以上。按投资者类型来看,2024年对信用债净买入力度最大仍然是基金类产品,规模达到1.72万亿元。其他类产品净买入规模1.09万亿元,排名第二。理财类产品以6753亿元排名第三,保险则以1519亿元排名第四。对比2023年,净买入规模增量最多的是其他类产品,增量达到7279亿元。保险净买入规模小幅增加236亿元。基金和理财的净买入规模则分别同比减少933亿元和2524亿元。
2.1 城投债成交量同比回落,多数月份不及去年同期2024年,全市场城投债成交量23万亿元,较2023年减少3.5万亿元,同比回落13%。从月度走势来看,一季度存在春节因素影响,城投债成交量波动较大。4月至11月城投债单月成交量呈震荡趋势,中枢在1.9万亿元左右。但12月城投债成交量大幅回落至1.37万亿元。从同比变化来看,2024年城投债单月成交量在多数月份低于2023年同期,仅1月和10月小幅超出去年同期水平。2月和12月成交量同比降幅均超过9000亿元。按期限结构分组,2024年城投债在1年以内、1-3年、3-5年和5年以上期限组内的成交量占比分别为38%、44%、15%和3%。较2023年分别同比减少30个百分点、增加14.6个百分点、增加12.5个百分点、增加2.5个百分点。在资产荒持续演绎和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下,投资者对中长久期城投债的接受度继续提升。从不同期限城投债的成交热度走势来看,3年以内的中短期城投债成交热度在上半年整体呈回落趋势,8月至10月又快速提升,11月和12月再次回落,与信用债总体走势相对一致。3-5年城投债则在2月至4月、5月至8月走出两轮热度提升行情,九月后平稳回落。5年以上城投债成交热度整体较低。
3年以上城投债成交量占比在年内也大幅提升。8月份达到年内峰值28.5%,9月至11月回落到18%左右,12月又回升至22.4%。
2.3 化债重点省份交易热度提高
2024年,有 9个地区的城投债成交量超过1万亿元。其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位居前三,成交量分别达到3.94万亿元、2.85万亿元和2.19万亿元,与其他地区拉开较大差距。
从换手率来看,2024年共有5个地区全年平均换手率在7%以上,分别为内蒙古(9.5%)、辽宁(8.8%)、江苏(7.5%)、黑龙江(7.1%)和宁夏(7.0%)。除江苏之外,其余四个地区均被纳入化债重点省份,且存量城投债规模相对较小。
同时,在经济实力强的区域配置超长债也成为2024年的城投投资重要策略。观察各省不同期限换手率,江苏、浙江、安徽、河北等地区10年以上城投债年均换手率均超过15%,河北和浙江分别达到37.5%和25.7%,而其他地区10年以上城投债换手率均在10%以下。
从中债隐含评级分组来看,多数区域的成交集中在AA+以下评级,最高换手率则多数出现在AA和AA(2)级别。在化债政策支持下,部分区域的中低等级成交相对活跃,如宁夏AA(2)、内蒙古AA-和新疆AA城投债年均换手率分别达到15.8%、11.4%和11.2%。
2.4 1月至7月城投债做多情绪更强,但区域分化明显
以低估值成交占比50%作为多空均衡线,今年1月至7月,低估值成交占比超过50%,即做多情绪强的地区数量均在15个以上,其中1月-3月、5月和6月均超过22个。但自8月债市调整以来,低估值成交占比超过50%的地区数量就锐减至10个以下。其中10月仅有2个地区做多情绪较强。12月债市回暖,城投做多情绪也有提振,但仍未回到上半年水平。
以单个区域来看,做多情绪超过6个月的区域共有14个,这些地区的城投债认可度相对更高。具体来看,安徽、吉林、江苏、山西和浙江做多月份最多,均达到10个月;黑龙江以9个月排在第六位;北京、广西和上海均达到8个月;甘肃、湖北、湖南、西藏和新疆则达到7个月。从区域特征来看,更受投资者认可的区域包括了传统城投强省如江浙、京沪、福建、安徽等地区,也包括化债重点省份如广西、吉林、甘肃,还有城投债绝对体量不大,但具备独特重要性的新疆、西藏等地区。
同时,我们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投债单月低估值成交占比情况展示如下。
2024年,全市场产业债成交量20.2万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1.7%。从月度走势来看,产业债一季度成交量波动较大,主要是受到春节因素影响。4月至12月,产业债月成交量整体震荡回落,其中12月份成交量1.18万亿元,为年内首次成交量低于1.5万亿元。但对比2023年同期,2024年多数月份的产业债成交量表现为同比增长,仅在2月、11月和12月同比回落。按期限结构分组,2024年产业债在1年以内、1-3年、3-5年和5年以上期限组内的成交量占比分别为48%、35%、11%和5%。较2023年分别同比减少24个百分点、增加10个百分点、增加9个百分点、增加5个百分点。从不同期限产业债成交热度走势来看,1年以内的短期产业债成交热度在1月-4月持续增长,4月份日均成交量达到540.6亿元的年内峰值,此后即开始震荡回落趋势,至12月份下降至260.3亿元。1-3年产业债成交热度在一季度震荡上升,日均成交量在3月份达到全年峰值404亿元,4月至8月整体回落,9月至11月小幅回暖后,12月回落至全年最低值211亿元。3-5年和5年以上产业债的成交热度走势相对一致,在1-4月和5-8月均分别走出增长区间,此后小幅回落。但中长久期产业债的成交热度整体较低,日均成交量均未能超过130亿元。3年以上产业债成交量占比在年内也有明显增长。1月至4月,3年以上产业债成交占比从6.6%增长至15%,5月至8月又从14%增长至25.9%。此后受债市调整影响,成交量占比先降后升,12月收至20%,较年初增长13.4个百分点。
3.3 产业债成交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按申万一级行业进行分类,产业债发行人所属的31个行业中,7个行业的成交量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和建筑装饰位居前三,成交量分别达到3万亿元、2.97万亿元和2.39万亿元。7个万亿行业的总成交量达到14.5万亿元,占所有产业债成交量的72.5%,集中度相对较高。
而从换手率来看,高换手率的行业总成交量均不足5000亿元。其中,美容护理、通信和轻工制造等三个行业年均换手率超过10%,分别达到25.4%、13.1%和10.4%。传媒、纺织服饰、农林牧渔、环保和商贸零售等行业年均换手率在7%以上。万亿行业中换手率最高的是交通运输,换手率为6.1%。
3.4 2月至7月产业债做多情绪较强
以低估值成交占比50%作为多空均衡线,今年1月份,低估值成交占比超过50%和低于50%的行业数量均为15个。自2月份至7月份,低估值成交占比超过50%的行业数量明显提升,均维持在17个行业以上。但自8月债市整体调整开始,产业债做多情绪回落。8月份低估值成交占比超过50%的行业数量下降至9个,9月至11月分别为5个、5个和3个。12月债市修复,产业债做多情绪有一定改善,低估值成交占比超过50%的行业数量回升至6个,仍未回到上半年水平。
从行业来看,31个行业中,共有12个行业的做多情绪持续超过6个月。其中,纺织服饰和汽车两个行业达到10个月。医药生物行业以8个月排名第三。钢铁、机械设备、化工、建筑装饰、农林牧渔、商贸零售、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和综合类等九个行业均为7个月。
同时,我们将全国31个申万行业的产业债单月低估值成交占比情况展示如下。
3.5 违约债券交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成交均价逐月下降
2024年,已发生实质违约或展期的产业债成交量共有77.4亿元。其中,地产债成交量74.7亿元,占所有违约债券成交量的96.4%。地产债之外,食品饮料行业成交量2.5亿元,占比3.2%,其他3个行业成交量均不足1500万元。
从月度成交量走势来看,违约地产债全年成交量呈震荡减少趋势,2月份为全年成交高峰,达到19.4亿元。从成交价格来看,违约地产债均价整体呈回落趋势。1月至5月平均成交价格均在20元以上,5月份达到全年峰值25.5元。6月至7月则下降至19元左右,9月份进一步下降至14元。在10月和11月短暂回升后,12月平均成交价格降至 10.4元,为年内新低。
本文选自招商证券固收团队于2025年1月27日发布的报告《拉久期仍是趋势——2024年信用债交易复盘》,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作者:张伟 S1090524030002/康正宇S1090524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