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堂 | 油香馓子八宝茶

文摘   2024-09-18 09:21   宁夏  



油香和馓子

”回族花儿传万家,油香馓子八宝茶”。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回族穆斯林传统食品,那就是油香和馓子。”回族妇女讲锅灶,蒸炸烹调有绝招。”就拿捞油香炸馓子来说,真算得上是回族妇女的一绝。它承载着我们穆斯林满满的情怀和温暖的记忆。

油香,是回族群众嗜好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每当家里来了贵客,或给孩子贺满月、过百日、结婚、纪念亡人等, 都要炸油香庆贺; 特别是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回族家家户户都会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油香是待客的必备食品。

油香(也叫捞油香)时,一般都会有本家中老年有经验的妇女来掌锅。妇女们在炸油香时很有仪式感。制作前,先要洗“小净”(“阿卜代斯”)沐浴净身后,点一炷芭兰香。

油香以面粉、碱、植物油为主要原料。也可根据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选择辅料,辅料主要有油、糖、鸡蛋、牛奶、蜂蜜、香豆粉等。制作前首先要起面。起面前用面粉发酵头。方法是将面粉倒入盆中,加入发酵好的酵头开始起面。

起面的水用的是花椒熬制好的40-50度温开水和面,边和边搅拌,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盖上毛巾或保鲜膜,让其自然发酵。发酵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室内温度和面团的温度。一般需要等待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小面就起好了。

在起好的面团中加入碱把面和均匀后,在面的上下左右取些面团在火炉上烧熟,用鼻子闻,如果有酸味证明起的面碱小了,再加适量的碱。再在结好碱的面团里放入适量的油面(鸡蛋、熟香油、牛奶、白糖、香豆叶粉)后,经过反复搓揉后,面团会变得光滑且有弹性。这时就可以搭油锅,倒入胡麻油开始炸了。

掌锅者会把部分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用小擀杖擀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1厘米多的面饼,(一般中间稍厚边上薄),再用刀在油香中间划两个小刀口,待锅中油烧热油烟冒掉后开始炸。

将擀好的油香顺锅边慢慢溜下,等油香从锅中升起后,用筷子不停地转动,等油香上皮鼓起来,夹起油香翻个身再炸反面,将油香两面炸成金黄色时,就可以捞出油锅。炸油香的关键是要控制好火候,火力不大不小正好。

回民吃油香也有讲究,阿訇和亲友未到来之前,一般不事先动用。俗话说:“喝盖碗茶要刮呢,吃油香要掰呢。”拿起油香先掰开,把另一半放在盘子里,吃不完的一半,其他客人可以吃,这种吃法也合乎卫生要求。如果拿起油香囫囵咬,像啃馒头那样,就被视为粗鲁人或不懂礼节之人。

图为作者家中炸的油香

馓子是我区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它的出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得记载,仅在回族民间传说中提到过。据说元朝时定居云南沙甸的阿拉伯传教士亦思马因,与当地女子成亲多年,膝下无子,在某一年的古尔邦节时,向真主祈求赐散子嗣,后得一子,以炸油食贺之,故名“散子”(馓子),其后,相沿成习。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作诗赞美馓子麻花, 诗云:“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馓  子

炸馓子是回族妇女的功夫活。馓子好吃不好吃取决于面和的好不好。和面前先熬制一锅放入花椒、红糖的温开水,在面粉中加入适量鸡蛋、牛奶、熟香油、香豆叶粉开始和面。面团要用木杠子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精软,然后分剂子,再搓揉成小拇指粗的面条放入盆中醒面。等锅中油烟冒掉,香油沸腾时,掌锅人将搓成园形的馓坯,套在筷子上放入锅中,边摆边扯,等馓子变硬时抽出筷子,炸成金黄色即可。炸馓子也要控制好火候,火小了炸不熟,火大了会炸煳。

“点心香,月饼美,回民的馓子酥又脆”。

由于地域不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东乡族、撒拉族等都会在节日期间有炸馓子的习俗。山东回民的麻花馓子、南京回民的细馓子、新疆回民的圆盘馓子、花边馓子和宁夏回族的馓子都很出名,特别是我区同心县的馓子,酥香甜脆,而博得穆斯林的青睐。


八宝盖碗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回族群众喜欢用盖碗饮八宝盖碗以茶叶为底,再放入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干、玫瑰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养生保健茶

八宝茶中加入的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功效;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桂圆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 冰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止咳化痰之功效; 葡萄干性平,味甘、微酸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 芝麻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强身体、抗疲劳; 茶叶助消化、解油腻、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解除疲劳、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种茶叶适量放入盖碗中,放入冰糖、枸杞、红枣;再放入核桃仁、芝麻、桂圆。最后放入葡萄干和苹果干,倒入沸腾开水,盖上盖静待几分钟就可以喝了;可反复多次冲饮。




悦中卫
逸品堂个人工作室。说不尽的中卫事,道不尽的中卫情。旨在记录、收集、整理、传播当地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字一图,尽显文心载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