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的打场歌
打场歌是家乡劳动人民打碾时信口吆喝的一种腔调,川区叫“喝场调”,山区叫“牛佬佬调”。群众说“喝场,喝场,喝起场来解心慌”。旧社会打场、犁地时,赤日炎炎,人困牛乏,群众用场歌来排解心头的苦闷寂寞或倾诉被压迫的痛苦情绪,所以大部分打场歌的调子都有苍劲凄凉的味道。
打场歌实质上是一种民歌性质的号子,大部分无词,用“嘹”或“哎咳哟”之类的虚字来歌唱,也有加上有含意的歌词的。打场歌曲调高亢悠扬,优美动听,有时用假声,一般是独唱,有时两人“对喝”或“轮喝”,此起彼伏,非常动听。
春种秋收,打场是颗粒归仓前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致。早期庄稼收割后拉运到场上(准备脱粒)称为打场。
通常所说的打场,即指用磙子碾场。碾场的石磙子是长度约80厘米,直径60-80厘米,中间略鼓的圆柱体,两端面为同心圆,圆心嵌有铁轴,外装木框,套牲畜在木框上牵拉拖动磙子转动。打场使用的牲畜为牛或驴,骡子性急易挣(zhèng)着。牲畜套拉石磙子时,要给戴上笼嘴,防止吃粮食。赶牲畜碾场的人称为主场,主场左手牵撇绳(缰绳另外加长的绳子称作撇绳或伴绳),右手使长竹杆鞭子,鞭稍处绾一绺红布条。
公社化时期,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场。八十年代,有的生产队曾经把学校的操场临时当作场使用。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田多的农户都有自己的小场,使用便捷。场只有在秋收后才使用。
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收割到脱粒已全部联合收割机代劳,打麦场彻底消失了,就连过去打场的驴和牛儿也很少了。过去打场的情景早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传承了千百年的农耕文化,已深深的根植于劳动人民心中。
唉——
哎嗨哎哟嗬——
赶着我的小驴驴走哟——
世上长了趟哟,
不如我的磙子碾着圈圈场。
世上短了趟哟,
不如娶了个麻脸的娘。
世上吃了趟哟,
不如羊粪烧的芋头香。
世上喝了趟哟,
不如那碗酸辣汤。
哎嗨哎哟嗬——
世上逛了趟,
不如和他干妈走在染染草梗上①。
世上走了趟哟,
不如犁沟沟的档档子长。
世上看了趟哟,
不如牛皮灯影子李莽莽②。
世上听了趟哟
不如孟姜女哭一声长城响。
哎——
哎嗨哎哟嗬——
赶着我的小驴驴哟——
世上美了趟哟,
不如结婚那阵子装新郎。
世上丑了趟哟,
不如公公翻了媳妇的墙。
世上笑了趟哟,
不如吕屠户掉到了大木缸。
世上哭了趟哟,
不如眼睁睁叫人娶走了我“双双”
哎嗨哎哟嗬——
世上喜了趟哟,
不如春雨下的廊檐淌。
世上恼了趟哟,
不如“贼娃子”翻了我家的墙,
世上甜了趟哟,
不如婆姨走娘家带来的白冰糖。
世上苦了趟哟,
不如夏天缺在麦行行。
哎——
哎嗨哎哟嗬——
赶着我的毛驴驴走哟——
世上想了趟哟,
不如“初一”吃粉汤。
世上睡了趟哟,
不如苦乏了倒在田头上。
世上吓了趟哟,
不如张三精着尻子去撵狼。
世上打了趟哟,
不如羝户打头争母羊。
哎嗨哎哟嗬——
世上热了趟哟,
不如入伏天站在打麦场。
世上冷了趟哟,
不如尿尿漏在了裤裆上。
世上凉了趟哟,
不如东风刮烂大妹妹睡觉的窗。
世上躲了趟哟,
不如藏在尕妹子睡觉的看瓜的房。
哎——
哎嗨哎哟嗬——
赶着我的毛驴驴走哟——
世上孤了趟哟,
不如光棍汉守住羊圈圈房。
世上闹了趟哟,
不如八月十五宰羯羊。
世上高了趟哟,
不如候在外甥过事的席桌上。
世上低了趟哟,
不如挨了婆姨的两巴掌。
得!
哦哦!
赶着我的毛驴驴走哟——
世上黑了趟哟,
不如瞎子半夜去还帐。
世上白了趟哟,
不如小媳妇的脸蛋白又亮。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它朴实无华,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地方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卫民歌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我们对家乡民歌的挖掘整理,剖析其历史发展的渊源、体裁分类、风俗文化、艺术创新等,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中卫民歌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
—————
注:①:染染草:一种蒿草,生在中卫南部山区。上面长有许多毛芒,籽沾在布物上,不容易弄掉。
②:李莽莽: 解放前经常活动在中卫香山地区的一个艺人,以唱牛皮灯影子为生。
③贼娃子(方言): 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