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北长滩水车
当您在宁夏中卫北长滩黄河沿岸游览时,有一处旅游景点是古老水车。这种古老水车是以前中卫黄河沿岸地区农民,用它来把黄河的水提升灌溉农田的一种提水工具。
中卫黄河边运用水车提水灌溉农田,有着悠久的历史, 三百多年前,甘肃条城(现榆中县)的张绍宗、张绍南两兄弟乘羊皮筏子到中卫贩卖木材,见这里土地肥沃又宽展,能用水车浇灌,就回老家卖掉了房子和地,把全家迁到常乐,建造了两架水车,将这里大片的蒿草地种上了稻子和麦子..... 在张家建成水车的影响下,李家营子李姓也建筑两架水车。沙坡头区常乐镇的水车村,就是以水车命名该地,并一直沿袭下来。
这是原中卫县常乐镇水车村张家水车
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是当地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它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近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水车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十几米高。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旺水季水车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水车的提灌能力较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
追溯水车村漫长而坎坷的发展道路,张姓人在这里落脚后,勤于躬耕,使这被外人称为张家营子的村落渐次兴旺起来。过去水车支撑着这里的人们生息繁衍,支撑着他们走过了几百年不平凡的生活历程。
可是,历史发展的大潮一点也不肯顾及这里的人们对水车的依恋之情。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开发,仅用水车提灌已远远满足不了大片土地对黄河水的需求。自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后,水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失去了它的提水功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常乐水车村的4架水车被时代冷落在河岸边,后来拆除了。
当年“吱呀——吱呀”水车搅动着碧绿的河水,像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再也看不到了。至今那首著名的歌曲《水车谣》的旋律蓦然在我的耳际响起:祖先在这里生活/留下古老的水车/它像老人经历了沧桑/阳光下诉说/月色里诉说/呵,水车.....把水带给家乡的田园/把水送进人们的心窝......
2017年传承人高勇修理北长滩水车的情景
摄影/刘忠群
2017年春,作者在北长滩采访时与非遗传承人高勇合影
中卫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家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为我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水车的发明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2008年中卫水车制作技艺入选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如今水车制作技艺后继乏人,传承人面临濒危状况,对黄河水车制作技艺进行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