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作曲家
邓宁东为家乡谱曲《蒿子面》
“长脖子雁, 扯红线, 一扯扯到中卫县, 中卫的丫头会擀面, 擀得薄,切的细,下到锅里嘟噜噜转,舀到碗里一根线……”
国家一级作曲家邓宁东为家乡谱写的新歌《蒿子面》(作词:陈学锋),是展现中卫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原创音乐作品。《蒿子面》是从大众心底发出的声音,抒发人们共有情感。
国家一级作曲家邓宁东为新歌《蒿子面》谱曲。
民歌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劳动人民的写照。宁东先生将中卫千百年传承的民间歌谣融入现代元素中,为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
《蒿子面》词曲、旋律娓娓动听,体现了作曲家对家乡特产的自豪和对生活的热爱,引发了当地人的归属感,也激发了在外地的中卫人对家乡的怀念。
吃,是一门学问。怎样去吃,一样面食,百种做法,五谷杂粮,果蔬籽仁,加上各种调料,合理搭配,精心烹调,独具特点的中卫地方小吃应运而生,应时而生,应节而生,应人而生。
蒿子面的历史悠久。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中这样记载:“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由此可见,蒿籽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初,也许只是为了度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蒿籽的诸多优点,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
蒿子面,在中卫自古就有之,为人们所喜食。是最受人们欢迎和青睐的品种,尤其受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年长老人的欢迎。
据科学家测定:沙蒿子富含无氮浸出物,粗脂肪也较高,粗蛋白质较低,粗纤维中等。蛋白质品质尚好,必需氨基酸总量(除色氨酸外)达 3.16%-4.18%。沙蒿中所含钙、钾、硅元素都较丰富。适量使用对人的健康是大大有益的。
其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白面3斤,蒿子面30克,牛肉丝或羊肉丝、葱、蒜、辣椒、香菜、油盐醋适量。
肉汤由肉丝、葱花、香菜、辣椒和各种调料调制而成。
先将白面加蒿子面合拌在一起,和面的水中加一点发酵面粉时使用的碱精,将面和好后反复饧揉多次,擀成极薄的面张,切得细如粉丝一般厚,细细的面条匀称地铺在面案子上,稍晾一晾,然后放人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即可。
将豆腐、黄花菜等多种素菜切丁制作的汤浇到面上即可食用。吃蒿子面时,只要浇上肉汤即可。吃起来爽口,有筋骨,越吃越想吃,食欲有增无减。
在中卫,蒿子面的制作技艺,多是母传女、婆传媳。从和面、擀面到烹制臊子都是很有讲究的。蒿子面一般要趁热吃,方能吃得开心,吃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