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九十年代
中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994年夏,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3周年,繁荣我县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卫县文化馆举办全县卡拉OK大奖赛。本次获奖奖品由我县啤酒厂提供大力赞助,是我县历年歌手大奖赛最隆重的一次。
当时兴起的卡拉OK热,使不少青年朋友们从追星族中回到寻找自己,这热点最典型的反应就是街头卡拉OK摊,每晚有不少青年朋友自娱自乐,且不说唱得如何,单一份大庭广众之下敢于露脸,就足以证明卡拉OK的魅力。
此次卡拉OK大奖赛参赛歌手40多人,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有的正上大学,有的正当兵,有的是干部,有的是工人,有的是个体户或待业青年,还有青年农民;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30多岁。经过两天的角逐,分别赛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八名。
▲参赛歌手黄清华在演唱
▲歌手郑玉莲在演唱
▲李天柱校长和刘华杰副局长为获奖歌手发奖
▲评委为参赛歌手打分
当年中卫出现了舞厅、歌厅、多功能厅,大街旁有了卡拉OK摊位。有些饭店、酒楼,餐厅,白天进行餐饮营业,晚上,邀请业余乐队,歌手为客人演唱。那时候VCD、DVD还未进入普通家庭,街道边的卡拉OK异常火爆。
其实说来也很简单,一台VCD连接一台彩电,再配一台功放和两个音箱就OK了。画面配音乐,让大家感到特别的新鲜,音乐响起,画面就会出现字幕。大家有了一展歌喉的机会,纷纷拿起话筒,略显羞涩而又拘谨地奉献出自己的才艺。
一有闲暇的时间我约上朋友会光顾西大街新华书店旁边马先生的卡拉OK摊。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台大彩电周围围了一圈人,一首歌一元钱。马老板按照顺序切换歌曲,三四分钟换一个人,当然也有一个人连点两首或三首歌曲的。有时观众气氛异常热烈,因此歌唱者也十分投入。每当唱到高潮或精彩之处,便会赢得阵阵掌声。如果没有客人,马老板就自己唱,有时会唱到很晚。
后来慢慢地VCD、DVD以及家庭影院走进了普通百姓家的家庭,街头卡拉OK也就永远的成为了历史。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没过几年,VCD、DVD就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则是条件更好、音响效果更佳的KTV了。现在KTV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娱乐生活。装饰豪华的包间内,摆上酒水果品,开足音量,放开喉咙,哪怕声嘶力竭的呐喊,再也不怕打扰他人影响他人,尽情传递能力、释放压力。现在经常会听到“走,到向阳步行街一起K歌走!”这句话 。生活中有了歌声,也就有了激情,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卡拉OK!
说不尽的中卫事 道不尽的家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