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父子摄影
刘忠群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着与父亲的故事。恰巧我们都热爱摄影,用镜头定格历史的瞬间,让爱永恒,让情长存。
孟长庆先生主编的第一本书《情系故乡》,2005年11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封面选自本人拍摄的“沙坡头”,封底选自他的大儿子孟达拍摄的“中卫高庙"照片。
第二本《中卫情恋》,2006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封面选自孟达拍摄的“长河落日圆”,封底选自俞军拍摄的“大麦地岩画”。
第三本《故乡情结》,2014年9月由时代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封而和封底选自孟达拍摄的“景观渠”和”黄河大桥”。
第四本《明月乡愁》,2020年8月由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封面选自孟达拍摄的《古长城烽火台》,封底选自孟老小儿子孟杰拍摄的“高铁到中卫”。
第五本书《沙都岁月》,封面及封底选自孟老他自己拍摄的“向沙漠进军”和“火车穿沙海”。全书内页采用儿子摄影作品4幅;“正午”作者孟达(1990年获中国夏金奖,组委会特邀作者赴香港(尚未回归前)参加摄影创作。“沙海雪韵”(入选区影展)。”清莲”作者孟杰(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入选作品)。”相濡以沫”作者孟杰(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入选作品)。以上摄影作品13张,均是他们父子参加全国、全区、五省(区)展览入选作品,其中孟老3幅、孟达7幅、孟杰3幅。用光影记录岁月。父子仨把生命的呼吸通过镜头凝结在胶片上,镌刻在数字影像里......
家乡的沙坡头一一著名世界沙都,是孟氏父子一生的聚焦点。几十年来,从包兰铁路在沙坡头铺轨,到1958年包兰铁路通过沙海至沙坡头变绿洲,沙漠旅游胜地,孟老都有摄影作品面世。1986年国务院批准中卫县对外开放后,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和固沙林场加大对沙坡头治沙,从黄河提水喷灌,绿化沙漠,植树造林,保证了铁路经过沙坡头畅通无阻,治沙成果曾获联合国“全球500奖(1988)”。孟老父子从防风治沙到沙漠旅游的摄影作品,得到全国、全区、五省(区)奖和影展。这些跟踪拍照,可算是沙坡头生动“变迁史”。
孟老1956年调中共中卫县委宣传部工作,部里有台捷克相机,从此自学拍照、暗房,成为业余摄影者。走进孟老家中,书房里放满了关于摄影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是中国艺术摄影家学会会员,宁夏摄影家协会理事,原银南地区美影书协会主席,中卫县影协名誉主席。先后在《中卫报》(解放初期创刊),《银川报》《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宁夏画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200多幅。《钻洞子》1972年由新华社发通稿,《列车穿沙海》入选《宁夏》大型画册,《向沙漠进军》获1980年宁夏摄影艺术创作二等奖。孟老编辑、摄影的画集有《摄影艺术作品选》《中卫画册》《中卫县志》摄影篇,《中卫风光》《高庙》《沙坡头》等。30多幅摄影作品入选宁夏影展、西北五省区影展和全国少数民族成就展览。传略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和《中国文艺家传集》。
摄影/刘忠群
孟老应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邀请随团赴泰国、欧洲进行摄影艺术交流与创作活动,作品入选《泰国风光》画册,并被《摄影家看世界》系列光盘收录。
退离政治舞台后,孟老又重返诗词赋坛。他关起门来读书,冷静地回首过去。在他的《岁月沧桑》书中,作品《天池留影》,无不体现了他五彩人生辐射的轨迹。在长达60余年的摄影生涯中,孟老的脚步踏遍了宁夏的山山水水,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但最让他动容、留下照片最多的还是家乡中卫。故乡在他的影艺与诗境中挥发的淋漓至尽。
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孟老的两个儿子从小就喜欢摄影,学着构图,布光,拍照,创作。多年来,父子之间谈话最多的就是摄影。常常会因为创作命题而争论不休,但也是摄影增进了他们的父子感情。孟老的大儿子孟达,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宁夏摄影家协会理事,原中卫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摄影专业理事,现为中卫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他说“我的父亲酷爱摄影,从小我就耳濡目染,对摄影很感兴趣,在我十六岁那年,父亲手把手教我平生第一次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喜爱上了摄影。”
孟老的小儿子孟杰,酷爱摄影,作品多幅入选全国、全区、全市摄影展览并获奖。近年来,仅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入选作品4幅。中卫香山山高路远,村子里的留守老人,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拍过照片,孟杰把快门定格在一个个家庭的温馨团圆之中。
最深不过故乡情,最美不过故乡景,最亲不过故乡人。孟老对家乡中卫有一种莫名的眷念和亲近。他们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热爱的摄影事业。通过他们的镜头聚焦,让人们看到了家乡绿水青山赋能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场景和变化,凸显了家乡文旅的价值。几十年间,孟老父子跑遍了家乡的沟沟峁峁。他们每次的拍照,,都力求达到具有故事性和想象力,让照片上的人或物都能够表达一种情结,饱含较深的思想内涵。
摄影咔嚓一下,就把你的情绪感知给封存了,也许当下我们感觉平淡无奇,若干年以后,它的意义就逐渐凸现了。摄影作品能引发对于瞬间与永恒、生命与艺术的持续思考。孟老特有的品质是传承,也是艺术上的接续,旨在将艺术的接力棒不断地交接和传递,在传承中又可以不断的创新。从他们父子的摄影作品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脉络基因。父亲将相机传递给了儿子,而儿子也实现了他的愿望,踏上了父亲摄影艺术之路,并把这份热爱延续到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孟氏父子的摄影之路艺脉相连,是基于自身长期的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更是与他们的审美,特立独行,艺术家风有关。通过他们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作品题材的把握,现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摄影之路。摄影人只有坚持“身”入基层,“眼”入基层和“心”入基层,方能看到火热的生活,听到群众的心声,感受时代的脉搏,拍到鲜活的美景。
值此《沙都岁月》出版,愿孟老父子仨的行摄之路愈走愈广,让这份艺术之爱,如山岳般厚重,如阳光般温暖,时刻相伴在身旁。
孟老摄影作品选
2024年8月孟老在黄若愚先生画室。(从左向右:马克利、黄若愚、孟长庆、刘忠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