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董福宁为中卫高铁南站制作的大型浮雕作品《黄河文明》。大漠孤烟、黄河水车、枸杞姑娘..... 一幅幅体现西北黄河两岸中卫元素的画卷栩栩如生。每一粒沙都散发着中卫的味道,每一幅画卷都在讲述着中卫的故事。
大型浮雕《黄河文明》作品长110米、高3米,分AB两卷,共12个场景,内容涵盖了中卫、中宁、海原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下图为董福宁先生为宁夏吴忠高铁站设计制作的大型浮雕(局部)
为西气东输中卫示范园区创作的雕塑《中国龙》
▼2023年董福宁为中宁县枸杞文化一条街雕塑作品选
▲1983年董福宁(第二排右三)在高庙保安寺大门前和师徒合影留念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浮雕艺术作品。而就在我们身边,也有着一位农民浮雕艺术家,他就是董福宁。
今年62岁的董福宁,出生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大板村董家营子。滔滔黄河水赋予了董福宁艺术天分和灵气。在上小学的时候福宁就特别喜欢绘画,12岁时他被一本连环画所吸引,从此开启了他对画画的兴趣。自己的梦想是将来能在绘画方面有所发展。
1978年他高中毕业后,到县文化馆参加业余美术学习班,并拜当地文化系统知名雕塑艺人辛锡林先生为师,从1980年开始,在辛锡林老师的指导下,到高庙保安寺学习彩塑及泥塑庙脊走兽,后来参加高庙修复工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学艺期间,福宁除了学习彩绘、泥塑外,还经常到实地临摹写生, 摸索绘画技巧。他从不挑肥拣瘦,刻苦钻研学习技法,别人休息扯磨,他却埋头苦练,还经常有一下奇思妙想,深受师傅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凭着善于钻研、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的劲头,熟练掌握了泥塑方面的技法,顺利地胜任了中卫高庙的修复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福宁从一个民间绘画艺人转换成能处理复杂高难度雕塑技艺的传承人,渐渐地成为了自治区知名的浮雕技艺的高手。40多年来, 他在中卫、中宁、平罗、石嘴山、银川、青铜峡、武威、景泰、陕西、西安、山东菏泽,宁夏灵武、宝塔石化等完成雕塑作品千尊。如:1988年创作中卫高庙十八层地狱的人物造型、2005年为中卫西气东输示范园区创作的雕塑《中国龙》被新时代艺术杂志刊登、2009年灵武宝塔石化的雕塑《奔腾》、中卫新花园景观雕塑《骆驼》、银川市东宫俱乐部的《龙风吉祥》《孔雀开屏》等。2003年参与宁夏吴忠金屋集团雕塑作品被《世界华人名人录》刊登。2005年,沙雕作品《黄河母亲》被新加坡旅游社团收藏。1980年泥塑作品《长征时代》被银川西夏区领导收藏。2010年沙雕《黄河母亲》获宁夏旅游商品大赛优秀奖。1999年参加甘肃古浪108罗汉造像及兰州宾馆的《砂岩浮雕》,还为银川香渔王子,贺兰大酒店,中卫向阳街、新花园、美利工业园区、美利甲天下、沙坡头、水稍子、锦江大酒店、长城大酒店、宏鑫酒店等二十多家酒店创作浮雕作品。最值得称赞的是2019年他为中卫高铁南站创作大型浮雕作品《黄河文明》。当时他带领徒弟们吃住在工地,把自己多年来掌握的技法全部教给徒弟。作品经过反复的修改,打磨,活灵活现地将黄河传统文化中卫元素展现出来,受到了铁道部及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的好评。
福宁喜欢泥塑, 更擅长浮雕艺术。他创作的题材大都融入了中卫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卫早期浮雕艺术的产生与当地自古建庙礼佛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中卫高庙浮雕作品为例,艺术最具代表性。在民间浮雕技艺也是工匠们谋生的一种手段。它记录了当地农耕社会民俗风情,也是传统文化的历史缩影, 具有主要的历史价值。2022年董福宁被认定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卫浮雕传承人。
一念执着,一生坚守。董福宁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民间艺人,成为了一个知名农民浮雕艺术家。他怀着对浮雕技艺的无限热爱,默默无闻地带领出了外甥岳军、李进荣和门徒黄晓伟、蔡忠华等一代新秀。一路走来,他经历了许多苦辣酸甜和千辛万苦,在传承技艺的路上终于圆了自己的艺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