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ESTATE REVIEW
图:下北泽的街头
来源:网络
作为“最理想的社区”,下北泽是我看到的把“生存”和“生活”共生的这个课题做得最好的街区。
很多人对下北泽的认知,一些来自动漫的完美复刻,一些来自次元文化的冲击,还有一些则是来自同行们对下北泽城市更新的各种渲染,但当我真正地去深入触摸这条街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股在颓废世代下倔强的自生力。
早些年,有一部日剧叫《健康而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的生活》,剧集从一个社会福利机关调查员的视角,展开对经济跌落之下的日本社会底层生活的观察。最终呈现出了一个当代普通人理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健康、有文化、低成本。
图:日剧《健康而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海报
来源:网络
我们,是不是也开始对这种生活方式产生共鸣了呢?
反观国内,我们也正在经历着一个从高能膨胀到低能紧缩的消费跌落时代,大家不约而同地被迫“理性”了起来,对工作、生活、消费都开始重新审视和选择。拒绝内耗,用最低成本努力寻求着存在感和幸福感。
这个在暗流中正在形成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最近比较频繁出现的——【轻量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映射到消费面上,就是我们看到的“看似人满为患,实则营收不善”的品牌和商家普遍经营现状。
所以,当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辉煌了40多年的“简陋”又精致的街区时,下北泽变成了一个商业极限生存的范本。
到底是什么让下北泽在经济跌落时代变成了消费的天堂,年轻人的精神祠堂?
苟,是一种境界
退出内卷,让生存变成生活
1、小街、小店、小商业,成为繁华东京最纯粹的一角
谁能想到,在涩谷和新宿的繁华大厦之下,会有这样的一块返璞归真的净土?
下北泽曾经是城郊的农村,在东京开发过程中逐渐合并到城市,并成为与其他地区风格迥然的独特一角。
二战后,下北泽地区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所以很多都是这种比较低矮的楼房,进而就产生出很多非常小的商业模式,不是非常高级的,而是面向年轻人的比较廉价的。衣服商店也是以中古衣服为主,衣服这些商品可能就是摆在街上,年轻人就会周末来这边逛一逛,然后买一个便宜衣服就回去了。
除了这些小店,下北泽布满了小剧场,花一点点钱就可以看文艺演出。
就是因为这种年轻人聚集的【小街区文化】,让小北泽成了一个亚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圣地。日本很多电影,电视剧都会把描述年轻人在下北泽的生活状态,当作一种镜头风格。
年轻人下班、放学后可以来这买到一些非常便宜而别的地方买不到的东西。这也吸引了很多喜欢的人来这里居住,所以下北泽在开发前就成了一个世界上都比较有名的比较嬉皮士的一个街区。
就这样,原本只是为了便宜来到这里的消费方式,变成了一种特有的年轻文化。
图:下北泽街头
来源:小红书@叁貓
2、不接受无意义的扩张和改造
随着剧场文化和消费的不断发展,下北泽出现了六个处商店街集群的基本商业格局。
但是很快,一场东京大兴土木的城市建设开始了。从2003年起,东京地方政府以申办奥运会的名义,计划把这里的步行街拓宽,把小别墅改造成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大厦群。
最终经过在地2万多居民的不懈努力,抗争多年后,下北泽全身而退,终于留下了这个日本罕见的“步行者天堂”。
图:下北泽六处商店街
来源:小田急电铁官方
这些“又小又简陋”的店铺,正是因为藏身在下北泽纵横交错的横街窄巷中,才变得如此有趣。
狭窄的街道只容得下一辆汽车通行,于是汽车这个现代生活的代表性工具被排除在这个地区之外。建筑街道两旁大多数房子都是三四层高,只有寥寥几栋高层,千家小店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装饰物、衣物、饰品飘在橱窗外,在东京繁华之下,这里怎么能不是一个乌托邦呢!
图:下北泽街头
来源:小红书@叁貓
3、不刻意的城市更新,不刻意地成长
下北泽的这些海量的小剧场、古着店、livehouse、咖啡店等等文艺空间,大部分都是私人门面,多年原本低廉的租金,逐步涨价,而且店铺+住宅民居+温泉酒店这种交错的巷内布局、老旧的街区功能,逐渐无法满足居民和游客的生活、旅行需求。
2019 年东京开始了「涩谷大更新」计划,新的最高天台,老牌百货涩谷都焕然一新。与此同时,下北泽也开始了区域更新计划。
这轮更新的“主刀人”是小田急电铁,他们要将东北泽和世田谷代田站之间全长约1.7公里的空地划分为“下北线路街”,下北泽得以迎来一次升级改造。
图:下北泽更新计划
来源:小田急电铁设计资料
在下北泽的改造计划中,小田急并没有大刀阔斧地拆除重建。所有的新设施尺度与原有的街区肌理相融合,且加入公共空间,使整个改造后的下北线路街具有街区本来的开放属性,能承载更多的公众生活。
例如,2020年4月开幕的BONUS TRACK即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打造手法,打造中间带有大量公共空间的洄游型商业体。项目位于下北泽站和世田谷代田站中间,由1栋商用主楼、4幢商住合一“小别墅”组成,共有13个常驻商户,整个商业体仿佛一处文创小村落。黑胶唱片店、复古书店、咖啡店、面包店、餐厅酒吧,全部小巧地嵌在小房子里。
但在短短四年间,BONUS TRACK俨然成为东京TOP级的商业体,直接拉动了下北泽片区的区域消费,成为了日本乃至全球众多年轻人聚集打卡的门户。
图:下北泽BONUS TRACK的街区形态
来源:小红书@Jessie Ng
图:下北泽BONUS TRACK的非标店铺
来源:小红书@ jyun
下北泽车站旁高架桥下的Mikan Shimokita,于2022年3月开业,总面积约2,420㎡,由5个街区组成。项目保留了下北泽原有的文艺特质,增加了新形态的综合商业街,打造吸引大众自由“编辑”的商场、共享办公室、实验室的集合空间。
设计沿用“未完成的城市”的概念,用黑色金属与高架混凝土结构堆积成一个个“集装箱”,看似粗糙实则更显得自由灵活,贴合下北泽文化。
图:下北泽Mikan Shimokita
来源:小红书@ 死马当活马医设计事务所
4、更新的意义在于延续!
下北泽的这轮更新并没有建立新的运营体系和模式,而是延续原来区域个性魅力的开发与运营。
整个区域在开发的时候不断强调下北泽这个地方的个性,包括所有的商业空间都是由下北泽居民一起来提意见,一起来经营完成的,也反映了下北泽的多样性和宽容度。
下北泽的个性反而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的游客,甚至是外来的人想住在这里。这也导致现在下北泽地区在建设完成之后,整个周边的地区的房租涨了大概50%。
图:更新后的下北泽
来源:网络
把文化场所做成“祠堂”
根植一个文化,文化不死繁荣不灭
在下北泽的城市更新中,一个slogan被提出来。“BE YOU",字面意思就是“做自己”!
这意味着,新的下北泽,是要提供一个可以让人们肆无忌惮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尽情地做自己,不用在乎社会尊卑级、不用在乎身上的衣服是不是名牌,不用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讨喜......
Slogan,每个商业都会出得天花乱坠,但是,为何只有下北泽的“BE YOU"才会吸引无数年轻人为之买单?
1、下北泽的文脉从未断过
我们先来看看下北泽都活跃着哪些人?
作为下北泽地区的两大“特产”:年轻又没什么钱的大学生们,以及年轻又算不上什么名人的艺术行业从业者。他们是这里的原住民,也是下北泽文化的缔造者。
随着1927年小田急电铁的开通,下北泽区域迅开始速吸引大量从市中心北上居住的青年。
70年代中期,前东宝演员本多一夫在下北泽成功创建第一家帐篷剧院,一时间下北泽年轻观众往来不绝。
1980年代,伴随小剧场热潮,下北泽开始作为“演艺人的街道”正式进入人们视野。以戏剧、音乐为代表的演艺文化是下北泽的最大标签,衍生出大大小小的剧场、文艺酒吧和livehouse,成为东京文艺向的夜生活消费最大释放地。
随着文化带来的青年人聚集,下北泽生根了大量符合年轻口味和消费倾向的餐饮店铺,以满足区域年轻客群的餐饮消费需求。同时,逐步建立起以戏剧、电影、音乐、古着、生活杂货、图书、自行车、二次元等关键词为主题的“次文化消费天堂”。
图:下北泽的文化地标一本多剧场
来源:网络
下北泽不仅仅是展示梦想的舞台,还住着很多梦想,这个区域的便利店但凡长得好看的店员基本都是各个小剧场的跑龙套演员。白天收银员,晚上在舞台和live上做自己最想做的人。谁能不爱上这样的地方?
2、下北泽的文化一直活跃着
下北泽的剧场依旧热闹地上演着,这里拥有着全东京密度最高的live house,活跃着无数地下乐队,在街道里随时会看到许多背乐器包的人。
这些鲜活的文化气息,在下北泽的街头弥散开来。
每年七月中旬盛大展开的下北泽音乐祭,与在地商店街结合,从剧场至数家展演空间、咖啡厅、美食小贩等均共襄盛举,每届音乐祭都有着嘉年华般的热闹气氛,如同在地居民们一年一度的温馨社群聚会。
图:下北泽音乐祭
来源:网络
正是因为下北泽是完完全全符合人们的理想城市,当地居民与商家都卖力地守护这块土地上的各种文化、不让时间代谢掉过去留存的美好价值,使每个居留于此的年轻梦想,都能无畏地燃烧茁壮。让下北泽不仅成为年轻人的街道,也是每个世代的街道。
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发掘着栖息在这片街区的亚文化溯源,传递专属于下北泽氛围的生活状态和音乐品味。只要剧场不衰,次文化不死,下北泽就一直会吸引着文化之下的年轻人。
别人永远卷不了你的自生力
店铺才是街区的灵魂
下北泽每天都上演着青春的群戏,这里是都市青年的淘货圣地,也是东京“漂客”和文艺青年的寻梦之地,充满了青春的自由与热望。年轻人们穿梭在小剧场与古着店之间,白天街上的广播播着民谣,晚上的街头成群的艺人自由地歌唱,一切都让人感到轻松又自由。
这些松弛氛围的营造,就是靠街区里的1,500个小店营造的。
1、散落在”迷宫”里的小店,让简陋的街区变得有意思
下北泽就像个迷宫,大街小巷交错,有时甚至会让人迷路。在这个迷宫里,有超过630家咖啡馆和餐厅、230多家时尚杂货店、12家唱片店、35家Live house和13家剧院。
这其中,67%的店铺都是个体店,这些商家,风格迥异,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招牌,设想一下,随处可见的街头表演和隐匿各处的唱片店、音乐空间、二手乐器店、迷你影院、小剧场,谁不愿深入这个街巷的肌理,洞悉其骨子里的文艺气息。
图:下北泽的店铺“迷宫”
来源:网络
2、不是一百人来一次的店,而是一个人每天都会光顾的店
下北泽的店铺有着非常强大的客群黏性。
因为租金便宜,那些凝聚了年轻业主心血的独立品牌小店得以持久经营,价格也相对平易,但对热爱下北泽的人来说,除了淘货,这里的店铺更多是代表了一种对闲适、自由的追求,和对店铺主理人的情感。
而主理人们也用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互动方式,创造出更多元的消费空间和文化。
例如,这里有一家叫CUNE的品牌服装店,店铺的理念就是“我们并不做大家都想穿的衣服,也并非为了某个人而做衣服,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店铺里陈列出来的款式可以说是日本服装业界的“泥石流”。这样的遗世独立的服装品牌不人云亦云,包罗世间万象在这一件小小的衣服上。不但展现了大胆追求自由的梦想,顾客游逛起来更有乐趣。
BONUS TRACK里有一家来自台湾的大浪漫商店,主业是黑胶唱片,但是门口挂着的“卤味”灯笼,似乎在更卖力地宣传自家的卤肉饭。名为“发酵”的商店,主打时间主导的新型产品逻辑,但不去理解也没关系,他们诚实地售卖着茶、酒、酱菜、调料等一切经过发酵的餐食。
不论是餐厅、书店、唱片店或是综合二手商店,他们都在打造一种自由独创的创意场景。永远让客户感受到新鲜感。
图:大浪漫唱片店
来源:小红书@號
下北泽的这些非标商业代表了一种有格调的生活态度,店铺背后的主理人平静而专注。正是因为这些店铺的存在,在下北泽,个性被推崇、被尊重,每个人都可以做踏实平凡的自己。
对年轻的歌者、演员来说、下北泽是事业梦想开启的地方;对于个性店主,这里是为谋生而经受身心磨砺的秀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狂爱者来说,这里就是他们触摸灵魂最高处的“祠堂庙宇”。无论哪类人,最重要的都是燃烧青春,释放个性,都是在努力寻觅生活和自身的无限可能。
图:下北泽的小店
来源:网络拼图
最后
逃离城市的乌托邦、古桌天堂、咖啡文化中心、现场音乐表演圣地……
下北泽当然是一个理想街区,也是一个理想化的街区,她的理想化是城市的繁华不再需要浮夸的街区装点,空间的打造也不再只依赖设计手法的华丽堆叠。
街区里的人们真正享受的是包装之下,运营者们异质化的内容输出与优质的活动运营。不去可以讲究时髦也不精英化,但似乎描绘了一种“能在这里过一生”的图景。
在可持续的理想生活里,标签化的华丽和时髦,远不如纯粹、畅快甚至“简陋”的社交,来得更满足更幸福。
商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