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认真学习了混沌学园里万华投资集团总裁、麓湖生态城总设计师罗立平的讲课,收获颇多。
刚过去的地产业至暗的2023年,多数地产企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下滑,但麓湖却在2023年迎来了丰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
麓湖何以在这样的时刻迎来了丰收?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定是来自于麓湖高超的设计品质、良好的声誉、活跃的社群营造以及长期主义的坚持。但到底麓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在混沌学园公布的这堂课程内容里,对于麓湖如何成为麓湖这个问题,罗总进行了全面的复盘,对麓湖的经营理念、发展历程、社群营造、产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都做了系统性的复盘,信息量巨大。
下面我根据混沌学园披露的采访内容,按照不同问题,给大家做一下整理。
麓湖的独特“设计师生态群”
麓湖在业界的爆得大名,最早还是来自于其初衷的设计。麓湖的几个成名作,包括黑珍珠、麒麟荟、 黑碟贝、艺展中心、红石公园,每一步的落地在行业界都是石破天惊之举。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罗总,一直对设计有一种执念。操盘手的理想主义和专业坚持,可能是麓湖不同于绝大多数盘的最重要的基因。
在麓湖的早期,2009年前后的三、四年间,万华的理想主义高歌猛进,罗立平也成了空中飞人。在后来的演讲中,他回忆自己那时候,“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出差,其中三个月在海外,很多时候是带着图纸与笔匆忙到达机场,以便在飞机上继续看图、改图。”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寻找到了一大批设计师,为麓湖奠定了现代建筑、创意空间以及景观形态。虽然拥有麓山的成功经验,但万华对于麓湖建筑师的甄选,是从零开始的。因为麓湖被定义为一座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新城,麓山的托斯卡纳建筑风格与之并不匹配。
在后来的演讲中,罗立平这样描述当时麓湖的选择:建筑设计师的群落是很有意思的,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的设计师几乎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加入不同的圈子,参加不同的奖项评选。
当我们找到麓山总规划师与主建筑师道格·道林先生寻求帮助时,我与他讨论现代建筑风格,道格讲了一个故事:他在加州伯克利读书时,建筑学院大楼是由一位现代建筑大师做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落成后,所有人都在嘲笑这个建筑,因为清水混凝土墙的代价超过贵重的石材,但最终效果却像毛坯房一般。
道格的评论让他彻底明白,麓湖要找到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师,只能放下过去,从零开始。他首先决定将遴选范围集中在洛杉矶,因为洛杉矶是与美国纽约齐名的现代建筑师集中地。在网上对洛杉矶的现代建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研究、搜集了数十家设计公司之后,罗立平飞到洛杉矶,与麓湖景观规划设计师黄飞先生一起,去进行建筑师扫街之旅——花了一周的时间,拜访了近三十家设计事务所。
罗立平说,“这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很魔幻。”他们既见过为好莱坞明星做定制设计的时尚建筑师——签名时会用金笔书写花体,派头十足;也会追踪到在车库创业、怀抱理想主义情怀、专为平民做设计的穷困设计师夫妇。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轮拜访所找到的设计师中,有的直到现在仍然在与麓湖合作,成了无需合同就可以开始干活的老朋友。
在混沌课程里,罗立平提到,在整个麓湖生态城的建设过程中,远超100位设计师参与其中。具体的数字,他本人也不太记得了。他说:“我不知道最准确的数据是多少,我们也不太在乎。我们在不断地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设计师。”
这个乌托邦一般的设想,尽管挑战重重,一开始的进展却看似异常顺利。罗立平把这种幸运归功于万华的独特性——它具有强大的策略、规划、产品创新及实施落地的一体化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万华是一家很有新物种意味的开发商,比规划设计师更懂战略与开发,比常规开发商更懂规划理念与技术,而真正好的规划本身就应该是体现正确开发策略的优秀技术蓝图。
总体战略——确定边界,
大盘小做,进化迭代
麓湖生态城是一个超级大盘,也是一种造城运动,它总占地面积16,500亩,其中建设用地8,600亩,景观用地5,000亩。
然而麓湖为何有这样的规模?
这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政府相关部门在考察了整个成都双流范围之后,认为万华打造的麓山社区是双流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希望万华可以依托麓山国际社区的成功,沿麓山大道打造一个高端的城市新兴片区。对此,罗立平给出的建议是,城市发展的路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麓山大道,而是应该进行更大范围的研究,才能给出更有价值的发展策略。
万华很快便与美国著名规划设计公司Johnson & fain合作,对周边区域差不多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了深度研判。结论是:成都的都市化进程远未结束。受都江堰灌区与龙泉山脉的影响,成都平原的都市带发展必然南北展开,并且成都的发展重点必将持续向南。而他们所研究的区域,有机会依托独特的浅丘地形,在地理上具备成为成都向南发展的生态型卫星新城的可能。
当时的罗立平团队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见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依托成都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千万级人口城市,通过对都市化发展的方向上与时机上的正确把握,万华有机会将麓湖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新城样本。
而如何操作这样的大盘,万华采取的策略是:以变应变,麓湖的产品设计要领先于市场五年以上。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项目,这个要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项目本身从开始做策划到最后产品落地,可能就已经花费长达五年的时间。如何在漫长的周期里预测未来的趋势?——“未来”这个概念本身代表的时间段都是不确定的。
万华最终落地的策略叫做“大盘小做”(PUD,Planned unit develop),就是完成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结构以后,把这个项目拆成很多小的、有机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根据当下的市场,用创新的手法去做产品。
这种策略,其实就是把敏捷性和以变应变发挥到极致,好比你手上拿了一大把的牌,你可以做不同的组合,打出不同的牌。
构建社群的魔法——
在合作共创中,形成创新扩散
最开始的时候,罗立平认为,自己拥有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完全可以通过参考其他国家先进社区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显然低估了其中的难度。
最大的挑战,在万华。作为开发商,万华必须放下自己的身份,开放地、坦诚地去接受麓客对自己所有的质疑和诉求,同时建立一个能够面对问题、协商解决的机制。因为在一个自治的社区里,每一个参与者,也就是麓客,跟万华都是平等的。然而,必须承认,在中国乃至全球,大多数情况下,开发商愿意做的就是保持信息不透明,遇到不同意见就分而治之。
根本原则就是把问题和态势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反过来,如果不这么做——一旦所有参与主体地位平等,那些有极端观念的人,或者有一些私利的人,很有可能会放大他的一些诉求。这些极端的少数人,会因为他的声音够大而去裹挟温和的大多数。互联网上经常可见的“网暴”便是这样发生的。在原子化的散沙社会里,也很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
所以,事情的关键就是,怎么让沉默的、温和的大多数人发表自己的立场、态度,有公共参与精神。如果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少数人的极端行为、多数人被裹挟的现象,会得到改善。
问题很明显,解决方案却着实难寻——你要如何在一个本地社会土壤上,激发出“公民精神”,如何重新诠释不仅是一个地产项目的麓湖,呈现出它作为一个内外兼修的「理想城市创造者」的面貌?罗立平反复向社会学专家进行咨询。
他们都指出,关键在于要自下而上地充分完成社会动员、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那怎样才能完成有效的社会动员?罗立平习惯于从广泛的阅读中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和方法。自从投身到麓湖的社会创新事业,他的阅读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几本书让他豁然开朗,并逐步拼接起麓湖社会创新的路径。
第一本书是《使民主运转起来》。这本经典著作中,作者帕特南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社会资本”。他通过研究指出,相比于经济水平,社会资本才是影响地方发展更根本性的因素,而其来源在于人们相互之间所建立的平等型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产生的社群就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英国著名的莱切沃斯小镇,其居住人口不到3万人,却拥有400多个社群,在莱奇沃思基金会的理事中,社群席位甚至超过了居民代表。
第二本书,《合作的进化》。这本书主要研究了在重复博弈情况下破局“囚徒困境”的有效策略。作者通过对策略对抗所做的进化研究,得出结论:在重复博弈中,简单的“一报还一报”才是最佳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总愿意善意地相信别人首先选择合作,但也会及时惩罚背叛。而一旦达成了合作的默契,这样的群体就很难被恶意的策略打败,从而保持多数为善的稳定局面。
《合作的进化》聚焦在相互间的直接博弈上,而第三本相关著作《超级合作者》则对社会中更常见的间接博弈进行了分析。在间接博弈中,较好的策略就是通过对非特定对象的其他人的付出,获得熟人社会中的好名声,这样反而可以获取更长久的利益和回报。
第四本书《无需法律的秩序》其实也是这些观点的延伸。当我们处在熟人社会中,大家都会更在意自己的名声,更信奉合作的价值。面对矛盾时,也更愿意选择相互忍让,从而最终造就了一种比法律手段更有约束力的民间规范。
最后一本书是《创新的扩散》。这本书揭示了创新事物在传播中的扩散曲线:我们想要获得更多人的认同,重要的是要首先找到少数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先行者,通过他们去搭建创新扩散的桥梁,之后,只要再获得百分之十几的各圈层意见领袖的认同,传播就将进入快速扩散的阶段。书中还有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就是创新在同质化的圈子里传播影响更深刻,但跨界链接才能带来破圈突围,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
罗立平总结道,当我们将这几本书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基本连贯地为我们揭示了麓湖社会创新的路径:
首先是孵化、培育、壮大社群,积累更加充足的社会资本;然后在更多的合作与共创中,培养熟人社会的土壤,打好良序社会的基础;进而,再逐步推动公民社会和地方规范的形成;而对于这样的社会创新治理,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我们必须找到高效科学的扩散方式——就是充分发掘社群和社区内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进行有效扩散,同时促进强社交节点之间的链接,以便达到破圈传播的效果。
理论和路径如此清明,但事情真正的破局发生在2018年。为了学习国外社群活跃社区顶层架构的设计,罗立平专程前往英国著名的莱切沃斯小镇考察。莱切沃斯是田园城市之父霍华德先生创立,目前由花园城市遗产基金会进行管理。该基金会拥有超过一亿英镑的资产,管理与服务范围涵盖了公共规划、社区文化、公益服务乃至当地博物馆与美术馆的运营。
莱切沃斯最具特色的是其基金会管理架构。他们将理事的构成分为三类:社区居民的代表,社群club推选,还有接近一半的专业理事,身份背景涵盖艺术、投资管理、法律等方面,以便为基金会的管理提供专业支撑。政府官员也在其中占据了两个席位。同时,理事会采用双层结构,分为大理事会和常任理事会,兼顾代表性与高效决策的双重需求。
除了莱切沃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Reston)也是麓湖学习的对象。雷斯顿是一个规划城市,以其现代化的设计、丰富的绿色空间和高标准的生活质量而闻名。它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叶,是当时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万华很快开始推动麓客建立五花八门的兴趣社群。在整个过程中,万华主动放弃了自上而下的召集、组织、管理的角色,而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助推、赋能,去成就社群会长们的兴趣、心愿、创意和爱心。一个显著的例证是,罗立平笑谈,对于社群会长们来说,自己的身份与他们是完全平等的,那就是后援会的会长。
“罗会长”的工作成绩斐然。麓湖的社群遍地开花,各项活动层出不穷。到2023年,平均每天都有将近二十项社群活动同时展开,尤其是到了周末,让人应接不暇,以至于社群会长们常常开玩笑说,虽然乐在其中,但做麓湖的业主简直比上班还累。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万华支持社群的一线团队其实只有寥寥数位同事,他们是所有会长的智囊团与协助者,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让社群破圈,组织会长们共创跨社群的活动,比如一月一会,尤其是助推社区的年度节庆共创,包括前文所说的渔获节、龙舟赛和社区春晚。其中,社区春晚所有的组织者、表演者都是麓湖业主。
“会长”的数量越来越多,联结越来越紧密,2018年,万华便开始创建组团与社区议事会。为了确保万华以及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完全平等发言权,议事会引入了国内极少见的“罗伯特议事规则”。
这套规则来源于一本同名书籍《罗伯特议事规则》,作者亨利·罗伯特。它主要致力于通过各种发言、表决的规则,来确保组织或群体中权力的。
罗立平说,“我们用了这样一个方式去做,我们所有的社会动员和这个过程中间的参与性,我们叫社会资本的再造过程。在这以前,我们都是精英主义的立场,就是认为人是有不同认知的。我是精英,那我就认知比别人强,那我就应该有更多的声音,我更能表达我的意见。但在这样一个平权结构里,在罗伯特规则里面,其实也限制了精英的声音和特权。”
主理人制度,麓湖的C位战略
麓湖不仅社群做得好,在近两年快速出现的非标商业领域,麓湖也是国内一流的专业玩家。为什么万华的商业运营能力能如此快速提升?罗立平会把它首先归功于“建立主理人制度”。
在万华,遵循生态化的逻辑,诞生了很多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机构。其中一个机构名叫:麓客文化及公益事业集群。在这个机构下面,管理着A4美术馆(艺术展览中心)、A8设计中心、阿发奇商业创新策展、LOOKLIVE音乐戏剧,还有寻麓书馆等等小机构与组织。它们性质不一、功能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有“主理人”。集群负责人的正式职务叫做秘书长。是不是有点像联合国?对的,在这个集群里,所有的机构,无论性质、大小,地位一律平等。
既然大家地位平等,那万华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
其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制度,年初分配预算,年底做评价,但不干预其中间过程。做得好的,预算增加;做得不好的,预算减少,甚至原地解散。
其二是,设立赛马机制,万华生态系统内所有的机构,都要与内外部同类商业品牌竞争。以至于有时候外部机构在与万华合作时,会面对万华内部好几家同样性质的机构彼此竞争——战斗力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当然,也不全是竞争。如果万华内部一个商业品牌需要某个机构提供内容服务,比如戏剧演出,出于成本考虑,当然优先考虑与内部机构合作。但是,万华要求该内部机构必须承担一半的成本。这样的好处有二:一是内部商业品牌减少了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内部机构花一半的预算做成了多一倍的事情,形成更大影响力——两全其美。最后就是设立产业管理中心,帮助各个机构防守安全底线,制定OKR,不断复盘,沉淀经验,持续迭代,成果也与预算制度挂钩,推动各个机构不断增强战斗力。
罗立平说,虽然有各种机制,但最重要其实是要形成一种生态内彼此竞争的文化氛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感到压力,我们会说卷起来。其实我们公司内部还是挺卷的,因为别人都在努力,你不可能躺平的,完全躺不平的。
有了这些措施和“内卷”的文化氛围,可以想见,虽然都是万华内部机构,但在各自的赛道和领域里,已经成长为竞争力爆表的存在。
正因如此,尽管最初这些业务都是服务于业主的“一站式体验”,但万华和罗立平却惊喜地发现,公司不仅提升了商业运营能力,甚至长出了全新的第二曲线——城市运营,或者说,进化出新的角色——“城市领先生活方式提供商”。
麓湖的生态算法
过去三年,中国宏观经济和地产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经济的改革,行业的巨变,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因素,另一方面跟一些快周转的企业的机械式的产品复制、短期主义的经营原则有关系。
然而,在底层逻辑上,万华走的不是这样的路线。
万华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是“两条腿走路”:用长期主义愿景,融合快速迭代进化,在荒无人烟的地段,自己跑出一条路来。
罗立平的原话是:挑战很复杂,过程不确定。但万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长期主义的目标、非常清晰的愿景。但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确实需要我们当下通过进化迭代的方式去一步步走出来。
美国作家肯尼斯·斯坦利在2023年出版了一部风靡全球的著作:《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其核心的观点在于,自然与文明,都具有生态性的发展特点,其演化方向无从计划、没有目标。然而,正是因为没有了自上而下的控制,反倒是催生了其从下而上的涌动性的力量,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与创造,带给世界无与伦比的惊喜。
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样与自然造物的逻辑如出一辙的进化,同样也适用于商业。对于当下这个变化频仍、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来说,不啻为一种福音。
注:文章内容来自混沌学园公众号:《麓湖罗立平: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都是生态型进化》,房地产观察家做相关汇总整理。
商业项目
华东地区-上海:百联西郊/百联ZX创趣场/鸿寿坊/鸿寿坊股权/龙华会/蟠龙天地/四大城市更新项目比较/安福路/太阳宫/恒基·旭辉天地/TX淮海/五角场万达广场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 | 苏州:仁恒仓街 | 合肥:in66 | 福州:烟台山
华北地区-北京:郎园Station/西单更新场/和平菓局/三里屯太古里/望京小街/SKP-S | 天津:智慧山
华南地区-广州:永庆坊 | 东山口 | 深圳:南头古城 / 沙井古墟 | 台湾:Park2草悟广场
西南地区-成都:祠堂街/东郊记忆/麓客岛/成都SKP/南岸美村/猛追湾 | 重庆:十八梯/洪崖洞/光环购物公园
华中地区-长沙:超级文和友
东北地区-吉林:这有山
文旅城市
文旅项目
华东地区-南京:江苏园博园 | 合肥:合肥园博园 | 莫干山:长颈鹿庄园酒店
西南地区-云南:理想邦/弥勒·东风韵小镇 | 昆明:Park1903 | 眉山:七里坪
西北地区-宁夏:黄河宿集
华北地区-北京:山里寒舍/海坨山谷 | 秦皇岛:阿那亚北岸 | 承德:热河山谷
华中地区-郑州:只有河南
西北地区-西安:唐村
新物种、新趋势、新观察
行业趋势
国际案例
日本-旅游业发展借鉴 | 地产泡沫镜鉴 | 汤布院温泉 | 星野战略转型 | 白川乡 | 东京代官山
-
房地产观察家核心特色 Featured Insights
研究洞察趋势 | 深度解读案例 | 报道创新事件
-
企业业务类型 Capabilities
案例深度剖析 | 项目策划规划设计 | 项目推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