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化工,海外深造
1915年11月14日,姜圣阶出生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一个贫寒家庭,深知读书不易的他,学习非常勤奋。1936年,姜圣阶以优异的成绩从天津河北工学院(现为河北工业大学)毕业,之后被侯德榜先生所在的化工企业录用。1947年,姜圣阶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读化学工程,副读原子科学,入学不久便获得奖学金,1950年获硕士学位。
姜圣阶学生时代
姜圣阶一心牵挂祖国,毕业后,他拒绝了校方的高薪留用,于1950年10月回到中国,同时他还带回5大箱2000余册科技图书,并将其全部捐献给了天津大学。
姜圣阶在哥伦比亚大学
前途辉煌,中年改行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化肥生产是国家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的关键。永利宁厂作为我国化肥生产的重要基地急需承担重任,侯德榜邀请回国的姜圣阶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姜圣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工作期间,姜圣阶在化肥原料改良和机械化生产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他提出“化工成功于机械”的观点,并带领技术人员深入钻研高压容器的制造。一些国外专家断言,中国要制造高压容器还得等20年,而姜圣阶带领的团队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姜圣阶在北京留影
姜圣阶在化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重大科技成就,因完成百余项化工技术革新而受到国务院特别嘉奖。与此同时,正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核工业却因苏联撕毁条约受到了沉重打击。
为保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时的四0四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急需一名技术负责人。1963年初,姜圣阶被选中。此时,他年近半百,夫人半瘫在床,膝下无儿无女。周恩来总理听说后,亲自接见了姜圣阶。面对祖国的期待,姜圣阶毅然决定放弃了自己在化工事业的规划,将家人交托给组织,只身前往戈壁沙漠,开启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姜圣阶在四0四厂
戈壁创业,以身许国
1963年,姜圣阶担任四0四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现场基建生产指挥部副总指挥。从1963年到1975年,他一直奋斗在生产第一线,领导组织了各生产线的建设与生产、核反应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并组织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在主持六氟化铀生产的过程中,他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冷凝工序作了重要改进,创造了“定向缓慢冷凝铸造”工艺,及时为我国首次核试验提供了合格的关键部件。他领导和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工作,带领技术人员做出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他还把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法从三循环改为二循环,节省了大量设备和仪表,同时他又是将后处理的沉淀法改为萃取法的倡议人之一,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
姜圣阶(右)与王淦昌在一起
开拓核电,依法治核
20世纪80年代,核工业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姜圣阶积极推动核能和核技术的和平利用,为发展我国核电事业做了大量科学论证。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参与了秦山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的研讨和决策,为我国核电事业起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3年,姜圣阶(左二)在秦山考察厂址
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核安全局,姜圣阶担任首任核安全局局长。他全面构想核安全局的框架,开展核安全的立法工作,参照国际和先进国家的标准,为保证核电安全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姜圣阶提前意识到核电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对核电产生心理恐惧的关键是对核电站的不了解。对此,姜圣阶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原子弹的装料好比是烈性酒,核电厂的装料好比是啤酒,烈性酒可以用火柴点燃,啤酒却是点燃不了的。
姜圣阶(前排左四)参加国家核安全局专项科技成果鉴定会
在发展核工业的同时,姜圣阶也不忘自己的“老本行”化工工业,四川涪陵建设“816化肥工程”期间,年逾古稀的姜圣阶又一次到现场巡视指导工作。1992年12月28日,姜圣阶再次前往现场考察,在到达重庆机场后,他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7岁。
姜圣阶一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舍小家为大家,为我国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用自己的光和热,为科研工作和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燃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簇火焰。
原宝工作室出品
策划 | 马世玉 赵沐沐
图文 | 赵沐沐
海报 | 裴可
说明 | 本文由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