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季,我在侦察连长的任上,突然接到了组织连队开展阅兵式方队的训练任务,准备参加由16军组成的受阅部队,代表沈阳军区部队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能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任务光荣而艰巨。 后来才知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回国后,在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的陪同下在长春接见部队的首长并检阅部队。 受阅部队以16军46师为主体,军长指示军直属部队也出一个方队与其共组成18个阅兵方队。当时16军军长是朱敦法,46师师长是董善返。主管直属队的7号首长林四维召集侦察处长、通信处长、直工处长以及通信营长、教导员,我和于指导员到他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落实军长指示。7号首长在会上指出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决定以侦察连为主,由通信营补充部分人员组成72人的军直属部队的方队。由侦察连出52人,通信营出20人,由侦察连负责组织进行训练。 首长做出决定后问我:“小王,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吗?” 当时在座的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我身上,此刻我才感到千斤的重担压在了身上。我当即表态,一定完成任务。同时提出两点需要解决,一是直属队训练场地小,受阅队型的队列训练无法展开;二是两个单位人员的管理如何协调。首长当即作出决定:通信营出一名干部对配属人员的协调管理,训练时间安排随从侦察连行动。同时给后勤部首长打电话,协商临时配备两台解放车,每天保障侦察连到军教导队操场训练,其它细节问题你们两个单位协商解决。 最后首长说:“咱们这个方队,代表着军直属部队,是军首长的脸面,一定要抓紧组织队伍进行严格的训练”。同时又说:“咱们这个方队与人家(指46师)相比肯定会有差距的,但是要努力缩小差距”。听了首长这话,我心中很是不服,暗想我不但要缩小差距,而且要拉平差距并追上和超过他们。 训练开始的第一天,侦察处的王洪福参谋早早的来到了连队,当连队集合10多分钟了,通信营配备的人才到,20个人只来了17人,少3个人临时有任务。王参谋当时就发火了,把带队干部数落了一顿,双方弄的不太愉快。我对人员进行了编队,确定每一排列负责人,然后带开互相认识一下。 上午九点多钟,侦察处何兴禄处长和通信处的一名参谋到了连队,进行了动员,何处长代表司令部首长作出指示。中心思想就是提高对这次受阅意义的认识。要严格纪律,严格训练,要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并要求两个单位的人员要团结一致搞好训练,为军首长争光,为沈阳军区争光。 一是从上队列课上,侦察连的传统是操课前就都出来在室外活动了,号声一响就集合整队。而通信营到点了才集合人员过来,相差十几分钟。二是通信营的人员对侦察连的训练强度不适应,队列基础不合拍。三是训练热情不高,有一种出公差的应付想法。再加之管理人员都是侦察连的不好拉下脸对待。当时我很着急,觉得有劲使不上,理想的目标难以实现。 正好这天何处长通知我,下午一点之前到军部跟随他乘坐军长的车到46师参加方队指挥人员会议。军长带着作训处王参谋,我们四人到了46师会场。王参谋和我找了个座位坐下,与会人员看着我和军长一起来的,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当时我很兴奋,也很自豪的同时也有点不自在。 这次会议主要是强调:一是严格训练,提高标准;二是严格纪律做好保密工作;三是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政治事件。会议结束后,我趁首长们开小会的时候,到大操场上观看46师各方队正在训练的情况。17个方队都集中在136团大操场上,从方队队形上看,有横十纵八的,有横十纵七的,有横九纵八的,还有横九纵七的。也就是说,有八十人的方队,有七十人的方队,有七十二人的方队,还有六十三人的方队(这个方队挎56式木托冲锋枪)。 各方队的步伐、排面的整齐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和82年军直属队那次阅兵的水平差不多(那次阅兵我们侦察连是第一名)。因此我心里有了底,同时也动了小心思,生出了“图谋不轨”的想法。 第二天,何处长来连队检查了解情况,我夸大其词的把两个单位在一起的弊端汇报了一下。处长用含蓄的目光笑着说:“小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你说怎么办,只能想办法克服,因为咱们自己组成不了一个方队呀”。王参谋也站在我的角度说两个单位不好管理等等。停了一会,我沉不住气了说,其实也能解决,一是采用横九纵七的方队,将72人降为63人加上领队两人共是65人,全部从侦察连内选出。二是把徒手改成挎枪,侦察连目前装备的是全军最为先进的折叠式冲锋枪,这样的方队一定更威武雄壮。 于是我又把咋天看到的其它方队的情况说了一遍。处长听后沉思一下说,需向首长请示。很快我提的这个方案被首长批准了,这样就由我们侦察连独立组成了受阅方队。 这样一来连队的压力加大了,主要是人员问题,如果按数字计算,97人的连队,65人的名额应该是绰绰有余,但是阅兵方队对参加人员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的。个头太矮的,举止不端的,队列基础差的,身体有病的都不行。最后我与于指导员决定,把后勤人员,连部人员,生产班人员,只要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临时的调整更换。 训练时仍为72人的方队(这里有9人做为备用人员,以应付突发情况),于指导员负责保障,我负责方队的训练,二排长赵宏我们俩担任方队领队。同时还商定从连队的节余中支出每天每人增加2毛钱的伙食费,以保障超强度、超时间、超体力消耗的补给。 汽车连派出的两台解放车非常的给力。配合的非常好,每天中午在我们连队就餐。训练场地在军教导队操场,每天上、下午两个往返。训练打破班排建制,按编成方队的排列确定每一排列的负责人组织管理和训练。 训练展开后,先以纠正军人举止、姿态、为先导,穿插队列齐步、正步训练以及统一挎枪姿势标准。主要是解决不标准的军人姿态和不标准的队列动作及不标准的挎枪姿势。统一步幅、步速、正步的绷腿和脚踢的高度。这是阅兵方队的基础动作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展开各个排列的训练直至方队的合成训练。 为了保证训练,全连指战员都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于增田指导员,在训练期间骑自行车去司令部取报纸取信件是通信员,到炊事班炒菜是炊事员,弄小咸菜给大家添菜是厨房值班员。志愿兵王会军代理司务长的工作,由于人员调整,炊事班补充的人员只能摘菜、切菜、洗菜等辅助工作,他亲自上灶,保证了主副食的调剂。还有赵立刚、王兴库、陈乃刚、褚更方、王玉新等放弃晚间的休息为队列动作不达标战士“吃小灶”纠正动作,常常练到深夜。张长春是方队的基准兵,对他的要求标准更高,每天晚上都自我练习,力求精益求精。通信员郭全除了参加方队的正常训练外,还得做好通信员的勤务工作,侦察连的日常秩序,都是在他的“号令”下进行。由于组织得法,动员给力,保障有力,全连上下一心,形成合力,训练热情空前高涨。 通过两三天的基础训练,大部分战士的队列动作及挎枪标准基本上过关了。为了加快训练进度。于是我召集班以上干部研究办法,决定临时分成三个梯次。一是过关的开始排列训练,二是挎枪姿势不标准不稳定的集中在一起有针对性训练,三是队列动作不达标的集中在一起重点训练。训练效果非常的好,进步幅度非常的快,很快达到了理想的标准。 与此同时又采取了各个排列的基准兵和最前一排列的集中在一起。进行纵队和横队步伐训练,主要解决各个排列训练的步幅和步速问题。 接下来就进入方队训练的第二个环节,以各个排列为单位按照标准进行训练。因为规定了分列式方队通过阅兵台前需要60至80米的正步向右看的动作。开始按这个距离训练,后来逐步加大距离,最后加大到120米。战友们都深有体验,走这么远距离的正步,对体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尤其腿部都在麻木的状态之中,还要保持队形齐步行进,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使这样超强度的训练,战士们的训练热情和士气仍然是非常的高昂。不喊苦不叫累。这就是侦察连的光荣传统,这就是侦察连优良作风。作为连长,我即心疼,又无奈,同时也感到有这样的好战士好战友而欣慰、骄傲和自豪。 一天上午,我正在组织训练,一辆轿车驶入训练场。一位首长下车后一边观看一边朝着我们方向走过来。我认出了是朱军长,当距离我们约五六十米时,我向部队下达口令:“全连注意,成方队队形集合!”各个排列的负责人立刻整队,高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组成了方队。我整理一下部队,迅速跑到距离军长大约五至七步时向军长敬礼并高声报告:“军长同志,军直侦察连正在进行阅兵方队训练,请指示,连长王满”,军长还了军礼说:“要高标准训练好,继续训练”。我高声回答:“是” !全体指战员目送军长离开,兴奋而紧张的情绪才松弛下来。 由于我和赵宏排长是领队,是排头兵,所以更要高标准严要求,同战友们一同坚持训练,在方队集中这个环节中,我注重抓第一排列的训练,因为第一排列的步幅、步速,排面的整齐度,对整个方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第二个环节后期就把分排列训练与方队集中合练相结合。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解决。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大家基本上了解掌握了训练要点,经过磨合,互相配合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方队基本成型了,达到了横竖一条线,落脚一声响。 技术层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对全体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阅兵场上要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来完成受阅任务。 按训练安排,那天开始参加18个受阅方队的合练演练,所有的程式都按照正式受阅进行。因为其它的17个方队都是46师所属部队,他们方队从开始就由师里集中按阅兵式程序指导方队的训练。只有我们这个方队是单独自己组织训练。这是我们方队第一次参加演练,现场指挥按预定安排把我们编入第五个方队的排序位置。 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朱军长陪同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等军政各部门的首长登上阅兵台。 说句实的,我作为一个方队的指挥员,第一次参加合练也是非常的紧张。因为对场地的设置、程序规则都不了解。好在侦察兵的传统就是有战胜一切,藐视一切的气概,我们以高昂的气势与其它各个方队通过了阅兵台,停在了各个方队规定的位置,面向阅兵台,等待着首长的训话。 朱军长就18个方队的演练情况进行讲评。讲评结束,军长命令现场指挥员,让军直属方队出来再走一次,给各方队做示范演练。当时听到这个命令,一瞬间我即兴奋又紧张,有点蒙圈了不知所措。 我们方队在现场指挥人员的引导下,进入了阅兵台左侧大约八九十米的位置。调整好队形后又一次通过阅兵台,接受首长们的检阅。通过这个示范举动侦察连的素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认可。在展现侦察连风采的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指战员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及更增添了夺魁的信心。 第二天,何处长来到了连队,又进行了一次再动员。会上,处长肯定了取得的训练成果,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大家把首长的表扬当成动力,向更高的标准迈进。那以后我们每天都到阅兵场参加集体演练,主要是演练阅兵程式。 到了正式阅兵那天,我们早早的提前进入阅兵场,整装待发迎接检阅。大约十点左右,中央首长的车队驶入阅兵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等总部首长在沈阳军区和军首长陪同下,登上了阅兵台。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但要保卫祖国还要建设祖国。人民军队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双重重任。 讲话后,阅兵开始,首先由现场指挥,时任46师师长董善返整队报告并陪同首长检阅方队,在我们方队前,总书记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检阅完毕后,董善返师长下达分列式开始的口令。当时还出现一个小失误,按照平时演练,先向方队下达向右转的口令,各个方队两名领队进入指定位置后,再下达分列式开始的口令。结果这个环节的口令没有下达,方队领队自行到达指定位置。 我们方队在现场发挥的非常出色,战士们头戴钢盔,手握钢枪,威风凛凛,每个人的眼中都冒出寒光透露出勇不可挡的一股杀气,方队正步踏地声声如擂战鼓更显出一种傲视群雄的霸气,每个人都昂首挺胸充满了钢铁战士志搏云天的豪气。 在阅兵场上,我们的方队人员最少,但口号声最响亮,行列最整齐划一,步伐最铿锵有力。 当我率领的方队雄纠纠气昂昂的通过阅兵主席台时,所有的首长都在向我们挥手致意,现场所有观看阅兵的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阅兵现场实况,在众多的镜头中,只有我们侦察连方队是通过阅兵台前的全程录像。 参加大阅兵,侦察连高标准、高质量的圆满完成了任务,展示了侦察兵的风采,军首长非常的满意并给予高度的赞扬,为连队书写了新的光辉一页。王满简介:林甸红旗镇人,1974年应征入伍,先后在16军直属部队侦察连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侦察营副营长,代理营长。转业后在林甸县公安局任科长,后调回长春市公安局公交支队任职,退休后定居在长春市。 陈良简介,林甸县住建局的退休职工。喜爱书法,热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尤其退休后与国内的同行恢复和发展了濒临失传的毛笔微书技艺,并自成一家,堪称一绝。作品有《红搂梦》《古文观止》《易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用微书抄写的长卷。同时也创造了一些诗词歌赋散文等作品。著有长篇记实文学作品《往事漫忆》《林甸农机史话》
林甸往事公众微信号平台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作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文字编辑:马秀红 赵艳琴 陈冬梅 梁学志 王淑艳 孔令琴诗词编辑:陈忠海 白建东林甸往事平台自成立后一直秉持以积淀家乡历史文化为己任,感谢乡亲们的一路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奋力前行离不开你们的守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