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王满//陈良:军中记忆(四)1976难忘的警卫任务

民生   2024-11-19 19:55   黑龙江  

1976,是最令人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大事,一月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六月我们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逝世;七月河北省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九月又传来了伟大的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泽东主席逝世的噩耗。顿时全国人民肝肠寸断,同声泪下嚎啕大哭,整个山河都沉浸在一片悲泣之中。

可以说这一刻是九州大地最为悲痛欲绝的时刻,可以说,这一年是八亿中国人泪水流淌最多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部队也执行了很多战训,救灾,生产,执勤等项重要任务。

当时我在侦察连的二排四班任副班长,也跟随连队执行过很多任务,而最令人难忘的是我所在的班到军部为毛主席灵堂作警卫的任务。

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各级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以及群团组织都纷纷搭设灵棚,举行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活动。我们第16军也不例外,在军部大楼的四楼大会议室内搭设了悼念灵堂。

灵堂的西墙正中挂着黑白色的毛主席的巨幅遗像,上面的大横幅是黑布白字,用正方体写的“沉痛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醒目大字。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毛主席遗像镜框的上面中间,挂着用黑色纱布制作的纱花,两边的黑纱沿着遗像两端向下垂吊着,遗像下面摆满了鲜花,两侧摆放着军首长及各直属部队送来的花圈。

本来担当灵堂警卫人员应由军直警卫连承担,但由于当时警卫连任务分散,人员紧张,军首长决定从我们侦察连选派出10名思想进步、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战士,担任悼念灵堂的守灵和警卫工作。

连首长接到指示后决定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二排四班。当时四班长是张石磊、党员,我当时是副班长,党员。陈明海、秦成利、刘一夫、徐秀毓、王志友、徐金财、罗学钦(另外一名战士是从其他班临时配备过来的)。

连长李云彪,指导员凌生春专门给我们执行灵堂警卫任务的战士们开会,说这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政治任务,务必按保卫处的要求认真做好,全身心做好守灵及灵堂的警卫工作,不要辜负领导的信任,圆满地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凌指导员又特别强调,你们四班代表的是侦察连,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每天都要与军首长、军机关干部接触,要注意言行举止,自我严格要求。充分发挥侦察连的优良传统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完成好任务。班长张石磊代表全体战士向连首长表了决心,一定不辜负首长的希望,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10人打好背包,带好生活用品,全副武装住进军警卫连事先安排好的宿舍。吃饭在军机关士兵灶(虽然是士兵灶,但伙食标准是连队无法比的),为了让我们四班在岗的战士能吃上热饭菜,士兵灶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破天荒的允许换岗人员提前就餐,打破了不到点不开门的惯例。

由于我们住在警卫连的营房,任务性质大体相似,经常与警卫连的干部战士们见面接触。警卫连的领导到宿舍来看望我们时,对我们的内务建设产生了极大兴趣。干净整齐的铺面,摆放整齐一致的牙具,挎包挂在墙上的平整度,床下脸盆、鞋摆放整齐有序。当即通知他们的各班排长们来到我们的寝室参观学习,并让张班长介绍内务管理经验,弄得我们还挺不好意思的。

我们的一切警务工作安排管理均由军保卫处负责。按照灵堂的设置,每天同时设立三个岗位。在毛主席遗像前大约两米的距离,设两个守护位置,横向距离大约三米左右,与毛主席遗像形成斜对角。两位守灵卫士采取左右向内45度角,侧身斜对主席遗像。身扎武装带,右手持半自动步枪,枪刺打开,枪托底部顶端着地与右脚跟对齐,枪体垂直贴于身体,略向前倾斜,刺刀尖前不过肩,保持标准的立正持枪姿势。另外还有一个警卫岗,设在灵堂门口外侧。扎武装带,腰胯五四式戴套手枪。负责门口的警卫任务(除首长、机关集体吊唁活动外,不经保卫处允许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灵堂进行吊唁活动)。

根据灵堂岗位的设定,我们10名战士,按每组3人分成3个组,班长张石磊负责带班,主要负责检查工作情况以及交接班的更替等,我是副班长除了正常在岗位上还要监督每天的内务整理

每班岗进入岗位前互相的检查军容风纪,白天每班岗一个半小时(有吊唁活动时,换岗时间延续),夜间两个小时。只要进入岗位上就要保持军姿不动,目不斜视,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感觉很疲劳,但仍有的战士还争抢着要多站一班岗。

战士们换岗时,要自发地向毛主席遗像三鞠躬,我们都感到任务艰巨而光荣,神圣而自豪。

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标准立正姿势对体力消耗是很大的,尤其是白天,首长们和机关干部来来往往的,一点放松的余地都没有,两条腿都处在麻木状态之中,开始非常的不适应,后来慢慢的习惯了才有所缓解。

在悼念活动中,每当哀乐声起,首长和所有来参加悼念仪式的干部战士们都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缓缓步入灵堂对着毛主席的遗像深深地鞠躬,都失声痛哭,久久不愿离开。尤其是那些白发苍苍身经百战的老首长们在毛主席的遗像前声泪俱下,悲痛欲绝,有的甚至瘫倒在地上,每天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也是心如刀绞,此时此刻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人,这时未在岗位上的战友们就要过去搀扶。

机关干部们跟随悼念队伍在悲痛之中缓慢地向前移动,悼念活动的场面十分感人,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崇拜,无限热爱、无限的敬仰之情。人们的悲伤、悲痛、难舍难离均发自内心,发自肺腑

那个年代,人民对毛主席是非常依赖和信仰的。经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深深的懂得是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抗外冦、打蒋匪,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只有毛主席,人民才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是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从战乱造成的破碎山河上自力更生搞建设、发奋图强渡难关,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经历过1976年的人们都能深深的体察道,毛主席的逝世等于人们失去了最亲的人,失去了主心骨,当时真的感觉天昏地暗,天旋地转,就象天塌地陷一样

我们作为守护灵堂的卫士,在这种场面下,也是很难控制情绪,但是职责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警卫姿态,虽饱含热泪,但军姿不变。我们都是一个心情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尽职尽责履行使命!

九月下旬,悼念毛主席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吉林省各界在长春市文化广场(地质宫)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当时约有四十多万人参加,我们直属部队也都参加了,其中有一部分负责警卫执勤工作。我们四班的战士们按着保卫处的安排在大会开始后抬着军首长所敬献的花圈以及省市领导敬送的花圈在哀乐声中,在万众瞩目之下,在电视记者的镜头中,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摆放在追悼会主席台下。张石磊班长带领几名战士跟随着省市党政军的领导身后以标准的军姿登上主席台后分列站在巨幅的毛主席遗像前排左右两侧的警卫岗位上

追悼大会结束后,我们四班返回了连队,在这一段的时间中,我们在班长张石磊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战士们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任务,受到了军首长、军机关以及军保卫处的高度评价,为侦察连争了光。

后来班长张石磊被保送到吉林大学上学,战友徐秀毓被保送到吉林师范大学学习,由我接替了张石磊担任四班班长,陈明海担任了副班长。

十月份,四人帮被粉粹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教育,连队又开始接受了新的任务。

1976年是永远令人难忘的一年,尤其是悼念毛主席的活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空前绝后的规模,足以证明毛主席伟大的人格力量。能在悼念毛主席的活动中为毛主席的灵堂执行警务任务,令我终生难忘。

(微信聊天,陈良整理)

王满简介:林甸红旗镇人,1974年应征入伍,先后在16军直属部队侦察连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侦察营副营长,代理营长。转业后在林甸县公安局任科长,后调回长春市公安局公交支队任职,退休后定居在长春市。

陈良简介,林甸县住建局的退休职工。喜爱书法,热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尤其退休后与国内的同行恢复和发展了濒临失传的毛笔微书技艺,并自成一家,堪称一绝。作品有《红楼梦》《古文观止》《易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用微书抄写的长卷。同时也创造了一些诗词歌赋散文等作品。著有长篇记实文学作品《往事漫忆》《林甸农机史话》。

林甸往事公众微信号平台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主      编:张立新
文字编辑:马秀红 赵艳琴 陈冬梅 梁学志 王淑艳 孔令琴
诗词编辑:陈忠海 白建东
林甸往事平台自成立后一直秉持以积淀家乡历史文化为己任,感谢乡亲们的一路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奋力前行离不开你们的守望关注。
投稿邮箱:zlxaaa@163.com

林甸往事
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投稿邮箱 zlxaaa@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