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姜瑛琦:忆奶奶

民生   2024-11-20 15:51   黑龙江  
时光珍藏美好的记忆,岁月记载了幸福的点滴,先人离我远去,深情永留心底。
她一米五十多的个头,相貌平平;她不是大家闺秀,却也算是小家碧玉;她虽然没进过学堂,却能讲古论今;她不懂什么是艺术,却心灵手巧,能描龙会绣凤,剪纸做手工;她一生平平,却热爱生活,相夫教子。她,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虽然离开我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我可亲可爱的奶奶的形象,和陪伴我成长的那些难忘的往事,时常会出现在我脑海中和睡梦里,令我常有所思,感恩过往,想念奶奶。
我是奶奶的长孙女,从小到大,直到结婚嫁人,几乎没有离开过爷爷奶奶,见证了爷爷奶奶后半生的人生之路。
记忆中的奶奶,一年四季穿着带大襟的大衫小袄,黑,白,蓝三个颜色,脑后梳着一个疙瘩揪儿。从来无忧无虑,不说一句脏话。衣着整齐,干净利索。
特别是冬天,总是用腿带绑着裤腿,轻盈利落。戴着一顶黑色金丝绒的帽子。没事的时候,会拿着长杆的大烟袋,抽上一袋旱烟。
奶奶有着一双小脚,走起路来颤颤悠悠。
说起这双小脚,真让我感慨万千。封建社会的女性,被歧视,被压迫,受着各种不平等的待遇,裹脚缠足就是其中之一。
七八岁的女孩,甚至更小,就开始裹脚。用白布缠起,只留一个大脚趾,其他四个脚趾,压在脚掌的下面,长时间的坐在炕上,不能下地走动,直到四个脚趾被完全压倒,才能慢慢的下地走动。
试想一下,女孩子们有多疼?遭了多少罪呀?真不知道当时的女孩儿们是怎样忍受过来的。
奶奶每次洗脚,我都好奇地凑过去看热闹。
这双脚看上去,只能看到一个大脚趾,其他四个脚趾,藏在脚掌的下面,踩的扁扁的,都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奶奶拿着一把老式的剃头刀子,慢慢的、精心的修剪着老茧子。
看得我胆战心惊,还带着几分心疼,奶奶却不以为然。她说:“当年呢,大人说:(也就是她的母亲)裹小脚好看,是一种美,女孩子不裹脚,长着两只大脚,日后嫁不出门,会没有人家要的。”
奶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精心像样。
她的针线活做de非常好,无论是给爷爷做的大鞋子,还是家人们的大衫小袄,都是板板正正。
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给我做的绣花鞋。有绣小花的,有绣万字的,还有绣猫头的,真是各式各样。穿在脚上,我的心里甜甜的美美的。邻居婶子、大娘们,赞不绝口。
奶奶不但针线活好,而且饭菜也做的特像样。小米饭散散落落,大饼子喧腾腾,粘豆包更是好吃。
每到年底,她和爷爷淘很多的大黄米。包豆包是很累的活,一坐就是一天。但是我们都愿意帮奶奶包,为的是听奶奶给我们讲故事。
奶奶的故事很多,有民间的,也有神话的,还会讲古书。什么:《王二小放牛》,《傻小相亲》,《九头妖怪》,《大八义》,《白玉楼画画》等等,讲的是有声有色。
此处还会让我们猜迷语,有些故事和迷语,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蒸完豆包,她又开始蒸馒头。馒头的花样也很多,有“大鱼形的”,“有桃子形的”,还有馒头上放几个大枣的。
看到这些各式各样的馒头,我们孩子们别提的高兴了,喜欢的不得了。这应该算是奶奶的美食作品吧!
大年三十除夕,奶奶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做了一桌子菜。小笨鸡炖粉条,猪排骨炖土豆,酸菜炖猪肉,烀好的猪肘子肉,还有猪皮冻子等等。屋里屋外散发着香气。
印象最深的是,小鸡儿炖粉条,怎么那么好吃?那种香味,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在心头上,使我至今不忘,回味无穷。
忙完这些,奶奶还给我们做各式各样的灯笼,我们围在奶奶的身旁,活蹦乱跳的,焦急地等待着。
灯笼做好后,每天晚上,我们姐几个,提着灯笼,连蹦带跳的东西两院的去玩耍,真是热闹。
那种年的气息,年的味道,和大家庭的温暖,让人难以忘怀,使我感慨不已。
奶奶平常日子每天忙完家务活,剩余时间从不串门,而是坐在炕上,做小手工或画一些东西。她的水色画笔可全了,都是我父亲给买回来的。
她画的各种动物形象逼真,花草树木鲜艳夺目。
那个年代物资缺乏,很多东西买不到,比如黑色的纸张,奶奶有办法。
当时的家家户户,晚上照明都是用煤油灯,多数人家都是在里外屋门旁的墙上,留一个灯窝,这样里外屋都有光亮。点燃后,煤油灯冒着呼呼的黑烟,把灯窝的上面熏的黑黑的。
奶奶把白纸粘在灯窝的上边,等完全熏黑拿下来,擦掉浮灰,然后做出各式各样的动物,如狮子,猴子,猫,狗,公鸡等,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每到夏天,奶奶捡来废纸和纸壳,放在大缸里发酵,发好后,用大盆小盆做模具,然后将纸浆铺在盆子上,做成模型。等完全干透后,用白纸里外裱好,画上各种花样,再刷上清油。
精美的笸篓做成后,送给我的妈妈,婶子和姑姑,大的用来装作活用的东西和针线,小的用来装旱烟,精致好看,独一无二。
此外,还会用薄纸壳做成手提的“八斗”。八斗的做工很精细,首先把薄纸壳,剪一个椭圆形的底,再剪一个长方形纸壳,围在底的四周用线缝上,然后在中间部位剪出卡腰,再用薄竹板围成半圆形,做手提的梁,用线缝在卡腰上,之后用白纸糊好,画上各种花的图案,最后刷上清油,这样精致漂亮的手提八斗就做成了。
邻里相亲谁家有大事小情,奶奶就用它装上鸡蛋,或是面粉之类的东西去送礼,提着它很是美观又高雅体面。
奶奶曾经给我做了一个“八斗”,我收藏了40多年,直到前几年上楼收拾东西,才把它扔掉,现在想想真是很可惜。
依稀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正是新中国方兴未艾,祖国建设如火如荼,新农村轰轰烈烈的搞大生产大跃进,男女老少齐参战,奶奶在家带着一帮孩子。
正值秋收季节,地里的黄豆刚收完,奶奶带领我们去地里,捡黄豆粒,回到家后,把黄豆粒放在锅里炒熟,熟豆子散发着香味,孩子们围着奶奶团团转,奶奶拿来小酒盅,给大家一盅盅的分着吃,那个开心劲儿、快乐劲儿就甭提了!
我们的童年时代,国家是一穷二白,经济落后,百废待兴,人们刚能解决温饱,孩子们想吃块糖,那都是奢望。所以奶奶给我们炒的黄豆,就感觉特别的香甜好吃,嘴里吃着奶奶炒的黄豆,孩子们露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高兴的是手舞足蹈,那种感觉,比现在孩子们的零食还要美味,香甜和珍贵。我们每天都吵着和奶奶去捡黄豆粒。
五、六十年代我们北方农村,一年四季所吃的蔬菜,都是靠自己家种,每年的春天,爷爷和奶奶就开始忙碌,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菜园子。
土豆、豆角、黄瓜、柿子、茄子、辣椒,品种齐全。特别是韭菜,又嫩又绿,一茬接一茬,端午节的时候,就能吃上自家的韭菜包的饺子。这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事。
在奶奶爷爷精心侍候下,各种蔬菜长得绿油油,非常喜人。
边角空地会种上各种鲜花,到了夏天,步步登高花,五彩缤纷,扫帚梅花,五颜六色色,芨芨草花争奇斗艳,大朵的土豆花鲜艳夺目。
农家小院一派生机盎然,空气清新,花香四溢。
此外,奶奶还在园中种上“香草”,秋后用来给我们做香荷包。小花布,五彩线,一针一线做成,样式繁多,香喷喷的,带在我们的肩头,邻居家的孩子们羡慕不已。
曾记得,奶奶用芨芨草花给我染脂甲。奶奶把芨芨草花摘回来,放在碗里,加上明矾捣碎,在晚上睡觉前,用老苍子叶,包在我的指甲上,用线缠好。
第二天清晨醒来,打开一看,红红的指甲,让我惊讶不已,满心欢喜。
最难忘的是小的时候奶奶每天为我梳头,她在我的头顶梳个“歪桃”。歪桃梳的圆圆的,头缝分的是一根头发丝都不差,再扎上一个用红绸子打成的蝴蝶结。我出门找小朋友玩耍,走在她们中间,头上的蝴蝶结随风舞动,真像一只红蝴蝶。
奶奶和爷爷钟爱一生。奶奶把爷爷侍候得干干净净、穿戴整齐。老夫妻俩从未吵过架、红过脸,总是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和和气气。
奶奶偶尔出趟门,走亲访友回来,总会把她的所见所闻,通通的说给爷爷听,把她的喜悦心情分享给爷爷,带给家庭。他们老夫妻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为儿孙后代做出了榜样。
奶奶常对我们说:“兄弟姐妹要有尊有让;亲戚朋友,要善待,勤走动,多往来;邻里乡亲,要和睦,大事小事,互相帮忙。”她的这些话,我牢记在心里,影响我一生。
阳光与星光交替,季节与季节互应。人类却是在永恒中,进行着新老交替,代代相传。
回忆奶奶的生活点滴,仿佛就在昨天,对我疼爱有加的奶奶,仿佛还在我的身边,奶奶对我的大爱真是说也说不完,我对奶奶的深深怀念,终生难忘!
愿老人家,在天堂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姜瑛琦,女,生于1957年,1975年高中毕业,中共党员,林甸县供销系统退休,现居花园镇。

林甸往事公众微信号平台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作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主      编:张立新
文字编辑:马秀红 赵艳琴 陈冬梅 梁学志 王淑艳 孔令琴
诗词编辑:陈忠海 白建东
林甸往事平台自成立后一直秉持以积淀家乡历史文化为己任,感谢乡亲们的一路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奋力前行离不开你们的守望关注。
投稿邮箱:zlxaaa@163.com

林甸往事
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投稿邮箱 zlxaaa@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