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董谦:《小城梨园春秋》第五章 群英荟萃 林甸剧团部分演员的故事(9)——曲志民的故事

民生   2024-11-17 00:01   黑龙江  

曲志民是 1941 年出生的林甸人。

他从小热爱文艺,喜欢说唱,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在二人转曲艺厅里泡,十七岁那年,跟二人转曲艺团团长刘昆学的二人转,到十八九岁的时候,二人转里的九腔十八调他基本就全学会了。

他虽然先天有点口吃,但一唱起二人转,一说起评书就一点也不口吃了。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林甸西街道北(现在的鸿博商场的地段)的一个小二人转曲艺厅里唱二人转。

那时候他在林甸县的民间艺人圈子里就已经展露头角,二人转里传统的那套说学逗唱伴舞绝活,他基本全会。曾经跟外地流动到林甸二人转曲艺厅的金少华同台演出,那些当时流行很多经典的二人转名段:《蓝桥会》《小王打鸟》《大西厢》《李翠莲盘道》《大纲鉴》《英台抗婚》《拷红》《浔阳楼》《九里山》《燕王扫北》《甘露寺》《秦香莲》《包公吊孝》《三下阴曹》《貂蝉拜月》《包公赔情》《五鼠闹东京》《岳母刺字》《鸿雁捎书》《割袍断义》等等传统二人转,这些二人转曲志民都会唱。

那时候,城里的二人转曲艺厅,本地的演员有曲志民、王立华、杨希友、王桂琴、李春玲、李春荣等,团长叫刘昆,后来又招进了一个叫李兴进的唱二人转。

魏子玉和杜仁是伴奏拉弦的,这伙人在刘昆的领导下,赶庙会,演二人转,卖票演出,天天爆满,城里乡下的人们花个几毛钱,钻进曲艺厅,一看就是一上午。

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爱看二人转,主要是因为文化生活落后,士农工商的各界人们没有更高级的文化娱乐,就是二人转这个文艺形式来的快捷。

而像金少华和曲志民这样的二人转艺人,就特别具备流动课堂、流动讲学、流动教师的资格,因为他们所演唱的都是传统的美德教育和伦理教育。

这些江湖艺人浪迹江湖,接触面广,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各界人士,都有广泛接触。

这些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就得多多掌握二人转技巧和绝活,多多学习传统教育的唱段。

他们要博览群书,寓教于乐,要不分炕头地头,不分男女老幼,见啥人说啥话,到哪山唱哪歌,见景生情,随口说来。他们要迎合不同观众,说的动听,唱的悦耳,利用二人转的优势,普及人间大道理,唱出人生大感悟。

因此,很多当地的老百姓,都愿意看二人转,听二人转,其实就是在寻找人生教育的大课堂。曲志民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的二人转大师。

当时曲志民在林甸的名声很响,粉丝很多,外号也很多,曲大眼镜,曲大磕巴,曲大哑(鸭)脖子,都是他的外号。

人们爱看二人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剧种的语言,自然真切,生动形象,通俗顺耳,便于演唱。既有令人捧腹叫绝的“喜兴词”,也有催人泪下的“扎心段”,既有朴朴实实的“实惠嗑”,又有精雕细刻不留痕迹的“嘎咕词”、“优美句”、“劝世篇”。

唱词格律,别具一格,语言精华,源源不断,人生哲理,入脑入心。二人转的演唱要求,要唱的动听,说的风趣,扮的逼真,舞的优美,绝活精湛,雅俗共赏。

要唱在板上,走在点上,喜怒哀思要唱在节骨眼上。

二人转要慢唱味儿,快唱字儿,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名段,都是经过几百年的传唱、打磨、流传下来的,美声、美形、美色、美感,接近水源,接近地气,接近生活,接近大众。

二人转是东北农民的语言宝库,是东北民间音乐曲调的宝库,是东北民间舞蹈语汇的宝库,是东北民间表演艺术的宝库。因此,某程度上,二人转就是造就了曲志民的满身才华的一个“黄埔军校”。

曲志民好学、爱学,没事就喜欢看书、学唱二人转。除了学习二人转九腔十八调和说学逗唱伴舞绝,还跟一个白瞎子学评书,跟一个叫盛玉杰的学评书,赶上不演二人转的时候就去说书馆里说评书,再不就帮白瞎子组织编写书套子(书道子),一回一回地天天写,不耽误演二人转。

剧团的老演员们,现在还能记得曲志民一件事,一团三队的时候,有一年,曲志民正要参加演出的时候,突然传来老父亲去世的消息,为了不耽误演出,他上台一直把戏演完了才卸妆回家去料理丧事。这种行为被称赞为艺德。

曲志民的人生很不幸,他结婚以后生养了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儿,本来是很好的一个幸福家庭,却在不知不觉中摊上了灾祸。

据他自己回忆,他的灾祸起因于剧团的薛宝良意外死亡。薛宝良被拉炮炸死的时候,曲志民正在剧团上班,薛宝良死后的第二天团里派曲志民跟团里的演员们去南门外荒甸子上打墓子(挖墓坑),正是冬天上大冻的季节,地冻得邦邦硬,拿镐头刨冻土特别费劲,后来他们朝路边往县草苇站送谷草麦秸的马车要点麦草烧烧冻土。

因为薛宝良是县里的名演员,车上的人听说是薛宝良死了,都很痛快地支援剧团麦草,帮忙挖墓坑。

墓坑快挖得差不多够深了,人们就议论猜测墓坑够不够长。这时候,平时就很调皮的曲志民说,够不够长下去约约不就知道了嘛。

因为曲志民个子高,差不多一米八的个头比薛宝良的个头还高,曲志民说完就跳进墓坑里顺着墓坑的长度就仰巴壳躺下了。大家伙看看他在墓坑里躺下的局面,感觉墓坑长短深浅基本没问题,就收拾家把什回去跟团长交差了。

发送完薛宝良以后,剧团里的人好长时间没有心思排戏,大家伙儿都还在思念怀念薛宝良,沉浸在悲哀之中。

唱戏的人们一年四季在一起生活,其实就是一家人。薛宝良是剧团业务的大管家,跟大家伙的关系处的又那么好,那一段,大家伙儿都感觉剧团的天塌了,没心思排戏演戏,一排戏就想起了薛宝良,一演戏就想起了薛宝良。

细想想,人这玩意太简单了,活蹦乱跳的大活人,“咣”一家伙就没了。

曲志民家的灾祸是过了年以后发生的事。刚过完大年不几天,曲志民的媳妇于艳杰早晨起来跟曲志民说,她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男人老缠着她要跟她图谋不轨。

曲志民听了她媳妇说的梦境也没拿当回事儿,男人女人睡觉做梦都是经常事,谁能成天拿一个做梦当一回事儿。

于是,该上班,该演戏,什么梦不梦的一天就过去了。那天傍晚太阳刚刚卡山的时候,他媳妇抱着她家的小女儿“嗷”一声就昏过去了,人事不醒。

这病得的也太突然了太奇怪了,家里人感觉这个病有点怪,能吃能喝的大活人,怎么能说倒下就倒下了,找医院看,没看出什么原因。

曲志民家西门外有个曲三弟,曲三弟认识一个会出黑儿的也是一个姓曲的先生,家在北门外住。

曲三弟就建议找那个有点神秘的曲先生给看看,曲志民有病乱投医就去了北门外的曲先生家。

这个曲先生根本就不是正宗先生,他就是个生产队里的仓库保管员,业余看个阴阳两界和胡黄二仙之类的外病歪病,经过曲三弟的引荐,因为沾点亲属,还因为都姓曲,这个曲先生说话看病就很不客气。

曲先生伸手摸摸脉,再仔细看看脸,又仔细看看曲志民,然后又摸摸曲志民媳妇的腹部和肚子,这时候发现曲志民媳妇的肚子冰凉,梆硬,完全不像正常人的体温,一点热乎气都没有。

曲先生继续看了一会儿曲志民,突然问他,你最近在县城南门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曲志民问蒙住了,他自言自语地叨咕着,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他早就把给薛宝良打墓子的事情给忘记了。

曲先生语气坚定地说,你好好想想吧,你肯定是做了你不该做的事情。曲志民经过回忆,突然想起给薛宝良打墓子的事情,就把自己跳进墓坑里的经过跟曲先生说了。

曲先生让曲志民回家弄捆谷草到南门外薛宝良的坟墓边,把曲志民在墓坑边上走过的脚印用谷草抹去,回家过一宿后,再把曲先生给他写的几道符,烧成灰,然后把那些符灰撒在家中的各个角落里。

曲志民按照曲先生的要求一项一项地都认真仔细地做到位。曲志民媳妇的病还真是好了,好的利利索索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曲先生在交代曲志民媳妇回家养病期间,必须注意一个事儿,就是要求他媳妇一年之内不许离开县城到外地去,包括下屯上农村什么的。

就是不要离开县城东西四里四,南北四里四。这个事情并不难做到,也很容易做到,可是曲志民家却就是疏忽大意没有做到,结果带来了后患。

起因是曲志民媳妇好病以后,就把家从林甸一中附近搬到北街县电影院对过的城区居住,居住在这个区域的居民每天都要去对面电影院附近的一个公厕方便。

有一天,曲志民媳妇过路准备去电影院附近上厕所,还没等过路就看见了一个老太太坐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吃煎饼。大冷的天,戗风冷气,干巴拉瞎的挺可怜的,曲志民媳妇就动了恻忍之心。

她就问老太太,坐在路边戗风冷气的吃干巴煎饼,你这是到城里干啥去?老太太告诉她,他是到城里法院去告状打官司去。

曲志民媳妇说,你老到我家里喝口热水,就着开水吃煎饼省着做病。这个老太太跟着曲志民媳妇来到老曲家,很高兴地喝了一碗开水,她感觉到曲志民媳妇这人心眼很好人很善良,从此两家就处起了朋友。

老太太的家人们一到城里办事就到家里坐坐,有时带点乡下的爆米花毛嗑小米咸菜什么的,一来二去的两家像走亲亲一样处的非常近便。

那年来到年跟前的时候,老太太家杀年猪,特意来城里老曲家告诉信,让老曲家的人都去城北四合乡下老太太家去吃杀年猪去。

曲家的人接到信以后,竟然把那个会看病的曲先生嘱咐的话语忘记了。

曲志民媳妇下乡吃了一顿猪肉,回到家年三十晚上突然发病,主要是鼻子出血,大流血,止不住,身上还出紫点子。据说下身还出血,急忙到医院去看,惊动了当时医院几个出名的医生滕万惠、刘仁太,被确诊为急性厉型白血病(民间还有叫血崩的),又派人上城北曲先生家去问问曲先生怎么办。

曲先生一看见曲家的人就说,你家的病人头几天是不是出城北下屯了?那天你们一出城北我在家就知道了。然后给曲家人扎了一个替身,让曲家人回去正月十五晚上找个井台,把替身烧了,让病人在井台上滚三圈,看看能不能好吧。

因为曲志民老师是林甸县的名人,这个病当时的县医院非常重视,病人需要的青链霉素都是特别紧缺的药物,县医院通过齐齐哈尔市医药公司批发站,给林甸往回转送青链霉素。

无奈,病人最后的血色素只剩下 4 克血了,抽出来的血像茶水那么清淡,病人临死之前还非常清醒,最后曲志民的媳妇在当年的二月初一还是离开了人世。

曲志民家四个孩子,转眼间都没妈了。三岁的小女儿给了老姨家,九岁的小兵子被二姨领走了,十一岁的小华兴大姨帮着带,剩下的三小子小华伟跟着曲志民,一家人名副其实的“妻离子散”了。

曲志民在林甸当年的艺术剧团是个全能型的第一特殊演员,曲艺厅演出的二人转、单出头、东北大鼓、京韵大鼓、评书,他全都能登台演出,用他们的行话说,就是肚馕最宽的演员。

用他们业内的人来说,就是文场能演,武场能伴,鼓、板、吹、拉、弹、唱,啥都可以,过去小戏班子的那套技能全会,另外还能编创,还能导演,还能上台演相声、快板、数来宝、戏剧小品、话剧小品,缺哪个来哪个。

剧团里的老演员们回忆,他跟王志武在剧团下乡的时候,有时候节目安排不开了,他就和王志武上台临时口创新节目,即兴抓捕现场材料,即兴通过相声表演节目,竟然能演的天衣无缝,看不出来是先抓的节目。

曲志民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开玩笑,喜欢取笑身边的人和事,平时比较好说,但在团里跟所有的师哥师弟师姐师妹,关系处的都非常融洽。

有一次,他的嗓子疼得厉害,不能唱戏了,他就跟团里的一个女演员大声地喊着:XX 大姐啊,我的嗓子太疼啦,赶紧给我想想办法吧!这位大师姐治嗓子有专法,他告诉曲志民,你等着,等大姐回去给你整点奶汤子去。

这位大姐当时正是哺乳期,奶水很旺,她回家拿小饭碗挤了半碗奶汤子送给曲志民喝了,完了嗓子就好了。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的时候,曲志民在剧团也挨斗了,那些平时跟他都在一起演戏的几个哥们也都翻脸,找他的毛病批斗他,说他是帝王将相的孝子贤孙,说他是才子佳人的黑爪牙,说他是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黑线头子。给他关进小黑屋里,孩子们去送饭,看屋的造反派都不让送饭。

过后想想,简直都是笑话都是玩笑。后来曲志民跟着剧团上五七干校,当五七战士。到 1978 年就被黑龙江省艺术院校抽到省里去担任艺校老师去了。

这个艺校班是文革结束后的 1978 年,是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办的一个地方戏校外班,后来叫做嫩江地区地方戏班,这个班是由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发正式毕业证的班,算学历的。

这个班的招生,名义上是面向全省的,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嫩江地区和嫩江地区周围各县和齐齐哈尔市区,一共是招了 25 个学生,13 个男的,12 个女的。

这个地方戏校外班设立在富裕县境内叫哈川的地方,此地曾经是黑龙江省农学院的老校址。教师的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嫩江地区各县和齐齐哈尔市,有声乐老师,有武功老师,有地方戏,地方戏音乐,地方戏理论,老师有负责教唱腔的,有负责教舞蹈的。

曲志民老师,当时是负责教唱腔教戏剧曲牌的。多数时间,他是在教传统剧目,教授传统二人转。

地方戏校外班的校长,是老嫩江地区文化局艺术科的吴光地,科长是吴光地校长的儿子吴若普,他的父亲任校长,声乐老师是请省里的杜长海老师和杨博亚老师,舞蹈老师是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的,还有个老师叫岳和平。地方戏理论的老师,请的是周作民老师,乐理和视唱是霍振邦老师,教传统剧目和二人转唱腔就是曲志民老师,还有一个叫陈桂芝老师。

这个班儿是 1978 年 4 月 15 号入学,1980 年六月份毕业。那时候新招收的学员们几乎什么都不懂,曲志民老师在学校期间,在二人转地方戏这一块,在当时那个群体当中,曲志民就属于老戏母子,他主要教一些传统剧目,《西厢记》《蓝桥会》,就是二人转里那些有名的四梁八柱的剧目,这些二人转的传统剧目,都是曲志民老师从头至尾手把手地教唱。

曲志民老师这个人,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曲志民这个人也非常混合,跟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

艺校学生毕业四十多年了,在他去世的时候那期艺校学生去了好多同学,大家跟曲志民老师有一定感情。

应该说,那一期艺校,对这个班儿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家是最受益的,有这么三个老师,一个是教技功的朱生老师,一个是教二人转理论和唱腔的周泽民老师,另外就是教传统戏曲的曲志民老师。

艺校学生毕业这么多年,跟这三位老师始终是有来往的,关系始终没有断。

曲志民老师教的那个班毕业的李军、王建仁、李东萍、李依萍、张晓华、刘红梅、刘大明、徐克伟、程晓玲,他们都是咱们黑龙江省内的国家一级演员。

其中的富裕县的刘慧轶、李军、程晓玲,在黑龙江省地方戏专业艺术领域都是相当优秀的,都是创造过辉煌的二人转明星。

那一期里的学员张晓华、刘红梅毕业不久就调到了省龙江剧院。以后改行的郭卫东、刘春等,他们在其他领域也都干得有声有色。

郭卫东曾在甘南县任过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刘春改行后曾在讷河市税务局任局长,后调到昂昂溪区任税务局局长,退休前又调到齐齐哈尔市国税局任工会主席(副处级)。

1958 年土生土长的富裕县人王建仁,毕业于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以后,曾经是富裕县艺术剧团的主演、副团长,后来调到哈尔滨以后,担任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剧目创作指导部主任,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二人转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黑龙江省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为《红雪花》《庄稼院里的春天》《百米河边》《海伦往事》《大河狂舞》《正月里》《这片黑土地》《芦花谣》《走过暴风骤雨》等二十余出大型龙江剧、评剧、歌舞剧、话剧作曲;为百余出中、小型东北地方戏作曲;获国家级一等奖六项,省级一等奖五十余项;为电影《走出莽林的部落》、电视连续剧《幸福的味道》作曲。

曲志民在黑龙江艺校期间,经人介绍跟当时的嫩江地区甘南县的一个女生结合组成了新家庭。

在校期间,曲志民老师是带着孩子在校任教,1979 年二次婚姻就把三儿子小华伟带到甘南了,有时候也把老大华兴也带去。曲志民老师把工作关系也调到甘南县,先是在县工会上班,后调到县文化局上班,主要是抓创作抓写作。

这期间,嫩江地区和齐市地区,举办地方戏创作班和戏曲创作班,经常把曲志民老师抽到地区和市里去组织办班。后来就把曲志民老师调到甘南县文化市场管理所担任所长职务。

1999 年 12 月份,黑龙江省文化厅和文化市场管理处在大庆地区召开全省文化市场工作会议,甘南的曲志民和林甸的万兴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曲老师还是那么生动活泼,神采奕奕,会上会下,谈笑风生,晚会表演节目的时候,他模仿了一段周恩来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段讲话,声情并茂,掌声不断。

曲志民退下来之后,在甘南县组织了一个民乐团,他是民乐团长,带领着县内那些民族器乐爱好者们,天天练乐,研究器乐组合,学唱京剧评剧豫剧。

偶尔也联系演出单位,搞点演出创收,或者为某些单位庆典演出。到了 70 岁往后,发现前列腺出了问题,怀疑有恶性病占位,后来肝部又出现问题,他就把那个乐团解散了。自己留下的几件乐件也不能玩了,就先后处理掉了,最后剩下一个大提琴,舍不得卖掉,就把它捐赠给林甸艺术剧团了。

林甸县艺术剧团还专门搞了一个捐赠大提琴仪式。后来曲志民老师的病有所好转,甘南县里的一些琴友们又把曲志民老师请出来,张罗着把民乐团再次组织起来,他们在一起又活动了两年。

到了2017年,曲志民老师的身体又出现了问题,症状每况愈下,前列腺和肝病问题严重困扰。以李华兵为首的林甸几个子女张罗着把生父接了回来,租住在林甸王子花园小区一个一楼里。

这期间,林甸的哥兄妹和侄男哥女们,隔三差五地去看看他,游子回乡,晚年相聚,亲情融融,其乐融融。

曲志民感受到游子回归的满足和享受,子女们来看他的时候,还能谈笑风生地跟孩子们说说玩笑话。

大约是 2017 年 9 月初,曲志民老师病情开始加重,有一天他突然问家人,小兵子(李华兵)什么时候回来?他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此时李华兵正带着剧团在北京展演大型龙江剧《百米河边》,9 月 12 日回来之后急忙去看他,精神状态依旧很好。

第二天,9 月 13 日,曲志民感觉身体情况不好,他要求去医院住,不能在家住。

华兵搀扶着他走着去了县中医院,那天夜晚,曲志民老师肝区加剧疼痛,肾功能出现衰竭,膀胱排尿困难,精神状态恍惚,时而昏迷不醒,时而神志不清。

那天夜里,才华横溢的曲志民老师终于走完了80岁人生道路,魂归故里,入乡为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董谦,林甸县原文体局局长;黑龙江萧红文学院首期作家班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学院第一二三四届签约作家。大庆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林甸县作协主席。业余文艺创作以来,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曲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文体若干,出版文集七部。先后获得过国家文化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文艺精品工程奖和文艺大奖。退休后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林甸县杰出人才。

林甸往事ll董谦:在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林甸往事ll董谦:大年三十之流想

林甸往事ll董谦: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实散文)

林甸往事ll董谦:阳光与旗帜--读黄学文同志的《同海彦同志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有感

林甸往事ll董谦:老鸭场的知青故事

林甸往事ll庞壮国:《荒界》风骚论或曰董谦写老家 

林甸往事ll董谦:年关论语小记

林甸往事ll董谦:《小城梨园春秋》第一章 台前幕后

林甸往事ll董谦:五十余张珍贵照片,解锁小城梨园春秋

林甸往事ll董谦:《小城梨园春秋》第一章 台前幕后

林甸往事ll董谦:《小城梨园春秋》第二章 艰难岁月


林甸往事公众微信号平台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主      编:张立新

文字编辑:马秀红 赵艳琴 陈冬梅 梁学志 王淑艳 孔令琴

诗词编辑:陈忠海 白建东


林甸往事平台自成立后一直秉持以积淀家乡历史文化为己任,感谢乡亲们的一路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奋力前行离不开你们的守望关注。

投稿邮箱:zlxaaa@163.com

林甸往事
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投稿邮箱 zlxaaa@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