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同学小聚,聊起了关于记忆力的问题。霞说:“我最近会出现,突然想咱们某某同学的名字,就在嘴边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波也附和着:“偶尔我也会出现类似这种情况。”大家异口同声:“唉,真是老了。”这真是老了吗?我不相信,查阅了资料。这种情况被称为“舌尖现象”。通常发生在人们能够回忆起某个信息暂时无法正确提取时,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记忆力下降或是健忘。而是一种正常的记忆过程,是一种脑神经现象。所以就不要冤枉“老”字了。“周大夫,我在‘林甸往事’上看到你写的文章了,文学功底不错!”晨练时曲老师在我身旁经过,跟我说着话。“哪有,哪有,曲老师谬赞了,我这都是在‘林甸往事’上跟各位老师学习的,我是现学现卖。”曲老师,已过花甲之年,一米六几的个头,几年前被诊断心脏病,每年因为看病都要花上一两万块钱,医生嘱咐让其减少运动,可是他却逆袭,经过几年的跑步,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心脏病。偶尔还参加“半马”。每次看他跑步的样子,就像撒了欢儿的小马驹,一般年轻人还真撵不上,有谁敢说他“老”呢?虽然说人到六十古来稀,该到退休养老的时候了,但是积极的心态决定了你的心理年龄。我们模特队领队的王波老师也是60岁的人了,她创建的“和雅艺术团形体训练群”,每次演出都是林甸文艺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王波老师本人也是形体训练的受益者,如今的她身材曼妙,姿态优美,仿佛每一刻都在展示着美的力量。看着她的形象和气质,说他40几岁都不会有人质疑。她带领大家团体表演的《梨花颂》在优美的旋律中舞者们翩翩起舞,她们的步伐如诗如画,每一次摆扇,每一次落脚都显得那么优雅而从容,她们的身姿是如此的婀娜,每个人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眼神坚定而温柔,仿佛能穿透每一个观众的心灵。她们每一个人都是“老”字的挑战者,她们那不服老的精气神,着实令人感叹。正如王波老师而言:练出自己的体型,演出自己的美丽。她要带领姐妹们走出自信、走出阳光、走出酷飒,寻回年轻的自己。法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百岁之际写下了《一个世纪的人生课》也是送给人们的人生箴言,他像一个冒险归来的老人,就着篝火,回忆起百年旅途中路过的风景。中国当代艺术家韩美林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在他90岁时,记忆力没有衰退,在活动现场作画时,可以画出几百种不同的动物造型。脑科学家们给他做头部CT,准备研究他的脑结构是否与众不同。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4个一一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5个,而这4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2个。而常沙娜就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自幼随父亲在敦煌临摹壁画,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她是被周总理称赞的设计家,是林徽因十分欣赏的弟子,是中央工艺美院在任时间最长的院长。在她83岁时写下了《花开与敦煌》。这本书记录了常沙娜跌宕起伏又丰富多彩的一生。穿越时间的长河,看见莫高窟的千年历史,从十六国到元,梳理着敦煌壁画艺术的脉络。据统计,在整个老龄化过程中,神经可塑性仍在持续。如果在38年前,就持有积极年龄观念人的记忆力要比持有消极年龄观念的同龄人的记忆力高30%。一个对“老”字有正确认知,有积极心态,积极行动的人,可以改变同龄人的身体的刻板印象。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在当今这个年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美国贝卡.利维,这个耶鲁大学教授给了进一步解释:1901年,在法兰克福,有一位医生叫阿尔茨海默。因他的女邻居渐进性失忆,丧失了自我,偶尔又暴躁易怒。去世后经尸检发现其脑部出现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的缠结。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跟一个基因有关,这个基因叫AP0E(载体蛋白E)。每个人都有不同的AP0E。有人是E3,有人是E2,有人是E4。大多数人生来带有E3,但并不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易感性。而E2能防止老年痴呆并促进长寿。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作用的E4变异,大约15%的人生来就携带这种变异基因,即便携带这种变异的E4基因的人中,也只有一半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有积极年龄观念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比有消极年龄观念的人要低47%。有些人即使脑部出现了淀粉样斑块,只要心态积极,行动积极,也可以不表现出症状。(据内科医生提醒,适当适量的的补充叶酸,定期化验叶酸,可以预防以及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所以说基因是一回事儿,基因的表达是另外一回事儿。正如“基因负责上膛,环境扣动扳机。”有爱好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活力,有活力就有健康,有健康就能长寿。所以不要被“老”字催眠。已退休的张鹰老师,为了发扬林甸文化,不辞辛苦,哈市与林甸之间奔波。先后出版了《林甸往事》《百年林甸》《林甸史话》......既填补了林甸文化领域的许多空白,又带动了林甸文化界的许多新人,让他们满怀热情地为推动林甸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现如今张鹰老师又带领他的写作团队, 不畏寒暑,走屯串户采访、整理、核实、搜寻材料,只为写出真实、完整、又耐人寻味的新民村史。他们从色彩斑斓的夏季到秋天的尾巴冬天的序曲,他们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有在“林甸往事”那些古稀、耄耋之龄的文人墨客。如“快乐人生”柳会祥老师不辞辛苦、笔耕不辍,留言达到3000余条,每条点评精准到位,诗词韵律般的才情,甘当绿叶衬红花的红梅品格,可谓是华年相去远,依旧笑春风。如孙树林老师的《一篇文字70幅照片赞林甸秋之美》:秋高气爽的蓝天;百花绽放的花坪;白毛浮绿水的画面;不亚于香山的红叶;不逊于胡杨的黄林;红彤彤的高粱、黄澄澄的玉米;肥美的羊群,把林甸勾勒出一幅大美的画卷,带着林甸人的朴实和豪爽,推向了全世界,他的精神可以说是人老心不老,青春依旧在。还有李春海老师、孙庆友老师、荆德军老师他们的作品要么耐人寻味,要么发人深省,要么让人徜徉于优美的意境。这一年龄段的作者数不胜数,他(她)们都是好学不倦、知识渊博、笔耕不辍的有才人。我每天都要流连于此,欣赏几篇佳作:浏览着他们的妙笔生花,咀嚼着文章中不同的味道,吸取着文字里别样的营养。让文学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这些跳动的文字帮助自己减龄。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怎样对待老。你可以因老而行走缓慢,也可以因膝痛不便奔跑。但你却可以以心代笔,以笔抒情,以文字奔跑、用文字呐喊,你才是那个真正年轻的人。老是时间的痕迹,是岁月的沉淀,是智慧的象征,是经验的积累与人生的厚重。老可以使人心思细腻,令人心生敬畏,让人心态平和,教人耐心宽容,成为年轻人坚强的后盾,老值得人尊重,更值得人学习。这个世界,百人百貌,百貌百性。应该让其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条件下不拘一格,各逞其才。那么即便人老了只要精神是鲜活的,那便有了生气,有了生气,就会有创造。这个人世就又有了更伟大的、更耀眼的夕阳余晖。佛陀说: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因为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以及所爱的,因为一切生起的必然灭去,使我们受苦的不是过去或未来,它就在那儿。现在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期待里,我们渴望着永恒,我们忍受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因时间而受苦,时间既苦。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个转身夏天成了故事,一次回眸秋天成了风景。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生活在天上,因为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我们要让自己的每一天,在自己创造的价值中慢慢老去。保持心态积极,保证行动积极,千万不要被“老”字催眠。作者简介:周春华,林甸县中医院眼科主任,大庆市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近视防控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甸往事公众微信号平台搜集采访创作与林甸相关联的人与事,为积淀林甸的文化为宣传家乡做努力。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建设精神家园,希望有一盏明灯可以眺望,有一片热土可以还乡!
文字编辑:马秀红 赵艳琴 陈冬梅 梁学志 王淑艳 孔令琴诗词编辑:陈忠海 白建东林甸往事平台自成立后一直秉持以积淀家乡历史文化为己任,感谢乡亲们的一路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奋力前行离不开你们的守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