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小心药物性肝损害和药物性肾损害!

文摘   2025-01-17 07:3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药物性肝损害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具有解毒、代谢、分泌(胆汁等)、免疫等多种功能,是大部分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在目前已上市的药物中,超过1100种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据统计,在老年人群中,药物性肝损害占各类肝病的比例已高达20%。


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及血流量下降、肝细胞数减少、肝细胞酶活性降低,且各项肝功能也均下降。约85%的药物进入人体内后须经肝脏代谢,而老年人的肝脏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和代谢能力降低

◆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骨关节病、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等,常服用多种药物,即所谓的“多重用药”,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老年人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谨慎服用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和中草药、中成药。大数据分析表明,服用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和中草药、中成药造成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总数的26.81%。

◆ 使用必需药物,控制用药的种类和数量;关键是遵医嘱,尽量不用辅助性药物。

◆ 遵医嘱,慎用肝损害风险较高的药物

定期采血查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

肾脏是人体内药物代谢重要的器官之一,老年人用药引起的肾损害日趋增多。老年人药物性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用药时间、药物特性等均密切相关。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感冒药、抗生素、消肿利尿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草药等,均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毒性。此外,含碘造影剂、抗肿瘤药也可诱发或加重肾损害。


老年人药物性肾损害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肾脏具有血流量大的特点,老年人因为多种慢性病共存,日常服药多且杂,可促使大量药物随血液循环流经肾脏而引起肾损害

◆ 老年人常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导致肾脏缺血,在药物经肾脏代谢的过程中加重了肾损害。

◆ 肾小管具有调节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功能,药物流经肾小管,浓度过大或发生不良反应时,肾小管容易受损,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等情况。

◆ 老年人营养不良时,血液中药物的相对浓度增加,容易诱发肾损害。

增龄性变化使老年人的肾功能以1%的速度逐年衰退,药物的代谢受肾功能衰退影响,不能快速排出体外,容易剂量蓄积,发生药物性肾损害。


老年人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害

◆不要滥用抗生素和随意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不要擅自滥用中药。

◆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或已患肾病。

◆遵医嘱服药,切勿随意加量或擅自长时间服用。

◆关注肾损伤早期症状,定期检查肾功能。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守护老年健康》

本书主编:

北京医院研究员  于普林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  张存泰

本文作者:

庄艳 郑松柏  刘纪实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期待您的“分享 点赞 在看”

人卫助手
人卫助手系列(人卫临床助手、人卫用药助手、人卫中医助手、及人卫inside平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资研发,北京人卫智数科技公司统筹运营的产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