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坐落于闽南金三角南端,辖区地势呈现由北西向东南倾斜之态,地貌涵盖中低山、丘陵台地以及冲海积平原,坐拥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辖区内324、319两条国道纵横交错,厦漳、漳诏、漳龙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其中,鹰厦铁路与厦深、龙厦两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漳州港更是具备直通东南亚国家的航运优势,三者交织,形成了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凭借这一显著优势,漳州得以快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债务问题也引发诸多关注,城投债务呈持续扩张之势。化债政策缓解区域压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与财力等基本面才是债务长久安全的核心,而在经济增长压力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双重困境下,地方经济及财政实力能否为债务提供稳固支撑?
基本面而言,漳州市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位于全省之上,但产业创税能力持续弱于福建省,且随着国内增速下行,工业也呈现边际走弱的趋势。同时,人口净流出、工业企业利润压力、房地产低迷等也是当下区域发展的困扰,这些因素对漳州的财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加重了区域债务的担忧。积极的现实是,漳州债务压力仍处于可控状态,且过去债务风险一直得到良好的管控,同时新一轮隐债化解额度在福建省占比超过两成,位列第二,短期支持得到强化,并赢得更多时间,未来随着经济与财力的持续回暖,债务压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辖区内有324、319二条国道,厦漳、漳诏、漳龙三条高速公路,鹰厦铁路和厦深、龙厦二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漳州港可直通东南亚国家,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同时,辖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41种(含11亚种),经过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含11亚种)。漳州市全市下辖四区七县、五个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漳州开发区、常山开发区、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2023年末常住人口506.3万人,比上年下降0.5万人。
2024年前三季度福建省GDP为40,192.0亿元,经济体量位于全国第8,增速5.5%,高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很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9.9亿元,同比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第二产业增加值17,904.3亿元,同比增长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第三产业增加值 20,267.7亿元,同比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4%,第二、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各地级市看,2024年前三季度各地级市GDP总量排名与2023年相比无变化,前三位分别为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其中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规模均超五千亿元,稳居福建省前两位,漳州市处于省内上游(4/11),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0.5%;从增速看,2024年前三季度达6.3%,在省内排名第2,高于全省增速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1.5个百分点,增长势头较好。人均GDP方面,2023年仅有三个地区高于福建省人均GDP,但除南平市外,其余地区均高于全国人均GDP。福州市位列首位,达15.3万元/人,漳州市处于省内第5的位置,为11.3万元/人,低于福建省人均GDP(13.0万元/人)0.7万元/人,高于全国人均GDP2.4万元/人,在省内表现一般,在全国表现较好,经济发展水平尚可。
从GDP总值看,漳州市近十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1年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2023年达到5,728.4亿元,是十年前的2.3倍多,占福建省GDP总量的比重达到10.5%。从增速看,近十年与福建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除2019-2021年外增速均高于福建省。2024年前三季度,漳州实现GDP4,223.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和0.8个百分点,列福建省第2位,增长势头仍好。
人均GDP方面,近十年漳州市人均GDP均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且差距在加大。2023年漳州人均GDP增长0.4%到11.3万元/人,为福建省人均GDP的87.1%,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
具体来看漳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福建省“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同,漳州市产业结构为“一三二”结构。2023年漳州市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10.5%、47.0%和42.5%,近十年一产和二产占比处于下降趋势中,第三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三产业占比为42.5%,低于近十年最高值(2020年三产占比48.5%)1.5个百分点。
GDP构成方面,占比超10.0%的行业为工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其中工业占比为35.1%,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占比超一成,另外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业、金融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占比较高。
一产方面,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7.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粮食总产量42.12万吨,增长0.2%;油料产量3.34万吨,增长2.5%;糖料产量3.44万吨,下降2.0%;茶叶产量7.26万吨,增长6.8%;园林水果产量443.24万吨,增长6.8%;蔬菜产量262.85万吨,增长2.4%;食用菌产量48.69万吨,增长5.9%。肉类总产量46.94万吨,比上年增长13.5%。禽蛋产量11.27万吨,增长30.3%。牛奶产量2.56万吨,增长3.2%。年末生猪存栏168.70万头,增长14.8%;生猪出栏276.64万头,增长14.9%。水产品总产量219.82万吨,比上年增长4.4%。近海捕捞31.37万吨,下降1.3%;远洋捕捞0.40万吨,增长100.0%。海水养殖152.93万吨,增长5.0%;淡水捕捞1.43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33.68万吨,增长6.7%。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7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2023年农、林、牧、渔业整体稳中有进。2024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16.0亿元,增长4.0%。
接下来重点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主要的二产类型,三产中占比较高的有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业等。
1.1工业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漳州近五年波动较大,但整体变化趋势和福建省一致,在2022年以来持续高于全省水平后,2023年漳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6%,超过全省2.3个百分点。但从2024年以来的趋势来看,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1季度增速8.9%,上半年为10.2%,下半年开始下降,前11个月降为8.3%,但仍高于福建省1.7个百分点。
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近十年漳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个数有所增加,为2014年的1.1倍。从占比来看,漳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福建省比重总体稳定在12.6%左右。从增速来看,近十年增速与福建省整体一致,2018-2021年增速持续低于福建省,但2022年以来增速整体高于福建省全省水平。
从经营情况来看,漳州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近十年整体呈增长态势,除2018年、2020年及2023年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长,2022年为历史峰值,达到7,438.1亿元,2023年降幅较大,下降至5,310.1亿元,同比下降28.6%。从增速来看,漳州市营业收入增速波动较大,2021年增速最高达到27.2%,此后增速快速下降,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1.2%和-28.6%。
从利润总额来看,近几年波动比较明显,利润的峰值在2021年,此后持续下滑,2023年漳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376.4亿元,同比下降34.9%。从利润率来看,2022年和2023年也经历了二连降,2023年降至7.1%,为近十年最低点。利润的省内占比来看,漳州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中,2023年利润占比为8.3%,较2015年下降近一半,不及GDP占比。2024年下半年以来,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预计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仍面临不低的压力。
具体行业层面,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39.3%,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6.4%,石油加工、炼焦和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5.8%,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均增长19.9%。2024年1-11月,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分行业看,34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70.6%,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3%、19.6%、17.7%。
从营业收入前十大行业看,2022中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外均呈下降状态;从利润前十大行业看,利润 “一增九降”,且前十大行业利润变化差距较大,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降幅突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下滑明显。可以看出,漳州市主要行业的盈利面临不小的压力。
2022年2月漳州市实施《漳州市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着力打造“9+5”现代产业体系(即培育形成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建材家居、冶金新材料、建筑业、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绿色纸业、医药健康、新能源、数字服务等5个超五百亿产业集群)。从重点行业看,近三年波动较大,其中2023年较2021年增速变化为“三增五降”,而2024年1-11月较2023年“四增四降”,重点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提升,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由负转正,其余行业增速有所下降。
从上市公司方面看,漳州市共有6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一家为*ST公司,集中分布在芗城区,有3家,另龙海区、漳浦县和龙文区各一家,行业分布较为多元,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农林牧渔业分别3家、2家和1家。截至2024年12月13日,漳州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646.8亿元,占福建省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4%,低于GDP占比(10.5%),其中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片仔癀”)市值最大,为1,348.4亿元,占漳州所有A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的81.9%,另有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辰集团”)市值超100亿,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傲农”)为*ST公司,市值为33.2亿元。
1.2 建筑业
2023年漳州建筑业增加值68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61家,比上年增加74家,资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8.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3%;非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增长8.1%。从变化上看,近十年漳州市建筑业增加值除2020年外均持续上涨。从省内占比看,近十年同样呈上升趋势,2023年省内占比达11.9%,比2014年增加2.1个百分点,略高于GDP占比。从增速看,漳州总产值增速与福建省趋于一致,且漳州增速较福建省增速波动大,2014年以来除2020年外漳州市增速均在福建省增速的下方,与省内对比表现较弱。
1.3房地产业
福建省常住人口数量呈净流入,从各地级市来看,近五年9个地级市中有6个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其中厦门、福州和莆田市净流入规模较大,三明市、漳州市和南平市呈净流出状态,其中漳州市2023年末较2019年净流出9.7万人,仅次于三明市。从总量看,2023年末漳州常住人口为506.3万人,在福建省排名4。
从漳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看,近几年波动较大,2019年以来增速持续下降,2020年转负,且降幅有扩大的趋势,2024年1-11月降幅均达到29.1%(全国降10.4%,全省降21.4%),与全国及全省相比降幅均较大。从房屋施工面积增速看,近十年呈下降状态,2022年转负并不断扩大,2024年1-11月降至15.9%。销售情况方面,2024年1-11月漳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6.0%和23.8%,同期,全国分别同比下降15.8%和19.2%,福建省下降23.9%和30.8%,从省内对比来看表现相对较好,但与全国对比表现相对较差,漳州市房地产行业承压依然明显。
1.4批发和零售业
社零方面,近十年漳州市占福建省比重呈上升态势,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占比均为9.4%。从增速看,漳州市社零增速与福建省趋势一致,近十年总额持续增加,2022年以来漳州市增速均高于福建省。2023年,漳州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0.1亿元,同比上升9.2%,高于福建省增速4.2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96.40亿元,增长9.4%;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83.70亿元,增长9.2%。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为130.43亿元、5.32亿元、109.79亿元,增长18.1%、6.0%、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及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为12.97亿元和0.52亿元,分别下降6.6%和下降43.5%,娱乐领域受到冲击明显。2024年上半年,漳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27亿元,增长7.3%,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4.93亿元,增长10.2%。2024年1-11月,漳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30亿元,增长4.8%,增速较上半年下降2.5个百分点,边际走弱。
根据《漳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到2025年,漳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25.2亿元,面临一定压力。
1.5金融业
从区域金融资源来看,2021-2023年末漳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3,858.8亿元、4,374.5亿元和4,884.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4,049.9亿元、4,688.8亿元和5,331.2亿元,信贷和存款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漳州市末本外币存款余贷额均在福建省中排名第4,分别占江苏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的6.0%和6.5%,明显低于其经济体量占比。2024年10月末漳州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006.3亿元和5,847.9亿元,同比增长1.9%和11.2%,分别高于福建省增速(1.6%)0.3个百分点和(6.6%)4.6个百分点。
银行金融机构方面,漳州市有18家属地银行,其中有福建漳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州农商银行”)、福建龙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海农商银行”)、福建漳浦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浦农商银行”)和福建平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和农商银行”)4家农商行,以及南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云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诏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华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漳州市长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东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6家农信社,以及福建龙海泰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浦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云霄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山润鑫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和润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诏安汇通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安长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靖中成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家村镇银行。其中,漳州农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2023年末总资产为399.0亿元,净利润为4.7亿元,总资产及净利润均在全国所有农商行中排名处于上游,同时区域农商行在关键指标上整体表现较好。
1.6小结
总体来看,漳州市在福建省仅次于福州、泉州和厦门,位列第4,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人均GDP表现不佳;产业方面,着力打造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等为核心的“9+5”产业体系,但在宏观经济增速走弱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压力不低,2022年和2023年盈利两连降,尤其是2023年降幅较大,且2024年下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经营成果的回暖仍面临困难,上市资源也较一般;区域内常住人口有所减少,房地产景气度持续下降的情况尚未改善;此外,金融资源一般,社零增速也有所承压。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来评估财政实力,漳州市在福建省排名第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均排名第4。2023年漳州市税收收入占比59.8%,省内排名第7,财政稳定性较差;财政平衡能力方面,福建省域内差距较大,排名第1为厦门,2023年财政自给率为85.9%,排名末位为南平市(31.0%),漳州在省内排名第5,为53.5%,财政平衡能力也较为一般。
拉长近十年看漳州市财政实力,从绝对规模看,漳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4年的169.0亿元增长110.3亿元至2023年的279.3亿元,达到2014年的1.7倍,同期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29.8亿元至3,592.0亿元,增长为2014年的1.5倍,漳州市一般公共预算增长势头较好且略优于福建省表现;2014年漳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7.2%,2023年上升0.6个百分点至7.8%,仍略低于经济体量占比(2023年为10.5%)。
从增速看,漳州市一般公共预算增速波动较大,除2020年(-0.39%)和2024年1-10月(-0.9%)负增长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长,近十年整体增幅为65.3%,福建省增幅为52.1%,整体增幅优于福建省。
财政质量方面,漳州市税收占比整体表现较好,但有所下滑,2023年较2014年下降21.2个百分点,近几年低值为2022年的51.8%,2024年1-11月降至50.0%,财政稳定性有所弱化。财政平衡能力方面,近十年同样整体有所下降,2023年较2014年下滑8.1个百分点,近十年最低点为2017年的47.5%。
2023年漳州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3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福建省增速1.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66.9亿元,同比增速为28.6%;非税收入112.4亿元,同比下降6.9%;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速为-6.8%。从主要税收种类看,增值税占41.9%,同比增长193.3%,成为了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项;另外,受减费降税及土地市场下行的影响,部分相关税种表现不佳,其中占比较高的有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及个人所得税,同比变化分别为-27.0%、-13.3%、12.0%、12.6%、9.9%及5.3%。
2023年非税收入112.4亿元,同比下降6.9%,其中占比较高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及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同比变化分别为6.4%、-45.7%、22.9%、9.7%和-49.5%。
从产业创税来看,近十年漳州市产业创税水平呈下降状态,且持续弱于福建省平均水平。2022年漳州市产业创税水平为2.3%,为近十年最低点,同时福建省产业创水平为4.0%,同样为近十年最低点;2023年略有回升,漳州市产业创税水平为2.9%,低于全省1.4个百分点。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2018年前总体呈增长态势,2018年漳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306.8亿元,为近十年最高点,此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降至170.5亿元,2024年1-11月为191.6亿元,同比增加29.5%。土地依赖度方面,漳州市对土地市场的依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随着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下降,漳州市财政实力受到冲击,当年土地依赖度为37.9%,处于近十年的低点。2024年1-11月土地依赖度有所回升,为42.0%。
据漳州市《关于漳州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漳州市《2024年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分析》,2023年漳州市用好新增债券资金148.26亿元,支持244个项目建设;统筹资金3,340万元支持开展“消费提振年”行动,发放“全闽乐购”消费券、购买乘用车补贴等;下达8,206.56万元兑现购房补贴政策,促进商品房消费;统筹安排外经贸领域专项资金8,874万元,支持项目引进、招商引资,鼓励企业海外参展“走出去”;围绕促进“9+5”产业集群延链,牵头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7条措施,推动出台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入园进区增产增效若干措施,联合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3条举措,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累计拨付5.91亿元兑现惠企政策。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稳固,一些县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三保”偿债压力较大;有的项目支出不够细化,算绩效管理仍需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提升空间等。
在2024年预算草案中,预计漳州市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2亿元,增长5.0%,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96.0亿元,同比增长4.0%。从税种看,2024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分别为82.7亿元(+18.2%)、27.5亿元(+17.4%)、13.0亿元(+15.6%)、10.0亿元(+18.0%)和6.2亿元(+17.0%)。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罚没收入级及行政事业性收入预算分别为34.5亿元(+90.7%)、8.4亿元(-8.7%)和4.8亿元(-8.4%)。从政府性基金收入看,2024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308.0亿元,增长80.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算为281.6亿元,增长84.1%。
2024年1-11月漳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36亿元,下降3.1%,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3%,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5%;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3.95亿元,下降1.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05亿元,增长1.4%;政府性基金收入191.55亿元,增长29.5%;支出301.43亿元,增长6%,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4.14亿元,增长35.9%;支出120.02亿元,增长110%。2024年漳州市税收收入的增长仍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所回暖。
政府债务方面,漳州政府债务余额和限额省内均排名第4,债务余额占福建省的比重为10.3%,漳州政府债务可用空间58.9亿元。城投有息债务方面,漳州排名5,占全省规模的10.4%,比重不低。从指标看债务压力,福建省内城投杠杆率 龙岩市最高为13.1(从高到低),最低宁德市仅为2.3,漳州市排名第3,为6.3,省内差异大;广义债务率省内差距较大,漳州市排名第5,达到706.6%,债务压力不低。考虑纳入转移性收入等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计算的广义债务率为444.6%,位于全省第4。
从漳州市的债务增长来看,近几年政府债务规模和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均持续扩张,绝对规模上漳州债务结构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2020-2022年城投有息债务增速均高于政府债务余额增速,2023年漳州市城投有息债务增速降至政府债务增速之下。2023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28.1亿元,同比增长29.8%,在省内占比整体上升1.1个百分点,相对稳定;城投有息债务2023年增速为9.7%,在省内占比9.5%,较其经济体量占比低1.0个百分点。从各项债务指标看漳州市债务压力变化情况,政府债务率近五年持续上涨,2023年较2022年增长49.9个百分点至199.9%;城投相关的债务负担斜率过于明显,其中城投杠杆率持续上升,2023年为5.0,2024年上半年增长至6.3。在政府债务及城投有息债务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漳州广义债务率也波动较大,近五年广义债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上半年约为706.6%。
从漳州市下辖各区市政府债务来看,较为分散,漳州2024年6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428.1亿元,其中市本级157.3亿元(不含开发区),占比11.0%,下辖区县中,发债区域中漳浦县和龙海区占比分别为12.3%和8.3%。城投有息债务主要集中在本级,2024年6月末漳州市城投有息债务1,750.1亿元,市本级为1,396.8亿元,占比79.8%,下辖区县中,龙海区和漳浦县分别为105.3亿元和37.9亿元,分别占比12.0%和2.2%,其他均在开发区。债务压力方面,漳州市各区县城投杠杆率差异大,本级城投杠杆率最高,压力最为突出,漳浦县城投杠杆率最低。
区域风险方面,据我们统计,漳州区域内2023年和2024年无非标违约事件;商票逾期方面,截至2024年11月,涉及主体27家,所属区县主要在芗城区、龙海区、龙文区、漳浦县和,分别有6家、6家、5家、4家和4家,从行业大类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占比59.3%,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家、制造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各2家、批发和零售业及建筑业各1家,并不涉及区域内城投主体。
据漳州市《关于漳州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漳州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148.3亿元,预下达政府债券结存限额200亿元,全市争取再融资债券100.98亿元,自筹资金还本付息付费60.73亿元。2023年,市本级新增政府债务额度7.33亿元,预下达政府债券结存限额48.68亿元,累计还本付息付费12.87亿元(含再融资债券2.99亿元)。
福建省财政厅近日发布关于2024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中提到,财政部近期下达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11亿元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6亿元,合计557亿元纳入本次预算调整方案。其中,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6亿元全部安排各市、县(区)使用,分地区安排额度如下:福州90.03亿元,漳州97.31亿元,泉州53.84亿元,三明25.4亿元,莆田43.5亿元,南平36.3亿元,龙岩57.79亿元,宁德41.83亿元。平潭综合实验区存量隐性债务除自行归还部分外已全额置换,本次未安排。漳州获取的额度在省内排名第2,占比达到21.8%。
总体来看,漳州市城投有息债务与政府债务余额差距不大,但在财政收入增长压力下,区域债务压力凸显。从区域分布来看,政府债务分布较为平均,城投有息债务则集中在市本级,压力相对更为突出。债务管控方面,尚未出现重大风险事件,新增隐债化解额度在福建省位列第二,占比超过两成,支持力度明显,偿债压力将得到明显缓解。
4.1城投平台
漳州市发债城投平台共7家,其中地级市、区县级和地级市开发区城投分别有3家、2家和2家,分布较分散,其中,龙海区、漳浦县、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漳州台商投资区各1家。2024年6月末,总资产规模超1,000亿的有1家主体,为福建漳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龙集团”),总资产为1,058.4亿元,另漳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州交发”)和福建漳州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州城投集团”)规模超600亿元(漳州交发2024年7月并表龙海国投后资产已超千亿),分别为719.4亿元和695.1亿元,另有一家主体超300亿元,其余均在此之下;从有息债务规模看,漳州集团规模最大,为416.6亿元,另漳州交发和漳州城投集团超300亿元,债务期限结构较差的主体为漳州集团和漳州城投集团,短期有息债务占比均超过40%,其余5家主体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超30.0%。非标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7家主体有4个主体非标占比超15.0%,占比最高为漳州市龙海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海国投”),非标占比达33.2%,有息债务结构较一般;存续债方面,漳龙集团规模最大,为268.1亿元,另有2家公司100亿;2024年6家主体新发债券,规模最大的主体为漳龙集团,发债规模为163.9亿元。
2024年以来漳州城投平台债券发行量波动较大,2024年前三个季度发行量分别同比下降24.0%、下降20.8%和下降8.1%,合计发行量为157.2亿元,同比下降19.5%。从偿还量看,持续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偿还量分别同比下降34.1%、上升38.3%及下降17.5%。净融资来看,2021-2023年波动较大,分别为89.4亿元、-4.3亿元和52.6亿元,2024年1季度为净流出,此后连续2个季度净流入,前三季度净融资合计9.3亿元,同比下降72.9%,再融资压力明显提升。发行成本上,在2021年2季度创阶段性新高(4.57%)后,漳州城投加权平均票面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第3季度加权票面利率仅为2.40%,较2023年同期下降56个BP。目前漳州的票面加权利率位于福建省排名第2(从高到低),与省内其他城市对比差距不大。在化债推动下,漳州城投平台再融资成本显著减少。
4.3二级市场
从信用利差走势看,福建省各地级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2年12月明显抬升后,2023年1月后开始持续下降,2024年9月上旬开始再次抬升。目前(2024年12月23日)有六个区域利差高于福建全省平均水平,且与2021年相比利差已明显收窄,而各市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目前漳州城投利差高于福建省8.83BP,在省内排名第4(从高到低)。
漳州市GDP在福建省仅次于福州、泉州和厦门,位列第4,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人均GDP表现不佳;产业方面,着力打造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为核心的“9+5”产业体系,但在宏观经济增速走弱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压力不低,2022年和2023年盈利两连降,尤其是2023年降幅较大,且2024年下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经营成果的回暖仍面临困难,此外上市资源较一般;区域内常住人口有所减少,房地产景气度持续下降的情况尚未改善;此外,金融资源一般,社零增速也有所承压。
漳州财政实力处于福建中上游,近十年一般公共预算呈上升趋势,但税收占比却不断下降,产业创税能力持续低于全省水平,2022年降至近年来最低点;2024年以来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压力加大,其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出现一定下滑,产业盈利的下滑已体现在财力上;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的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2023年下滑幅度较大,2024年已有所回暖,结构和持续性仍需关注。
区域债务上,漳州城投有息债务与政府债务余额差距不大,但在财政收入增长压力下,区域债务压力凸显。从区域分布来看,政府债务分布较为平均,城投有息债务则集中在市本级,压力相对更为突出。债务管控方面,尚未出现重大风险事件,新增隐债化解额度在福建省位列第二,占比超过两成,支持力度明显。
整体而言,漳州市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位于全省之上,但随着国内增速下行,也呈现边际走弱的趋势。同时,人口净流出、工业企业利润压力、房地产低迷等也是区域发展的困扰,这些因素对漳州的财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加重了区域债务的担忧。积极的现实是,漳州债务压力仍处于可控状态,在过去债务风险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新增隐债化解额度获得了有利的支持,短期支持得到强化,并赢得更多时间,未来随着基本面的持续回暖,债务压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