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安全五点半网络研讨会2024年11月23日的《机械安全风险评估》。特邀嘉宾银杯老师分享两个多小时,内容分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A 背景介绍
B 为何做机械安全风险评估
C 如何进行机械风险评估
D 确定机械使用的限制
E 识别危险源
F 文末福利
文章不能涵盖所有内容,建议你到公众号首页获取研讨会付费回放链接。另外,文末有福利,记得领取。
A 背景介绍
B 为何做机械安全风险评估
C 如何进行机械风险评估
002
D 确定机械使用的限制
001
在GB/T 15706中的5.3条款中提到,“风险评估从机械限制的确定开始”。什么是“机械的限制”?挺难理解的,当年我就云里雾里。在安全五点半研讨会上,我们讨论出了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说法:确定机械的限制,就是明确机械的具体使用场景,这相当于在风险评估之前收集基础信息。
002
机械的限制,在标准中提到有四种,分别是:使用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和其他限制。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使用的时候有哪些具体情况。例如,熟练操作工用,还是车站普通旅客用?成年人用,还是幼儿园小朋友用?白天用还是晚上用?在户外用,还是室内用?加工的是易碎物料还是有韧性的物料?在封闭的专门房间用,还是暴露在公众可进入的公开场所?
003
你可以理解为,在识别机械安全的这些危险源之前,先去收集各种基本信息,之后才好根据这些基本信息去考虑有哪些危险源。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乒乓小子球馆。球馆热,买了个电风扇。球馆有很多小孩,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可能会把手伸进去,现场满地都是乒乓球,他们可能把乒乓球塞进去...然后才能识别到“手伸入扇叶区域被打伤”“球进入风机被打碎崩出造成眼部伤害”这样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同样,墙面有插座,也要考虑到跟着来看热闹的更小的小屁孩会把手指头插进去。
例2,某工厂有码垛机,机器工作过程中瓶子倒了一个,这时候操作员大概率不会去找设备人员来处理。他可能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门,进入,排除故障。这个时候如果码垛机还在运转,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但是这个事情如果是设备人员来处理,他就会因为比较熟悉这个设备的性能,提前做一些操作避免机械安全危险。
例3,某制药企业,有一个粉碎设备,用于粉碎很多药材。粉碎的药材当中,会涉及到一种毒性很强的药材,吸入这个药材粉尘,可能会造成中毒的危险。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机械的限制”。
例4,如果你吃过那种铜锅火锅,你应该能想到一个使用场景: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例5,我去过某工厂,生产线很紧凑。设备的配电柜就在设备和墙面的狭小空间,门不能完全打开,只能开到60°左右。这个场景下,电工操作就非常局限,触碰带电体造成触电的危险源就要特别关注了。
例6,银杯老师参观了一个拥有6个巷道的立体库,每个巷道的堆垛车独立运行。维修人员在维修1号巷道时可能会关闭1号堆垛车,维修完后需前往3号巷道,可能需要通过2号巷道的中间门。然而,2号巷道的堆垛车可能会在此时运行,从而导致维修人员受压受伤或甚至致死。老林意识到这一安全隐患,措施是在立体库安装调试完成后,让设备部门锁住巷道间的连通门,以防止人员随意穿越巷道。
例7,银杯老师在一家钢厂看到,物料的特性也会带来危险性。有些物料很大,吊运、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弹出、甩动造成周边人员被打伤。
例8,有些工厂有灌装机。罐装机需要做清洁,会产生水蒸气。水蒸气有没有可能造成触电?水蒸气进入控制回路,会不会导致灌装机意外启动?这些场景都要考虑进来。
004
所以,设备的使用情况千差万别,使用人员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物料不同,频次不同,这一系列的具体场景,都会影响到机械的危险源识别。因此,只有提前确定好了机械使用的限制,才能更好的去开展机械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如果遗漏了这些重要的具体场景,就很容易遗漏重要的危险源。例如,有个工业机器人,四周全都围起来了,跟外部完全隔开了,乍一看没什么危险性,对吧?但是回到“机械使用的限制”,你会发现有很多场景会很危险,例如物料卡住了员工要进去处理?例如员工要进去维护保养设备?例如员工要进去进行示教?
005
怎样才能把这些限制都识别到?银杯老师分享经验:
第一,标准中提到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能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第二,要团队一起做识别,这个过程要保证团队成员能够不受拘束地贡献智慧。这个就是头脑风暴的基本准则,具体可以回看之前跟林士然老师一起聊的引导技术的研讨会。
E 识别危险源
006
“考虑全生命周期”这个思路,对危险源识别管控工作也有启发。老林提到,以前他所在工厂会用酒精擦拭工件,让你来识别风险,你会识别到哪些?酒精擦拭的这个过程,酒精挥发容易着火,没错吧?但是从全生命周期来考虑,你会发现要把酒精分装操作的风险考虑进来。老林发现,工人分装酒精的时候,就是在卫生间,一手拿着大桶一手拿着小壶往里头倒,没有漏斗,大概会有五分之四的酒精会直接流到卫生间下水道里去...万一来个点火源可能就要出问题了。
007
老林参与过很多建设阶段的安全管理。他提到,很多设备设施安装过程,供应商会24小时不停歇地干活,这时候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危险源要考虑。这个观点,跟我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管控》(HIRA)课程中讲到的不要考虑非常规作业内容的要点是一致的。分装酒精,是一个非常规的作业内容。
008
非常规作业一般包括哪些呢?在标准中给出了一个清单可以参考。
设定;
测试;
示教/编程;
过程/工具转换;
启动;
所有的运行模式;
机器进料;
从机器上取下产品;
停机;
急停;
由卡滞或锁定到恢复运行;
非计划停机后的重新启动;
故障查找/故障排除(操作者干预);
清洁和保养;
预防性维护;
校正性维护。
009
上边这个清单有点复杂,不太好用。毕竟分类是为了辅助思考的,这个辅助的有点太猛了。银杯老师建议简单归三类:正常使用,检维修,调试。
操作者对机器失去控制(特别是手持式或移动式机器)。例如,我以前所在的工厂,有一台挖掘机在喷漆间驾驶的时候,突然失控,大臂不可控制地向上运动,把喷漆房顶部碰了个大窟窿。事后调查发现是由于液压油中进入了杂质,卡住了液压阀,从而造成动作失控。 机器使用过程中发生失灵、事故或失效时,人员的条件反射行为。例如,有个朋友给我看过他工厂的一个典型虚惊事件监控视频:有个工人把一车昂贵的陶土推入一个升降机。由于小推车没完全推入,上升到一人多高的时候,被升降机上边缘卡住了,马上就要掉下来。员工的条件反射行为是:冲上去,用血肉之躯试图顶住小推车,防止它掉落。幸好,员工后来放弃了,小推车咚地一声砸下来,没有伤人。 精神不集中或粗心大意导致的行为。例如,我去过一家工厂,员工在机器旁看手机消息,结果运动的部件把他卷入进去了。 工作中“走捷径”导致的行为。例如,老林去过的一家工厂,有员工为了图省事,不停机就擦拭设备,结果手指被卷入进入绕线器,造成手部伤害。 为保持机器在所有情况下运转所承受的压力导致的行为。例如,我去过一家缝纫工厂,计件工资。员工在操作缝纫机的时候,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会选择在两个工件之间不松开踏板,让机器连续运转,这时候主要就依靠“操作小心”来避免伤害。这是员工迫于达成指标的压力而出现的不良行为。 特定人员的行为(如儿童、残疾人等)。这样的案例就很多了,例如有小朋友会用手甚至身体挡住电梯轿厢门,例如有抱孩子的家长会在乘坐扶梯时依然抱着在怀里不老实乱窜乱蹬的小孩子等。
011
关于机械安全风险评估,这篇文章就先写到这里,主要讲到了这么几个事情:机械的限制,危险源的概念,风险的概念,识别危险源的要点等。
F 文末福利
回复“机械安全风险评估”获得下图的高清PDF版本。
(全文完)
↑点这里,关注,加星标
支持安全五点半?那就点击下方的分享、在看、点赞。这样你就能帮助安全五点半增加流量,小伙伴们会干的更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