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对孩子说“我数到3”,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

文摘   2024-11-14 17:16   江苏  

孩子一磨蹭,很多粑粑麻麻就会变身“数字家长”,脱口而出,“我数到 3”——


  • 我数到 3,你要是再不起床,我就不送你去上学了,你自己等着迟到被老师训吧!

  • 赶紧上床睡觉!我数 3 声,3、2、2.9、2.8、2.7……

  • 我数三个数,赶紧给我滚去吃饭,3——2——1!

  • 我数三下,把眼泪给我收回去!

    ……


不得不说,“数到 3”是有魔法的(我也用过,哈哈~),通常孩子在最后一个数字落下前,会乖乖听话,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


然而,如果用的次数多了,大家有木有发现,3 个数是越来越不够用了,于是演变成 5 个数,10 个数,甚至开始数小数点(对,这个也是我的真实经历……)。


随着娃慢慢长大,一旦他们发现数完 3 个数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数到 3”的魔法可能就彻底失灵了,这时对“数到 3”去魅的孩子,反而可能会对这个方式越来越嗤之以鼻、还越来越闹腾。



实际上,这是因为,“数到 3”往往治标不治本。


“数到 3”绝对不是什么万金油,有用,但不多,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数到 3”真的有用吗?


“数到 3”管用吗?


试过的粑粑麻麻肯定都知道答案——当然管用。


有时候在很着急的情况下,奈何孩子实在太磨蹭了,或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无法进入状态,需要时间去调整时,我们使用一下“数到 3”的“咒语”:


现在我们必须要……了,我现在数三个数,你准备一下,我要开始数咯!


这时,用“数到 3”来帮助孩子转换场景,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把注意力调整到当下要做的事情上,进入状态。


偶尔用一次,其实无伤大雅,也很管用,咱们做家长的,谁还没念出过这个“数字咒语”呢,哈哈~


但是,还是那句话,“数到 3” 不是万金油,如果总是、只用或是错误的运用“数到 3”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弊远大于利的。


01

听话 or 恐惧?

很多时候,我们在用“数到 3”时,往往是带着威胁的语气或是威胁的话语,比如——我数到 3,你再不……我就……


“数到 3”往往和“惩罚”是一对 cp,大家有木有觉得似曾相识?


这句话其实非常像田径比赛时,裁判的指令:预备—倒计时—枪响—起跑。


试想一下,运动员在赛场上起跑前是啥心情,肯定超级紧张吧,因为一旦抢跑,就会被罚下场,失去参赛资格,而如果起跑慢了,有不利于赢得比赛,所以这可能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最紧张的时刻。


那么,当孩子听到我们说这种话时,也是类似的感受。


当我们垮起脸来,沉下声说:“不许哭!我数1-2-3,把眼泪憋回去!不然你今天就别跟我回家了!”——





1!




嚎啕大哭的娃愣住了,边掉小珍珠边怯声声地看我们;




2!




娃发现事情没有回旋的余地,胡乱擦眼泪;




3!




迅速止住眼泪,像个雕塑一样站在那,讨好地看着我们。


在我们一开始使用“数到 3”时,孩子大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吧,在我们计数的过程中,娃一整个精神紧绷,心情就像那些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喘。



可以说,“数到 3”的方法之所以奏效,并不是因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而是因为恐惧


对孩子来说,“数到 3”是一种只能服从的命令与威胁,孩子真正惧怕的不是这三个数字,而是粑粑麻麻的“强权”和接下来的“惩罚”。


然而,这样的威胁会带来什么呢?《高效能家庭的 7 个习惯》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感到威胁,那么用惩戒(或说教)来进行教育,只会造成这个人对教育者和教育本身更多的反感。


不仅如此,这还会导致孩子无法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我们制止的只是孩子表面上的行为,其实孩子心里根本没有服从,而且还会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下次该怎么办,仿佛面前有一堵墙,但孩子并不知道墙背后是什么。


02

自律 or 他律?

当然,有时候我们并不会将“数到 3”和“威胁”绑定,而是萌医生一开始说的,用“数到 3”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缓冲的时间,是给孩子一个调整的空间。


但还是那句话,偶尔用用无伤大雅,但如果经常用,很可能就是在帮孩子建立“他律的模式”


因为“数到3”强化的只是“应激反应”,而不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一旦没有这种“他律”,孩子就会如同脱缰的野马。


时间久了,孩子会形成一种“倒计时”的思维模式,习惯了把三个数当底线,遇事不用考虑规则和环境,只要粑粑麻麻不喊3-2-1,就觉得没什么。



就像咱们之前跟大家唠过的《狂飙》里的高晓晨。


长期生活在妈妈的吼叫、命令、拿玩具扔砸等恐吓之下,高晓晨对于陈书婷 “3-2-1”的威胁早已形成了条件反射,陈书婷在,他就乖乖听话,陈书婷不在,他就无法无天。



不仅如此,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命令威胁之下,孩子变得只会“服从”,做事越来越 “结果导向”,只会关注结果,放弃了在过程中选择、探索、试错等。


结果就是,孩子会逐渐失去选择权,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没有主见、没有自控能力,越来越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依赖他人。


03

沟通 or 命令?

当我们在用“数到3”的时候,我们真的在和孩子沟通吗?


并没有,因为我们只是在单向命令,而非跟孩子达成双向沟通。



有时可能孩子的磨蹭、拖拉、犯错的背后都是有更深层的原因的,偶尔在情急之下我们用一次“数到3”没什么,但当我们总是选择使用“数到3”,不去追究孩子真正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呢?


而且,这也可能导致我们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孩子没有表达机会,我们也不去了解,最终导致亲子沟通越来越困难。


所以,萌医生并不建议大家总是或是只用“数到3”的方法(不是完全不能用,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因为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那么,什么方法更管用更健康呢?下面萌医生就来分享一下我经常用的“3步走”技巧——



二、抛弃“数到3”,

这3步更管用!


01

肯定情绪

其实,孩子磨蹭、犯错,很多时候,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们就要找到他们产生情绪的具体原因。


在孩子看来,“数123“无疑是一种干预和、控制、命令,一旦孩子察觉了粑粑麻麻过多的教育意图,结果就是,你追,他逃,他插翅难飞,却不愿意再与你沟通。


在我们没那么着急,或是还没“上头”的时候,咱们有时是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表达欲”去成全孩子的“倾诉欲”的。



我之前看到过一段话:“当你需要咨询时,你去找谁呢?不是去找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聆听者,那个你认识最善良、最宽容,最不想控制你的人。”


当孩子遇到困难、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先多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会遇到?什么感受?想要怎么做?


积极地倾听孩子的情绪,就能让孩子有被理解的感觉,他们甚至会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比如孩子不愿放下手中的玩具,不愿去吃饭,我们先别急着跟娃对着干,可以问一问孩子:


为什么粑粑麻麻叫你吃饭,

但是你还是要玩玩具呢?


我们家团子也会有这种情况,在跟他沟通之后其实甚至很能理解他,因为团子跟我一样,有点小完美主义,每次拼图、搭积木之类的,总是想把这件事完成再去做下一件事情。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娃故意跟我们对着干,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先肯定孩子的情绪,再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对于这件事,我们家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做饭之前先跟团子“预告”一波,让他有比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


粑粑麻麻现在要做饭了,大概 40 分钟左右就要吃饭了,到时候最多等饭凉个5分钟,你自己注意时间哈~


当然,很多粑粑麻麻会说,有时候娃就是屡教不改,故意磨蹭,那么,当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说呢?


先陈述事实,再询问发生了什么,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多一点的选择,而这就涉及到了第二步的秘诀——适当放权,提供选择。


02

提供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用“建议”代替“命令”和“威胁”。


俗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比如,咱们把——


“你怎么总是拖拖拉拉的,我数 123,快去睡觉!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没收!”


换成——


“我看到你还在玩,是不是这个游戏很上头?没关系,明天还可以继续玩啊!我们是不是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比如再玩 5 分钟,然后睡觉?”


这样一来,娃就会觉得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上,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除了给孩子留有商量的余地和选择的权利,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榜样的力量”去引导。


比如在节目《妈妈是超人》中,饺子的妈妈包文婧想尽办法让女儿饺子好好吃饭,奈何饺子就是不肯。


就在事情僵住的时候,一旁的张歆艺轻飘飘说了一句:“小猪佩奇也是这么吃的。”结果饺子立马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这招“四两拨千斤”,正好戳中了孩子的“心巴”,实在是妙啊!


03

亮出原则

当然,光有前两步还是不够的,毕竟想要长久让娃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光靠一些零时的妙招是做不到的。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当下的事情解决之后,在孩子冷静到可以沟通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给娃“讲讲道理”


这一步,我们需要明确清晰,温柔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哪里做的是有问题的,为什么有问题?我们可以如何改正?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比如团子吃饭这件事,他有他的理由,我就跟他说:


做事情喜欢“有始有终”,这是好事,但也要分情况,粑粑麻麻叫你吃饭希望你尽快来吃,一是因为饭凉了吃不好,二是很多时候吃饭完后面还有其他事情,因为想做好一件事情而耽误另一件事情也是得不偿失的。


以上,就是从一定范围内的宽容、到有限度的选择、再到最后的原则问题,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解决掉拖拖拉拉的问题,也帮助家长解决掉“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萌爸说育儿
坚持科学育儿的医生奶爸~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