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这件事,小团子绝对超常发挥了,超常到了我和团子妈都TM被叫去学校了!

文摘   2024-10-31 17:27   江苏  

团子升小学前,我和团子妈跟小团子说了两件事。


第一个,就是现在小一的很多内容对团子来说,比较简单,因为他学科方面做的还算比较好,学的比较早、也比较快。


所以我就跟他说,要是在学校碰到什么自习课或者延时班,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自学,比如把我们自己给他买的练习册拿出来做一做。


这话团子牢牢的记在脑子里了,上了大概一周的课,周末我翻了下他的练习册,还真做了不少,有的甚至都已经做掉好多了。


第二个,就是咱们之前也提到过的——课间 10 分钟


我嘱咐团子,在学校每节课下课了绝对不要待在教室里干坐着、趴着不动,或者见缝插针用课间 10 分钟来学习,课间 10 分钟就是用来运动撒欢的,所以一定要去户外活动玩耍。


这一点,团子也听进去了,不仅做的很好,小团子的课间 10 分钟可以说是一整个“超常发挥”,充分贯彻我的“理念”,并且还把它“发扬光大”了——


平时,每节课下课第一个冲出教室,并在教室的走廊上和同学追逐打闹,那场面简直可以用“飞鹰走狗、连滚带爬”来形容;


学校运动会,排练的时候和几个同学在聚在一起,把鞋子脱了,把袜子拿在手上当旗帜,在满是人的操场上旁若无人,松弛敢拉满。


于是乎,我和团子妈就被老师找了……


因为团子的课间 10 分钟活动的实在是有点“超过”了,老师一方面担心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怕他们追逐打闹的太狠了容易磕着碰着,发生危险,尤其是他们一群小男孩玩起来,有时候玩嗨了可能就不顾分寸了。


的确,课间10分钟的安全问题需要注意,不过,萌医生觉得咱也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安全”就只给孩子一个“寂静的课间”,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给孩子一个“有活力”的课间——



一、课间 10 分钟

的“前世今生”


“上 45 分钟课,休息 10 分钟”的授课模式,在咱们上学那会儿就有了,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课间 10 分钟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课间 10 分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设置课间 10 分钟?


实际上,课间 10 分钟的传统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初的欧洲。



一开始,孩子们每节课是 60 分钟,但学习效果不佳。


那一节课多少分钟是更合适的呢?


从孩子的专注力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指出,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在 15~30 分钟之间,不过,一个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但成人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也就 30~45 分钟。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太多,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分散,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从孩子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有研究表明,人类颈部疲劳的极限时间大约在45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学生就需要改变姿势或进行身体活动,以缓解颈部疲劳。



于是,为了让孩子更高效的学习,就得缩短一节课的时长,同时“劳逸结合”,在每两节课的课间给学生留出休息的时间。


不过,那个时候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表盘上只有时针,最准确的刻度就是一小时的四分之一,也就是 15 分钟。


所以,学校达成了共识,一节课设置为“一个小时的四分之三”,也就是45 分钟,但每个课间休息 15 分钟似乎偏长,于是规定 10 分钟休息,另外5分钟应对钟表误差。


直到 20 世纪,钟表的刻度更精确了以后,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国家采用 “上 45 分钟课,休息 10 分钟”的授课节奏了。


实际上,这样“劳逸结合”的授课模式也是咱们国家私塾的传统,早在 2000 年多前,我们伟大的教育者孔子就已经开始用这种授课模式了。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集中精力听课,孔子创立的中国最早的私塾,并且合理安排了授课时间,不过那个时候没有时钟,咋办呢?


孔子就在教学时点一柱香,一柱香熄灭,就算一堂课结束,差不多就是 45 分钟。接着再插一柱小香,一柱小香从点燃到熄灭就是休息时间,这一段时间大概是15分钟左右,这期间弟子可以自由活动,或活动一下筋骨。


这种“劳逸结合”的授课模式,在今天也得到了科学的证实。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固定座位上坐得太久,由于缺乏身体活动,大脑会慢慢进入供氧水平下降的状态,神经兴奋性和注意水平会随之降低。


例如,当学生活动时长不足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往往不足,这会导致学生大脑中的注意网络难以高效工作,注意水平较低,处于难以集中的状态。



另有研究报告则指出,久坐 2 小时,人的大脑几乎处于放空状态,而在走动 20 分钟后,脑神经又变得异常活跃。


也就是说,“上 45 分钟课,休息 10 分钟”的授课模式,完全是基于对学生注意力、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的综合考虑。


于是,咱们也就有了小时候上学时“最快乐的时光”——课间 10 分钟


比如,咱们那个时候,一下课大家都往教学楼外冲,一起丢沙包、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挑小棒…… 


要么就是跟同学一起去小卖部,辣条、素牛肉、跳跳糖、淀粉肠、盗版可乐、棒冰……虽然在今天看起来都是“垃圾食品”,但当时是真的很快乐~



再后来,又多了一个大课间


也就是在上午和下午,上了两节课后,中间有一个大概 30 分钟的时间,上午的大课间,学生先在操场集合做课间操(冬天可能就组织学生跑操)再解散,下午的大课间给学生自由活动。


而大课间,其实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 1999 年起,辽宁省鞍山市逐步在全市中小学中全面推广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到了 2007 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强调“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每天上午统一安排 25~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到了今天,不论是课间 10 分钟还是大课间,都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日常。


不过,由于很多原因,在早些年,课间 10 分钟和大课间等其他活动处在“名存实亡”的阶段。


很多粑粑麻麻表示,自己孩子在课间 10 分钟里,除了上厕所和接水喝水以外不允许出教室,就算要出教室,也必须安静,甚至有的学校要求上厕所都必须排队走直线……



最近这几年,关于课间 10 分钟的讨论在网上慢慢多了起来,很多家长都呼吁不要让学生的课间 10 分钟“静悄悄”,要让孩子们“动起来”。


于是,国家也重视起来,由教育部颁布、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慢慢的,课间十分钟和孩子的午休一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不少学校也都积极做出了调整。



二、课间 10 分钟

孩子可以干哪些事情?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主要分为三种——日常活动、游戏活动、体育运动,下面咱们就按这个划分,来看看“课间十分钟”究竟可以让学生做些什么——


1

日常活动

首先,在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可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也可以喝喝水、上上厕所。


其次,孩子们也可以走出教室,到楼道或操场上晒晒太阳。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均表明,晒太阳对于提升注意水平、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增强记忆都有着快速并且显著的效果。


当然,课间十分钟,也是孩子们增进友谊、拓展社交圈的好时机。孩子们可以在课间多与同学交流,和朋友们聊聊天,分享生活,短暂放松一下自己或者交流交流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等到上课前一分钟,可以回到座位准备一下下节课需要的东西。


2

游戏活动

课间十分钟,也是孩子们释放压力、尽情玩耍的好时机。


在课间,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或是个人原因不方便走出教室,孩子们可以自带一些桌面游戏,比如飞行棋、五子棋、跳棋、象棋、大富翁、拼图等,也可以在课间玩玩成语接龙、古诗词飞花令、猜谜语、折纸游戏、数学思维游戏等智力游戏。


当然,如果天气合适,还是鼓励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室,到较为宽敞的场地进行活动,比如做一些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活动——丢沙包、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翻花绳、丢手绢、跳房子、编花篮……研究发现,很多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心智发展。



3

体育运动

学龄后的孩子,每天至少应该保证一小时的户外运动,而学校的大小课间,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运动时长的手段之一。


孩子们可以利用课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比如跳绳、踢毽子、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这些简单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也可以做一些放松身体的活动,比如眼保健操、正脊操等,保护视力和脊柱。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在课间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还能有效利用这段时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课间 10 分钟

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这几年,学生的课间十分钟远不如咱们那个时候放松,据调查显示,现在的课间十分钟,属于学生的并没有多少,不少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都做出了限制,主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


很多老师每天最操心的是两个时间段:一个是课间,一个是放学出校,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严阵以待”。


学校和老师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据报道,某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 29 起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中,91% 发生在课间或放学期间,86% 发生在操场和教室。


但,就像咱们开头说的,也不能“因噎废食”,以“安全”为名限制孩子正当的课间休息和游戏、活动,课间十分钟应该还给孩子,至于安全问题,在学校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的同时,我们在当然也应该给孩子强调——


课间 10 分钟的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分为 3 类——拥挤伤害、追逐伤害和游戏伤害。


首先,拥挤伤害这类伤害主要发生在教室门口、楼梯,一下课学生可能会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或是在大课间,整栋教学楼的学生都要下楼做操,本身这时门口、楼梯处就狠拥挤,再加上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差,一旦有学生互相推搡、打闹、跌倒,就很可能受伤。



因此咱们要告诉孩子,虽说鼓励大家下课不要呆在教室,但下课时也不要着急,如果门口人多,就稍微等一会再出门,也不要玩到打铃才往教室冲,给娃配个小手表,玩的时候也要注意时间,差不多离上课还有一两分钟就要往教室走了。 


在上下楼梯时,要做到右行礼让,不要在楼梯上追逐打闹,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秩序,平时也不要翻爬扶栏、窗户、围墙等。


其次,追逐伤害这就是小团子的老师担心的伤害,因为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尤其是小男孩们精力旺盛,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平时如果在教室走廊楼道里追逐打闹,确实容易磕到碰到,尤其是跑在前面的娃常会不停地回头看,这样边跑边回头其实是最危险的。


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要玩耍打闹,最好去宽敞的场地,比如操场,在教室或是走廊、楼梯这样障碍物多又相对狭窄的场所,还是要有秩序,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也不容易伤害他人。



当然,即使是在操场打闹也要注意分寸,尤其是不要把会伤及自己和他人的尖锐物品带在身上,比如小刀、剪刀、铅笔、棍子等;也不要用扫帚、拖把、棍棒、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


最后,游戏伤害这类伤害也很常见,因为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开玩笑玩游戏的时候分寸感不够,再加上很多时候游戏场所就在教室等比较狭窄的地方,课桌椅的碰撞,就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所以平时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如果下课想在教室里休息,虽然不用保持安静,可以大声说话,但动作就不要太大了,要么坐在位置上和朋友聊聊天玩玩桌游,如果要离开座位就不要奔跑打闹,老老实实的走路就行了,尤其是在接了热水的时候。


同时,和同学玩耍要注意分寸,不开危险的玩笑,不实施危险行为,比如不要在同学奔跑过程中使绊子,不用激光笔照同学的眼睛,不要在同学准备坐下时抽走他的椅子,也不要在同学坐在椅子上时把他的椅背往后放倒不要从同学后面猛推等。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萌爸说育儿
坚持科学育儿的医生奶爸~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