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把这碗饭吃完我让你多看十分钟动画片”
“你今天表现得好,我就给你买冰淇淋”
“你乖乖把作业写了,我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园”……
这样的对话,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
乍一看,感觉就是我们平时都很常用的奖励机制,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本来孩子还在哼哼唧唧不情不愿,一听这话,立马扒饭的速度上去了,态度积极了,写作业腰板挺起来了……配合度直线up!
但萌医生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立竿见影”,只会出现在刚开始的时候,一旦这种对话多了,孩子会越来越难以被打动!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甚至不知不觉间,“吃饭”“写作业””刷牙”都变成了父母的事,只有”条件“足够诱人,孩子才愿意主动去做。
因为大家再回头仔细品品开头的对话就会发现:这不是奖励,而是和孩子做交易。
这个问题,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只要你在想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01
我的这个“奖励”,是在鼓励孩子的正向行为,还是想解决眼前的麻烦?
比如让孩子好好地把这碗饭吃掉、让孩子把本来就属于他的作业完成,这种本来就是孩子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那么,可能就不适合用“奖励”的方式来解决。
此时此刻采取这个方式,与其说是奖励孩子,其实本质上就是在用物质奖励,跟孩子做交易。
02
我的奖励,与孩子的付出相匹配吗?
一般来说,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奖励孩子,通常是因为他克服了困难,达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比如学会自己吃饭、自己收拾房间、第一次分房睡等等。
或者,做出了一些非常棒的行为(比如帮助了同学等),为了鼓励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奖励——而这,一定是和孩子的付出相匹配的。
03
我的奖励,会让孩子更喜欢做这件事情吗?
除了上面说到的“事后奖励”,在孩子刚刚学习做某件事时/或者在培养某个行为习惯的初期,我们也的确可以短暂地引入奖励机制。
比如说,小团子最近开始练非洲鼓,作为小直男一枚,对乐器的兴趣显然没有对数学、少儿编程来的大,所以我和他这样约定:“从今天开始,每天专注练非洲鼓或者电子琴半小时,如果能够坚持10天、每天都做得很棒的话,我们就可以完成你的一个心愿。”
这样奖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开启对这件事的兴趣,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做这件事的快乐,再慢慢地从奖励机制中撤退。
PS:对于小团子学习乐器所做出的承诺性质的奖励,同样也符合前面两个奖励原则——符合正向激励原则、以及和孩子的付出相匹配。
而显而易见,当我们为了让孩子当下能吃完这碗饭、做完这张试卷,就给到孩子奖励,这样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让孩子爱上吃饭、学习,孩子也不会因此喜欢上这件事,而是单纯被外在的奖励所吸引。
这样的”交易“做多了,不仅会逐渐失灵,而且会和我们”希望孩子变好“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有个老人住在一个安静的小院里,结果来了一群调皮的孩子,天天在他门口嬉戏打闹、踢易拉罐。老人很困扰,他想出一个办法。
首先他告诉孩子们,他喜欢热闹,感谢他们在门口玩,还给了他们10块钱奖励,请他们踢的越响越好。
孩子们都很高兴,踢得更起劲了。
过了几天,老人很抱歉地跟他们说:“不好意思,我的钱有点紧张,只能给你们五块了”
孩子们很不高兴,渐渐也不太卖力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对不起,现在我只能给你们一天一块钱。”
孩子们集体开始嚷嚷:“一块钱?””你知道我们每天有多辛苦吗?”“以后我们不到他家门口玩了”
孩子们生气地走了,困扰老人家的问题也解决了。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老人很机智?
但如果把这场景换一下,换成我们“奖励”孩子吃饭、上兴趣班,是不是一下子觉得有些顿悟了?
就拿最简单的吃饭来说,孩子一开始其实是愿意自己吃饭的,因为自己想要、自己有兴趣,但如果家长提供了“交易”,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做这件事还有额外的好处!
当我们滥用这样的交易,孩子的「内部动机」就会慢慢被「外部动机」所替代,不仅剥夺了孩子原本的乐趣,也让孩子对事物有错误的理解:
学习、做家务、上兴趣班……不再是因为自己本来就应该做,而是为了奖励。一旦外部奖励撤掉了,孩子也就失去了动力。
而且,当我们习惯用交易去激励孩子,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贪心”——不给奖励就不做事,甚至奖励的力度要不断加码,否则越来越难以被打动。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已经不能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很可能已经踩不了刹车,对孩无可奈何。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不是想要让大家不去奖励孩子。前面咱们也说过,适当地引入奖励机制,能够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或者激励孩子在做得好的事情上继续保持,塑造长期的良好行为。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科学地引入奖惩机制,用好“奖励”这个有效的手段。
01
减少物质奖励,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激励
很多时候,真心的夸奖和鼓励,才是让孩子持续向好向上的动力。
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几句“你真棒”“宝贝真乖”,而是真正“看见”孩子的努力,走心并且具体地夸奖孩子的行为:
“你今天自己大口大口地吃掉了大半碗饭,并且吃了好几种蔬菜,真的很棒”
“你今天不用爸爸妈妈提醒,就自己完成了作业,真的很不错。这种及时完成了任务,可以没有心理包袱地玩,感觉是不是很不错?希望你明天也可以这样哦~”
“你这次自己收拾了玩具,还把车子、小熊都单独分类了,比之前进步很多哦”
“谢谢你今天帮我洗菜和摆餐具,让我今天做饭快了很多,我真的很开心”
这样细节、真诚地发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地给予正向激励,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更好的奖励,也更能激发孩子做得更好。
02
奖励过程,而不是结果
比起考试考一百分,钢琴考了几级,我们更应该奖励孩子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且在给予孩子奖励时,明明白白地说清楚这一点。
惩罚孩子也是一样的。
一定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会惩罚他,和他复盘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并且告诉他下一次可以怎么做?我们家庭的底线和原则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地帮助孩子,并且让他从中得到成长。
另外,有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上学迟到、作业没写等等,比起我们家长去设置惩罚规则,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去承担自然后果:
吃饭的时候光顾着玩,那大家结束后就收拾碗筷,承担饿肚子的后果;
早上赖着不起床,那就让孩子承担迟到后老师的批评,和全班同学的目光……
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比我们天天盯着孩子,费尽心思去设置什么惩罚机制切实有效的多。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