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学会说这 6 句“彩虹屁”,孩子的叛逆、不爱学习、畏难情绪全部消失了!

文摘   2024-11-07 18:44   江苏  

随着娃的成长,接触到更多的学习领域,很多粑粑麻麻都会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有的家长会发现,娃刚上小学,就不爱做老师布置的任务,兴趣班的作业每次也都得不断催,一开始就是地狱模式,以后可咋办啊?


其实萌医生一直觉得,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鼓励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刚接触新事物的时候,正反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对我家小团子和小圆子就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各种花式吹彩虹屁🌈。



比如说,团子有一次画了一幅画,团子妈觉得他画的不规整,怎么说呢,就是色彩也比较糙,线条也过于张扬,总而言之团子妈觉得他比较画的很一般。



但是萌医生就不这么认为,我看到团子那幅画的第一眼,就觉得画的特别特别好:线条非常的写意,颜色非常的洒脱,而且用色很大胆,撞色也非常出彩,我偏就很喜欢他这样的洒脱写意、自由张扬。


于是乎,我就狠狠的夸了他一下,结果这个时候他自己倒是有点不自信了。他问我,会不会颜色不均匀,是不是不太好看?


然后我就鼓励他,我说,不同深度的海水也有不同的颜色,尤其是入海口的颜色更是泾渭分明。也许新疆的山林里可能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小孩子干净的脸上可能也会有一颗痣,可能也会有斑斑点点,实际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完全的均匀。


后来,我带他去楼下玩,我跟他说,你看,松叶是绿色的,枫叶是红色的,掉在地上的落叶是黄色的;即便是一棵全是绿叶的树,在阳光下,风一吹,一千片叶子也会舞动出一千种不同的绿,整个大自然的颜色本身就是不均匀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组合,这样多的层次,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秋天🍂。



所以,不用纠结颜色均不均匀,这不是评判标准,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所画出来的画,一定是你心中所想,是你感到最快乐的颜色和线条。


后来,团子妈跟我说,当我这样夸团子的时候,团子的👀眼睛里是有光的,非常享受,非常有成就感,眼睛里边儿充满了进步欲和求知欲,仿佛脸上写着四个大字“我要学习”,恨不得下一秒就赶紧成为绘画大师,哈哈~



而萌医生之前也在群里分享过这个事,得到的反馈也是非常的正面。



所以,在萌医生看来,孩子一开始接触新事物,父母给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小孩子刚画画能有什么好或不好,即使是绘画天才的画技,也是一步一步慢慢习得的。


可以说,在最初,孩子一件事情完成的好不好是最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持续成长的动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开始,不吝啬吹彩虹屁,让娃感受到认可,给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让这个新事物在他心中烙下美好的印记。


但是,像吹彩虹屁这事吧,偶尔也是需要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的,有的粑粑麻麻表示想夸娃的,但不知道咋夸,于是给萌医生留言:


求彩虹屁模版,不知道咋夸~


那算是问对人啦,哈哈~萌医生自认为在吹彩虹屁这件事情上蛮有“造诣”的,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吹彩虹屁的原则


早上按时起床吃饭,玩完玩具后主动收拾,拼搭复杂的积木……


当娃有这些良好行为时,粑粑麻麻是不是会将“真棒”两个字脱口而出?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不论什么事情),就会得到一句赞美,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固定搭配。


但是,夸奖孩子不等于给车加油,只要油加满了车就有动力,甚至有时“夸奖”不当,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尤其是有 3 种常见的形式——


敷衍式夸奖:只会用“厉害、棒、优秀”这些空泛的词,不论孩子做了什么事都拿出一套没有灵魂的赞美模板“哇,宝宝你真棒,真是太厉害了!”;


对比式夸奖:在夸奖中总是有个“别人家的孩子”让娃“下头”,踩一捧一;


标签式夸奖:“乖巧、懂事、听话、聪明”,这些常见的标签往往也会成为孩子的枷锁。


这3种类型的夸奖,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积极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掉入陷阱。


那么,啥样的夸奖能夸出孩子的成长动力,夸出孩子的内驱力呢?


萌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吹彩虹屁原则”:说感受+讲事实+总结精髓——


说感受:简单来说,就是抒情这里注意贵在真诚,描述咱们自己的感受,比如我跟团子说“很喜欢他这样的洒脱写意、自由张扬”;


讲事实:简单来说,就是叙事有理有据,描述咱们看到的事实,比如我跟团子说他的画“线条非常的写意,颜色非常的洒脱,而且用色很大胆,撞色也非常出彩”;


总结精髓:简单来说,就是表达中心思想总结孩子值得赞赏的地方,比如我用大自然本就不均匀来告诉团子一幅画颜色不均匀无妨,反而是一直很有生命力的表现。


原则讲完了,下面萌医生来跟大家分享 6 句我平时使用率超高的彩虹屁——



二、超好用的 6 句彩虹屁


No.1

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

咱们刚刚说了,对比式夸奖不可取,但对比夸奖的“对比”指的是跟他人对比。


众所周知,“别人家的孩子”,是中国小孩的噩梦,也是家长们“对比式夸奖”的代表之作。


这种夸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拉踩,踩一捧一。


我们试想一下,通过贬损他人而建立起的自信能够,是真正的自信吗?并不是,这是一种较为负面的攀比心理。


研究表明:同伴比较式表扬下成长的儿童会倾向于以超越他人为努力目标,难以享受学习过程本身,并且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


不仅如此,这样内核虚弱的自信,非常容易让孩子轻易破防。当在外部评价系统中处于低位时,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孩子会感到非常痛苦、非常沮丧,因为他对好的定义并不是自己真正把事情做好了,而是要把别人比下去。


与此同时,也会让孩子非常依赖外界的评价,在失去享受努力过程本身的同时,也容易失去自我。


然而,“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虽然同为“对比”,但比较的对象,是“上次的自己”


首先,我们把孩子和过去的他自己比,意味着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这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肯定。



心理学上将人的行为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定为、装为、变为。其中“定为”,也就是咱们把孩子定义为了什么样的人,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我们的反馈是孩子认识自我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窗口。


“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你比上次进步了一点!”,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粑粑麻麻眼里是一个有上进行的,不断成长的,善于纠正自己的孩子,而非一个一成不变的、屡教不改的孩子。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孩子今后就会按照父母的期待去行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其次,孩子从中也会习得“自己和自己比”,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更容易客观的看待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这是进步的起点,那些“已经做的不错的地方”和“还需改进的地方”就会从“自己和自己比”的过程中浮现出来。


所以,当我们在夸奖孩子“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我们也最好具体告诉孩子,他哪里做的更好了,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得给他“打个样儿”。


No.2

遇到困难时,

你总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为你骄傲!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成年人特别爱用“聪明”来夸奖小孩。


然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做过一系列实验,来对比被夸“真聪明”和被夸“很努力”的孩子的行为方式,他们发现:


当给孩子一个完成不了的挑战时,被夸“努力”的孩子屡败屡战,非常投入;但被夸“聪明”的孩子,却在遇到困难时,十分沮丧,容易放弃。


因为,夸“努力”,鼓励的是行为,会引导孩子不断进取;但夸“聪明”,表扬的却是天赋,孩子为了保持聪明的形象,可能会逃避失败,拒绝接受挑战。


也就是说,我们常常把“聪明”挂在嘴上,非常容易给孩子绑上“聪明”的枷锁,阻碍他们发展。


“遇到困难时,你总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为你骄傲!”,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意识到,当遇到困难时,努力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聪明”。


并且在我们的肯定下,孩子会慢慢有自信,认为自己总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总能从困境中走出,总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对孩子来说,困难不会是可怕的阴影,而是成长的契机,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No.3

你的想法真不错,

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的吗?

如果刚刚那句话的核心是“不要夸聪明,而是要夸努力”,那么这句话的核心就是“不要夸结果,而是要夸过程”


我们经常会夸奖一件事情的结果,去评判结果的好与坏,但就像萌医生一开始说的,在孩子最初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结果是最不重要的。


比如孩子画的画,一开始的画哪有什么好或不好?最重要的是让娃感受到认可,让孩子有持续成长的动力,让孩子觉得“我能行、我可以”,让这个新事物在他心中烙下美好的印记。


因此,我们平时的时候,需要多教孩子去看到并分享自己努力的过程,告诉他们一件事情并不仅仅只有结果是重要的,过程同样很重要,因为只有看清了过程,才能进行总结、调整,才能更好地成长,不能单凭结果去肯定或否定一切。



比如,团子有时候做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没做对,我就会先问问他做题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虽然团子答案做错了,但他的很多思路都是很好的,于是我就会夸奖他“你的想法真不错,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的吗?这里你为什么会用这个方法?”


然后,我会引导他继续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看看后面是那一步出问题了。通常团子在我的彩虹屁和引导的双重“夹击”之下,都能自己摸索出答案。


不仅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孩子常常也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孩子提出看似不合常理的想法,我们也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继续倾听,要肯定他们的创意,肯定他们的想法,肯定他们灵感来源。


即使有时候我们难以认同孩子的表达,但我们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表达的权力”,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No.4

我觉得你长大了,

这件事情由你来决定!

这句话的核心,其实是“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自主权,是激发孩子内驱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如果什么都是大包大揽,孩子就很难有对生活的掌控感,不能自己做主的人生,也自然不会有太多的热情和动力。


给孩子自主权,首先就是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同时要接受孩子说“不”。当我们总是说“不行”“不可以”“你必须”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控制欲慢慢剥夺孩子的自主权。这样的结果要么就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是变得逆来顺受。



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我们其实都可以试着放手,先发制人,告诉孩子“我觉得你长大了,这件事情由你来决定!”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来做出决定和选择,并且鼓励他独立自主的去完成。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夸奖”,但这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肯定,意味着粑粑麻麻觉得自己长大了,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更有能力,更能独当一面了。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也说: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


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我都会让团子和圆子自己做主(虽然有时候会给你搭出农家乐审美来,比如小圆子最喜欢年衣的旗袍配打底裤……),但只要不是实在不符合季节,再炸裂的搭配,我也不会拒绝;包括每天的睡前读物,以及想学什么兴趣,做什么运动,全家的出行计划目的地等等,我都会尊重他们的想法。



当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做的事”越来越多,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也能慢慢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No.5

虽然没有取得你想要的成绩,

但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这句话其实是前几句话的“集大成者”,适用于孩子没有达到他自己的预期的时候。


失败,不是糟糕的事情,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失败是母亲”,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失败”还是常常被“污名化”,被认为是一个负面的结果。



但实际上,一个人的勇气并非来源于他取得了多少次的成功,而是来源于他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


当孩子经历挫折时,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意识到,这不是一场灾难,相反,这是一个最好的给孩子“挫折教育”的时机。


很多人成年后“怕事儿”,怕遇到挫折,希望一切顺风顺水,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接受好的“挫折教育”,他们害怕的不是事情,而是事情失败的结果,因为在他们小时候,可能考试没考好就会遭到劈头盖脸的责骂,那么长大自然无法在挫折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自然遇到事情容易焦虑。


因此,当孩子经历了一场“失败”,我们要让孩子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活的不是这一瞬间,失败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些路,需要一颗颗名为“失败”的鹅卵石去铺就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恭喜你解锁了人生的新体验——挫败感!虽然这次没有取得你想要的成绩,但是粑粑麻麻觉得你在过程中很努力,而且非常有勇气,一直在思考怎么去解决问题,已经做的很好了。


然后,我们在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总结失败的经验,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No.6

不管怎样,粑粑麻麻都永远爱你!

最后的最后,一定不要忘记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我们常常会在影视作品看到什么“刀子嘴豆腐心”,“你别看你爸爸(妈妈)这样说你,其实他/她心里很关心你”……


每次萌医生看到这里都在想,为啥我们要降低标准,“豆腐嘴豆腐心”难道不香吗?“刀子嘴豆腐心”难道不是退而求其次的说法吗?


反正萌医生是不吃这套!


“爱”就是要表达,不表达谁会知道呢?我和团子妈平时经常对两娃表达“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这不仅是爱的表达,更是孩子安全感、归属感建立的重要一环。



小孩子最怕的并不是没有朋友没有玩具,而是“粑粑麻麻不要我了”,孩子最渴望的肯定也并不是“聪明、乖巧、努力”,而是父母的爱❤️。


所以,咱们千万不要吝啬向孩子表达爱,我们的无条件接纳和爱,是孩子一生最坚固的地基~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萌爸说育儿
坚持科学育儿的医生奶爸~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