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对小团子说:你要不把XX借给我,我就不和你玩了!小团子的回答令人太爽了!

文摘   2024-11-01 20:04   江苏  

前几天跟大家分享了圆子和团子受到小朋友“欺负“的事情,没想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事过去没多久,又有新“事件”了——


前几天团子回家跟我说:今天跟同学吵架了,他说以后不跟我玩了!


我问团子,发生了啥事情?为啥他就不跟你玩了?


团子就说,上手工课的时候,需要“扭扭棒”,老师前几天就已经通知了,但是那个同学忘带了,就来问我借,我一共带了 20 根,就跟他说借给他 10 根,我自己留 10 根。


△扭扭棒长这样,

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漂亮的手工作品


团子说着说着还有点小委屈,说爸爸我都说分给他一半了,已经很大方了吧!


我就说,对呀,我也觉得你很够意思了,一下就分出去一半,你老爸我估计都没你这么大方,毕竟你自己上课也要用嘛!


团子接着气呼呼的说,对呀,我也这么觉得,但是,他非要让我把所有扭扭棒都给他!


萌医生当时听了也一脸懵逼,这孩子是什么谜之操作?同时也有点怕团子受委屈老实巴交的真把所有都给出去了,就赶紧问团子,那你都给他了吗?


团子说,我当然不能都给他!我自己上课还要用呢!结果他就跟我说,如果我不把 20 根都给他,他以后就再也不跟我玩了!


我问团子,那你怎么办的?


团子“唰“地站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地说,我当时一下就把给他的 10 根扭扭棒都拿回来了,我跟他说,那这样的话我一根都不给你了!不做朋友就不做!


萌医生一听,瞬间就放心下来了,同时也觉得小团子处理的不错,面对朋友无理的要求,就是要这样勇敢的说“不”。


不过,这件事情也让萌医生觉得,小朋友之间的社交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学校也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对于孩子来说,朋友很重要,我们也鼓励孩子去多交朋友。


但现实就是,并不是所有友谊都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正向的影响,因为还有一种友谊,叫“毒友谊”



这些“毒友谊”可能并不像我们之前跟大家唠的校园霸凌、肢体上的欺负那样容易判断,常常是更隐秘的,是在“朋友”的外衣之下进行的霸凌和伤害,因此也更难以被察觉。


PS:我倒不觉得小团子和同学之间就到了“毒友谊”的程度了,但是,对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得引以为戒,至少,得让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处理!


当然,萌医生还是那个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帮助孩子避免与”毒朋友“接触,但是我们是可以引导孩子如何分辨“毒友谊”,如何面对“毒友谊”,如何进行“机智的校园生活”——



NO.1 

“有毒”的威胁


你不xxx,我就不跟你玩了!


团子的同学说的这种句式,可能是在低龄的小朋友的社交圈里最最常见的一句话了。


这句话乍一听是很幼稚的,甚至还有一点可爱,如果是小孩子说出来,好像还带着一点撒娇的意味。


但实际上,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胁迫”咱们想想,如果这句话是孩子对一个成年人说的,比如对粑粑麻麻说,“如果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理你了”,咱们心里估计会发出一声“冷笑”:小样,还威胁上了,也不想想你不理我是你遭罪还是我遭罪!


这种话对于咱们大人而言,确实是很“幼稚”的一句“无理取闹”,但对小朋友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可能是一句货真价实的“威胁”,因为孩子们确实会害怕别的孩子不跟他玩,因此很多孩子会被迫屈从。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感到被迫屈从,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友谊或面对其他不良后果。


这样的“威胁”,实际上是孩子们占有欲和控制欲的表现,同伴可能会威胁说如果孩子不遵从他们的要求,就会终止友谊、孤立孩子或对孩子进行其他形式的报复👇


图片来源:

《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这不是真朋友》(同下)


那么,如果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咱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应对呢?


首先,我们可能需要多多关注一下孩子每天放学后的情绪状况,先引导孩子说出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当孩子说出后,咱们千万不要“小瞧”孩子之间的社交,觉得“不就是孩子之间闹点小矛盾吗,有什么可难过的”“不跟你玩就不跟你玩呗,你跟别人玩不九行了”,比如像绘本中孩子家的保姆,“女孩子们就这样,所以你最好习惯一下”下面,这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我们首先需要真诚地倾听孩子,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萌医生总结了 5 步——



表示理解:

告诉孩子这种事情并不是只有你会遇到,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这种事情;


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我们得跟孩子明确,这绝对不是你的问题,比如团子遇到的那件事,我就会肯定的告诉他“你分出一半的扭扭棒,已经非常大方了,已经做的很好了”,不需要因此责怪自己;


引导孩子肯定自己的情绪:

这种时候孩子一定会感到难受、委屈,我们千万不要说“这有什么大不了”去压抑孩子,而是要肯定孩子的情绪,并且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拒绝是你的权利:

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不舒服像跟我们说的那样告诉自己的朋友,对于朋友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可以直接拒绝;


帮助孩子练习:

经过讨论之后,我们也可以来模拟一下,帮助孩子练习抗争。



最后,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真正的朋友,不会那样对待你,真正的朋友会尊重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跟他说了他还是那样,那么失去你这个朋友是他的损失,而如果他对所有小朋友都是那样,那么他才是会失去所有朋友的人,该害怕没有朋友的不是你。


友谊很重要,但毒友谊就算了,那些有毒的友谊小船,翻就翻吧!




NO.2

“有毒”的怂恿


还有一种“毒友谊”,可能是咱们最怕孩子遇到的,就是打着友谊的旗号,怂恿孩子做危险的事情。


比如,如果你“够勇敢”,就从高处跳下来,或者是打着“真心话大冒险”的旗号让孩子去做一些可能会导致他人受伤的恶作剧等等。


萌医生之前就刷到过这种新闻,一个初中的男孩在一群同学的怂恿下、从很高的楼梯上跳了下来,把腿摔伤了。


因为一个男孩跳跃能力很强,跳远、跳高每次都是第一,结果同桌就喊他“跳楼冠军”……一直怂恿他从楼上跳下去。


最后,男孩架不住面子,真的从 8、9 层高的楼梯上跳了下去……


可以说这种“毒友谊”简直就是粑粑麻麻们的噩梦。


而咱们家长能做的,就是时常和孩子的聊天中试探问问,同时教孩子在友谊关系中设立界限,明确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用做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愿去做的事情


一旦有人试图侵犯这些界限时,学会说“不”并坚持自己的立场,遇到让你做危险事情的同学或者朋友要远离。



最最重要的是,任何事情都没有你的生命重要,任何有伤害你身体健康的行为或者所谓的玩笑都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


当然,这里萌医生也知道,很多孩子对“告老师”、“告家长”这种行为很敏感,觉得这样做就是在“背叛”朋友,就像之前小团子被同学“掐”的时候他也觉得“告老师好像不太好”。


后来萌医生想了想,这事儿还是得跟孩子说一下。“打小报告”和“报告老师”是有区别的——在没人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故意找某人的麻烦,才叫“打小报告”,而帮助自己脱困或是帮助某个遇到麻烦的人,那叫报告老师”👇




NO.3

开“有毒”的玩笑


孩子在友谊中经常受到一些打压、批评、贬低、嘲讽、起哄,比如,“你的帽子真可笑,跟你一样滑稽!”“你穿这个像一只火鸡,你怎么会穿它?”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霸凌,是毒友谊的明显迹象。但是,很多时候,当孩子就这种行为质问对方,他们可能会说“这只是一个玩笑”、“你怎么开不起玩笑”、“认真你就输了”👇


△图片来源:

《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我不喜欢这种玩笑》

(同下)


一旦这些令人不适的言语被贴上来“玩笑”的标签,仿佛一切都被赦免了,而被开玩笑的人的不舒服就变成了“开不起玩笑”的小气,于是更加难以反抗。


但是,我们千万别小看这种“毒玩笑”不断受到朋友的贬低会对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和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因此平时我们自己就不要那孩子不舒服的东西开孩子的玩笑,比如说孩子胖、说孩子皮肤黑,也不要随便给孩子起绰号,同时也要跟孩子明确“玩笑的边界”。


其实很简单,是不是一句玩笑,得由被开玩笑的人来界定,如果被开玩笑的人不舒服,那就是伤害,不是玩笑。



“玩笑若带刺,也能重伤人。”“开玩笑”和“嘲笑”之间有很多灰色地带。某个人觉得有趣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或许就是伤害。


所以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如果你感到不舒适,不用觉得是自己敏感开不起玩笑,不舒服就是不舒服,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制止这种“毒玩笑”,同时如果别人因为自己的话而感到受伤害,我们也要尊重别人停止这样的玩笑。


那么,如何教孩子面对“毒玩笑”呢?


绘本《我不喜欢这种玩笑》里的爸爸就做的很好,在正视让自己不舒服的“玩笑”的基础上,可以教孩子 “四两拨千斤”地面对“毒玩笑”——“高举轻放”。


面对“毒玩笑”,我们完全可以“不带脏字的回击”,你叫我“四眼”,那我就做阅读理解,一本正经的把你的嘲讽当成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你说的对,戴眼镜的确就像又加了一双眼睛,谢谢你注意到这一点👇



你嘲讽别人的发型是“鸡窝头”,我偏偏假装把你的“嘲讽”当作夸奖,甚至故意把自己的头发抓的更乱,让你“一拳打在棉花上”👇



或者有的时候,我们压根可以故意“无视”那些“嘲讽”,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开这种“毒玩笑”,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进行挑衅,被调侃的人反应越激烈,他们就越得意,如果被调侃的人毫无波澜,他们反而会觉得尴尬,发现自己在自讨没趣,于是就悻悻地闭嘴了。



NO.4

“有毒”的比较


在健康的友谊中,我们会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会支持和庆祝彼此的成功,而当对方伤心受挫时,我们也会安慰彼此,给予陪伴。


而在“毒友谊”中,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时,不会得到对方的赞美和庆祝,而可能会收获嫉妒,贬低孩子的成就,或是当孩子受挫时,对方会以此打压嘲笑孩子炫耀自己好的成就,与孩子竞争。


图片来源:

《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别再炫耀了》(同下)


更有甚者,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攀比,比如物质、体格、性格等等方面进行攀比,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一件事情“他比别人强,他能做得更好”,而这可能会另别的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



孩子们在社交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小朋友,这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这类小朋友的心理,他们可能是比较自我中心,也可能是因为嫉妒你,还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自卑、不自信、没有安全感……


我们可以像绘本里的凯文叔叔那样,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并不是你不如别人,相反,问题出在对方身上,很可能他吹嘘的越多,就代表他越不安,越脆弱,他们的自信心可能无时无刻不建立在打压他人之上👇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吹嘘或自夸都不利于交朋友,更无法维持友谊。


那些自命不凡的小孩,像河豚一样鼓起身体来拼命显示自己的强大,殊不知这样占据了太多空间,所以把朋友们都推开了。没人喜欢“低人一等”,一个孩子若处处表现得高高在上,那他最终只能一个人玩👇



如果在表达了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后,对方孩子不断通过打压你来显示自己,那么我们就只好远离他了,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注意不去做这样的事情,不要让自己和朋友时刻处在“攀比”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结交那些释放善意的朋友,同时自己也要向朋友多释放善意👇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推荐阅读



End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哦

设计: 游鱼 | 责任编辑: 游鱼 | 撰文: 萌医生



公众号又改版啦!

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文章哦!



点一下在看,给我一点鼓励吧!

萌爸说育儿
坚持科学育儿的医生奶爸~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