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芽真案例
幼儿园基于游戏的课程实践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儿童主导,老师和家长都担心孩子学不到东西;成人主导,又被诟病缺失儿童的声音。
本文介绍的案例“蚂蚁”,证明了这个两难困境其实可以被轻松突破。
以环境(诱导区)为工具,老师能够帮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这反过来又为老师的课程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全文约两千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对于自主游戏,很多园所和老师既爱又恨。
让自主游戏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部分已经成为幼教领域的共识,但过往的幼师教育或培训内容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具体执行方法。因此,老师们虽然渴望尝试,但往往感到无从着手,或担心无法成为常态、难以长期坚持。
这就导致许多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无法系统、有效地长期实施。甚至更多的园所往往只能用假游戏替代真游戏,游戏教学流于表面,形式大于内容。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个持续月余的自主游戏课程案例——一个真实的、从发起到推进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经过任何排练的自主游戏。
这是一个国内幼儿园罕见的、真正由儿童推进、老师在旁支持的生成课程,展现了教师与孩子“共舞”的精彩教学实践。
01
蚂蚁案例的来龙去脉
这个我们跟踪了一个多月的自主游戏课程案例,目前还在进行中。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它依旧没有结束。
之所以在中途就把它整理出来,有两个原因:一是生成课程本就没有开始和结束,既然已经能清晰看出案例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就可以分享了;二是这个案例践行了许多值得关注的观念和方法,我们相信它代表了基于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个案例,给还在探索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游戏的幼教从业者带来一些启迪或参考。
这个案例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世纪花园幼儿园(南园)中三班。全班共37名幼儿。主班老师李丹丹拥有4年的教龄,成为主班老师仅两年时间。
此前我们介绍过这所幼儿园的执行园长毛林林老师的教学实践(点击阅读《小城大爱,一位29年教龄的园长的幼教“魔法”》)。
实践这个案例的契机是毛林林老师正在参加一芽NbE自然生成课程8周实践营,因为自己没有带班,所以在进行了3周的准备(学习理论基础、搭建经验图书馆、完成月计划周计划)以后,决定交给丹丹老师代为实践。
蚂蚁案例视频解析
看完三分钟的视频,相信大家对这个案例的发展脉络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这个案例的门道:
* 儿童不仅是课程的发起者,更是全过程的推动者;
* 儿童之所以能推动课程的发展,是因为受到环境的激发;
* 激发儿童的不仅是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老师提供的游戏环境(诱导区);
* 虽然是受到老师的激发,但孩子总能给老师惊喜和新的思路;
* 孩子所有的表征都在游戏过程中自发产生。它们不是表达出来“交差”的,而是持续活在孩子的探究中,帮助孩子一步步深化自己的学习。
接下来,我们再以“探究地图”的形式给大家做一个静态的呈现,让大家有机会慢下来仔细体会上面的几个看点。
02
蚂蚁案例的探究地图
“课程探究地图”是陈欢博士为NbE自然生成课程的执行落地而研发的一种课程记录方式。它从教师的视角记录、分析并呈现儿童学习的推进思路。解释诸多学习之间的关系并用线条将它们连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关于儿童探究的“地图”。
为了大家手机阅读的方便,我们特别制作了竖版。文末你会看到幼儿园制作的实物其实是横版。
淄博市张店区世纪花园幼儿园(南园)
的蚂蚁探究地图
欢欢博士说
说实话,课程故事我听过也看过很多。但这是第一个我愿意花很长时间制作探究地图和编辑视频的案例。
分析这个案例之前,我想先谈谈我观察到的绝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案例明显存在的几个问题:
只有儿童视角的“壳”
没有儿童视角的“核”
很多案例都挂着“生成课程”、“班本课程”、“项目课程”之类的名头,宣称自己缘起于儿童的兴趣。但很快,你会发现其实老师并不真的关心孩子到底关心什么、想研究什么。
常见的“套路”是:老师对孩子各色各样的兴趣进行一番“教育价值”判断(我一直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挑出其中一些关键词或者关键问题,然后设计和实施几个活动,再举办一个热闹的高潮event,展示一下“成果”。除了“缘起”以外,教师可以说掌控了课程发展的全过程。
另一个现象就是随着这两年儿童视角马赛克方法的流行,有大量的课程案例运用马赛克方法,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儿童会议、儿童照片、一对一倾听……但抛开这些自带光环的策略,我会发现课程里发生的事情仍然是成人主导的。因为没有真正好玩的环境,孩子很多时候都在“被迫营业”。
当然,还有一种不得不说的情况,就是把儿童完全自发的游戏行为、语言记录下来,直接作为课程案例本身。
孩子是敏锐的、富有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愿意,时常会被他们的游戏所震惊。但教育要赋能孩子,不是“掏空”孩子。孩子给了教师值得记录的精彩,但不好意思,那是孩子自己的东西,不是老师专业能力的证明。抛开孩子的精彩,我需要看到的是老师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提供的支持。
以上种种,都是在某个时间段、某个方面象征性地运用了儿童视角,但并非真正以儿童视角为课程工作的内核且使之贯穿全程。
举全园之力“打造”
不日常,也不落地
还有很多课程案例是特定的研究项目的成果,或是“举全园之力打造”的标杆。案例中每一个步骤的推进,背后都是团队“最强大脑”的数次教研,甚至不排除只让最有能力的孩子参与的情况。
这样的案例,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它无法被其他教师学习,也无法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甚至是研发这些案例的教师本人,在高光时刻过后会有种“做了一场梦回到现实”的感觉。
资源不再、压力不再,孩子和老师都难再重新体验当日的激动人心。
蚂蚁案例为何特别?
它来自一位教龄仅四年的年轻教师。这位老师此前的教学能力并非最优秀,但在得到恰当的支持后,孩子的学习状态令人惊艳。
它不是成年人费尽心思设计的结果。案例中老师提供的支持虽然精彩,但都“不费老师”,而孩子的学习则自然而然的在自主游戏中不断前进、不断深化。
它产生于一个普通的区级公办幼儿园,看似毫不费力的故事背后,是可以被任何愿意尝试的园所落地实施的专业技术和工具。
以上这三点,足以让它非常特别。
毛林林老师及其团队荣获的
一芽优秀学员和优秀案例证书
欲了解更多自主游戏的内容
您可加欢欢博士的搭档Kevin微信
- END -
图文 视频|陈欢 Kevin
照片|毛林林 李丹丹
关于一芽真案例
一芽真案例,是以EYIA的标准收集的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学案例。
除了来自于一芽课堂的学员老师之外,我们也欢迎其他老师投稿,以便让更多幼教从业者得到启迪。
加星标,不迷路
预约直播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没能详细阐述案例中更多的专业看点,包括:
案例园所的一日安排什么样?
自主游戏实施中如何管理班级常规?
如何进行自主游戏的月/周计划?
老师通过什么专业技能和工具,才能持续回应孩子、给予支持?
为此,我计划7月10日安排一场公益直播详细聊聊。如果大家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自主游戏相关话题感兴趣,欢迎预约!
推荐阅读
专业纯粹的幼教支持
版权声明
本公号内容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合作|其他事宜
kevin@earlyyearsinternation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