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小禾周记
节后的一周只有三个工作日,但小禾老师依然将基于游戏的教学实践作为工作的重点。
中秋休假几天,一有闲暇时间,小禾老师就会想班里的诱导区,甚至也梦都是诱导区。
上班第一天,一大早,小禾老师就将在休假时想好的三个新的诱导区布置好了。其中,一个她称之为“三色水”的诱导区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学习和探索。
在上周的游戏中,孩子们发现黄色玉米面混入蓝色色素会变成绿色,这让小禾老师觉得他们对颜色的探索还可以进一步延展。
因此,她创设了这个“三色水”诱导区,准备了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杯,再配上四个小量杯和滴管,简单却充满吸引力的环境布置就完成了。她期待着看到班里的孩子们会如何玩耍,并在游戏中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
01
因人、因年龄而异的学习
早餐后,四位女孩被“三色水”诱导区里的彩色水瓶吸引,先后走到这里开始玩耍。其中三个女孩上来就直接拿起滴管,一捏一挤地开始操作,而另一个女孩则把蓝色的水倒入了一个小量杯中。
看到这一幕,小禾老师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个‘捏’的动作,正好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发展!”不过,她也在期待孩子们能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按照以往的习惯,小禾老师可能会直接通过对话,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讨论颜色的变化,但这次她选择不插手,只是静静地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状态。
她注意到,四个孩子各自拿着一个小量杯和一根滴管。其中,三个女孩正在用滴管从玻璃杯里吸取彩色的水放入量杯,而另一个女孩则用滴管蘸水在自己的左手上“画画”。小禾老师拿出手机,记录下了孩子们的游戏。
她发现三个女孩都非常专注,一边“工作”一边轻松地聊着天。另外有个小女孩有点“分心”,拿着滴管吸水的同时会时不时看她,好像在观察老师的反应。
四个女孩在探索三色水
不久后,一位三岁半的女孩突然惊喜地说:“老师,这个颜色怎么变了?变成紫色了!”接着,她把紫色的水展示给每个小伙伴看。看到女孩展示她的发现,小禾老师注意到这个孩子眼中的光彩,以及她流露出的自信与骄傲。
不过,小禾老师对年龄稍小的孩子的学习仍有疑惑,她似乎并不在意小伙伴的发现,继续一捏一挤,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她反思,孩子“玩得不那么出彩”的时候,是不是同样在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呢?
随着游戏逐渐融入课程,小禾老师在观察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真的是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的。
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小禾老师心情格外好。下班的路上,她还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利用孩子们对颜色的兴趣,继续优化和调整一些诱导区,来支持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索与学习。
02
感受到教学节奏变慢了
把诱导区作为教学策略,小禾老师已经实践了将近三周。虽然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最大的变化是孩子们的游戏投入时间明显增加了。不过每个孩子有所不同,有的孩子玩得时间长一些,有的则短一些。
此外,班里大部分孩子已经不需要老师的引导,能够完全自主地进入游戏状态。
小禾老师觉得,教学的节奏比以往更慢了,她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她越来越能看到孩子在游戏的学习,也感悟到了一些通过环境持续支持孩子学习和探索的一些门道。
小禾老师给孩子们创设的多色光影诱导区
9月19日的早上,小禾老师发现自己在光桌上布置的诱导区,并没有吸引孩子们长时间地玩耍。许多年龄稍小的孩子只是拿着色彩板在光板上叠放,看看颜色变化,随后就离开了。几乎没有孩子探索色块的组合和变化。
更让她意外的是,居然有两个孩子在感光区里一边玩,一边“1、2、3”地数起了数字。这让她有些困惑。
看着孩子们的反应,小禾老师意识到,她需要重新思考并调整这个区域的设置,以便更好地回应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与此同时,玩沙区热闹非凡。
在沙盆中,孩子们的投入度很高,自从加了水之后,他们在玩耍时也不会将沙子洒得到处都是了。在这个区域里,有的孩子可以玩上十分钟,有的甚至可以持续玩上四十分钟之久。
8月28日,小禾老师苦恼孩子们在沙区不知道怎么玩。材料摆了很多,但游戏持续时间很短,而且沙子被弄得到处都是。
时隔半月,换成湿沙以后,似乎孩子们开始在这里找到乐趣了。有时环境的细微调整也会影响孩子的游戏状态。
小禾老师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和持续时间确实因人而异。她正在不断思考,如何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孩子的兴趣,继续调整诱导区的设计,帮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与探索机会。
03
调整空间,优化环境
班里的诱导区目前已经设有十个。午后,小禾老师注意到,部分诱导区之间存在一些相互干扰的现象,特别是那些位于中间位置的区域。这里不仅空间略显拥挤,正在游戏的孩子还会受到周围走动的小朋友的影响。
于是,当天孩子们离开后,小禾老师重新调整了诱导区的布局。她将所有诱导区集中在教室的一侧,腾出另一侧作为大块的活动和用餐区域。同时,她把积木搭建、娃娃家等容易产生“大动静”的区域集中到一起,以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干扰,创造一个更加有序的游戏环境。
针对娃娃家区域,小禾老师也进行了重点调整。她早就发现,孩子们在这个区域总是玩得“一团糟”。原来的娃娃家是由三面柜子围成的小空间,地上铺着地毯,柜子里堆满了各种衣物、锅碗瓢盆和各式娃娃。孩子们一旦进入这个区域,总会从柜子里翻出各种材料,扔得到处都是,让小禾根本看不出他们在玩什么。
调整后的娃娃家
在调整后的娃娃家区域,小禾老师把柜子里的衣物、娃娃、无纺布做的假蔬菜等都收了起来,只留下几样锅碗瓢盆,并增加了一些真实的材料,如核桃、苹果、圣女果。
她希望通过减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让孩子们的游戏变得更加聚焦、有目的性。当然,至于孩子们在这个调整后的空间里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小禾老师还需要通过观察他们的游戏状态来进一步了解和评估。
改变以往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种用大量游戏时间取代流程化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小禾老师还在不断适应和摸索的过程中。
她相信,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和孩子们都会慢慢找到更适合的节奏。
04
困惑依旧有很多
小禾老师和班里的同事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和疑问,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和解决。
孩子吃诱导区的食物,应该怎么办?
小禾老师和搭档发现,在新增加的感官诱导区中,孩子们面对由火龙果、柠檬、食用小苏打等组成的真实材料时,往往不太会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探索,反而直接把这些食物切一切就吃起来。
这让她们产生了疑问:这种行为是否可以被允许?作为老师,需要权衡的是,真实食物确实能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但也需要确保安全和卫生。
如何应对孩子兴趣的转移?
随着中秋节的过去,班里一些孩子对月亮和月饼的兴趣逐渐减弱,但仍有一些孩子持续关注这些主题。小禾老师思考:这些兴趣还需要继续引导吗?
或许可以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兴趣,灵活调整诱导区的内容?
孩子在游戏中扎堆,应该如何分流?
很多孩子喜欢扎堆在特别受欢迎的诱导区玩耍,导致空间拥挤。对此,老师们是应该多做几个相同的,还是有其他方式分流呢?不怎么受欢迎的诱导区,是应该直接更换掉,还是等等看孩子会不会有进一步的反应呢?或者可以适当调整其中的材料?
这些疑问和困惑,是小禾老师和同事们在周五下班前复盘时提出的。她们意识到,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小禾老师也对下周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她计划继续利用大部分孩子对色彩的兴趣,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运用各种瓜果、蔬菜和植物,创设一系列与自然界颜色相关的诱导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继续探索色彩的奥秘。她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引导孩子们观察、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并在探索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兴趣。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禾老师将继续带着这些问题和计划,和同事们一起在实践中寻找答案,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小禾老师的一周感悟
1)游戏中,孩子的学习过程比是否呈现出完美的成果更重要
以“三色水”诱导区为例,我并不拘泥于孩子是否能发现颜色的变化,而更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游戏中的状态,观察他们各自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学习。
通过对照《指南》和《有效学习特征》,我逐渐了解不同孩子在游戏中所展现出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路径,正是这种差异让我能更好地思考,如何在后续的教学中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2)孩子的“学”和老师的“教”是一种动态的互动行为
回想过去,我就像很多幼儿教师一样,习惯于单方面地“教”,而孩子们则被动地“学”。对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以及该如何评价,这些都曾不是我的优先考量,只要年复一年地把课程顺利上完就行。
然而,过去的三周让我经历了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
痛,是因为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们的游戏,我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思考如何布置诱导区、如何调整和优化每一个细节;而快乐,则是来自于看到孩子们在游戏时那种无拘无束、自主探索的状态,这份真实的喜悦让我明白了游戏教学的真正意义。
通过这一周的感悟,我意识到,真正尊重孩子的学习过程,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将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努力寻找平衡孩子的自由探索与老师的适时支持,为他们营造更适合成长和学习的环境。
(下周待续)
- END -
图 文|小禾 编辑校对|Kevin 陈欢
加星标,幼教不迷路
推荐阅读
专业纯粹的幼教支持
版权声明
本公号内容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合作|其他事宜
kevin@earlyyearsinternation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