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周记 06| 支持孩子玩游戏才是幼儿园最正经的教学工作

文摘   2024-10-28 11:40   江苏  


06

小禾周记


小禾老师负责的是一个混龄班,这样的班级在教学组织上确实存在一些挑战。


在过去的几周里,小禾老师尝试着通过“诱导区”激发孩子们的丰富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理解不同的游戏状态,也开始关注班里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水平。


不过,由于孩子年龄差异大,他们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即便在同一环境中,不同孩子的探索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对老师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并提供针对性支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周,小禾老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之余,还特别关注几位需要额外支持的孩子。


周记时间:2024年10月21日-10月25日


当愿意进诱导区的孩子沉浸游戏起来以后,小禾老师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方面的深入思考了。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在自主性、专注力、创造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有几名幼儿似乎需要更多支持。


梧桐在游戏中的情绪和参与度逐步提升,接下来如何帮助他慢慢改善挑食的问题呢?乐乐,总是在班级里来回走动,似乎还未找到喜欢的游戏,该如何引导她参与探索?云朵和牛牛喜欢依赖老师帮他们做决定,这种依赖行为背后是否有原因?怎样帮助他们培养更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呢?


不过,小禾不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对几名幼儿的思考中。由于主班老师因婚礼准备休假三周,从本周开始,小禾在班里的教学任务明显增加。园里临时调配了一位新老师作为她的搭档。小禾不仅需要和新老师沟通班级现行的教学方式,还积极邀请她一起参与创建“诱导区”,帮助新老师尽快融入班级的日常活动。


01

喜欢剪纸的乐乐


周二,新来的老师布置了一个“剪纸”诱导区。她提供了不同颜色的纸,还有一些蔬菜图案,她希望孩子们能够认识蔬菜,并把蔬菜剪出来。


然而,孩子们的兴趣大多不在“认识蔬菜”上,也没有沿着蔬菜图案的边缘剪。她们只是单纯觉得剪纸这件事本身很好玩,高兴地说:“真好玩儿!我还要剪,我还要剪!”


由于区域中提供了真实的果皮、干树叶和印着图案的纸,最后老师们觉得场面不太受控制。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把这个游戏一分为二。一个专门剪纸,一个专门给自然材料打孔。


周二第一次布置的剪纸诱导区

周三的剪纸区里图案变大了,图案更明显,还提供了更容易孩子操作的彩色纸条。

周三额外设置了一个给树叶打孔的诱导区


让小禾惊喜的是,剪纸区做出调整以后,乐乐这个平时对游戏不太专注的孩子,居然对这个环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她先是站在旁边观察,看到有空位以后小心翼翼地进去坐下。


乐乐3岁4个月,8月底刚入园没多久,父母就带他外出旅游了很长时间。假期后重返幼儿园,她总是在诱导区周围徘徊、走动,很少停下来认真玩耍。


小禾通过观察,发现乐乐在园外接触过陶泥。因此,周二的时候她特意布置了一个面团诱导区,希望能延续她的这份兴趣。乐乐确实表现出一些兴趣,不断用小手揉捏面团,但整体情绪仍不算特别高涨,专注力也未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


虽然手里玩着陶泥,但乐乐会不时看向别处。这和其他在诱导区里沉浸游戏的孩子状态明显不同。


在周三的剪纸区里,乐乐出人意料地投入,认真地剪剪贴贴,竟玩了半个多小时,还吸引了两个小伙伴加入。仅仅几张印有图案的纸和一把小剪刀这样简单的材料,居然能引起孩子们如此浓厚的兴趣。


乐乐(中间)在专注地剪纸


回想起来,乐乐虽然不常进入老师布置的诱导区,却经常独自在桌上画画、剪纸,这方面的兴趣此前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对于老师来说,理解孩子特有的兴趣和经验,是回应和支持他们的关键前提。


事后,小禾与欢欢博士交流时,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玩纸方面的多种方式和可能性。既然乐乐目前喜欢玩纸,小禾计划在下周继续丰富材料,进一步拓展乐乐的游戏内容,为她提供更多的探索和创作机会。



欢欢博士tips

游戏有两条黄金判断法则:幼儿自主选择,幼儿自主探索。这个案例中,剪纸是幼儿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参与。所以它是游戏。不过,这个案例有可改进之处。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反思:


1. 环境应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第一个剪纸区里,幼儿之所以没有按照教师的期待沿着蔬菜的边线剪,本质上是因为她们的小肌肉运动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推着孩子走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参与程度不高,适得其反。


第二次调整以后,换成了更大的图案和条状纸,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于是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参与程度有了提升。


2. 环境要有感官吸引力和开放性

总体来讲,这个剪纸区的开放性、多样性还可以提升。这个区域的明线是剪纸,暗线是小肌肉发展。虽然孩子兴趣浓厚,但无论是明线还是暗线都还有提升空间。


就明线(幼儿兴趣)而言,完全可以把为了剪纸而剪纸变成“剪纸拼贴画”。暗线(幼儿发展或教学意图)也可以在小肌肉运动技能之上,再加入艺术表达、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


玩得开心是孩子的任务,而让孩子玩出发展则是教师的责任。因此,在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游戏环境上,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充分考量。


希望下面几个和剪纸有关的游戏环境可以给小禾老师和她的同事,以及正在阅读本文的你一些启发:


//剪纸诱导区

看点:感官盆更方便孩子操作,用来剪的纸也更多样。


//剪纸粘贴诱导区

看点:剪完后粘贴到3D空间,不仅保留了小肌肉运动机会,更增加了定位和排序、定向视角、连接和拆分等图式游戏的机会。


当然,孩子们还更容易进行社会交往而不是埋头剪自己的纸。


//剪纸拼贴画诱导区

看点:这几个案例中,幼儿可以撕和剪的材料更多样,吸管、羽毛、填充纸都是很棒的艺术创作材料。


//剪意面诱导区

看点:其实激发幼儿使用剪刀不一定要用纸,意面、树叶、果皮等都是很好的游戏材料。


第一个案例中,用字母积木拼出cut一词是很常见的增加语言学习机会的方式。第二个案例来自重庆市山谷四季森林儿童中心,教师把三原色融入到剪的游戏中。


02

不想自己做决定的牛牛


3岁5个月的牛牛在诱导区里的参与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孩子。月初孩子们玩“洗蔬菜”诱导区的时候,牛牛对“洗瓜”不是很感兴趣,而是指着西葫芦茎部的绒毛问老师:“啥?”“蓝(绿)色的小小的毛毛”。


可以看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对颜色的认知也还要学习。


牛牛在询问老师西葫芦上的绒毛是什么

牛牛正在浆果汁感官诱导区里游戏,虽然他不自觉地说:“好恶心啊”,但还是愿意动手触碰浆果汁。他在探索过程中动作的多样性比同伴略低一些。


和水有关的诱导区已经是最吸引牛牛的地方了。对于其他的感官诱导区,他表示:“不喜欢,会弄脏手”。小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感官失调的一种表现。


不过,小禾更关注的是牛牛的另一个特点:他似乎很难自己做决定。


在每次游戏或活动结束时,老师会问孩子们接下来想做什么,孩子们通常会积极回应,比如要喝水、去厕所或继续玩。但牛牛每次都会盯着老师问:“老师,我干吗啊?”似乎他无法主动为自己做选择。


在游戏中,牛牛频繁寻求老师的帮助,习惯于按老师的指引行动。甚至当他想去厕所时,也会等待老师进一步确认。


太空沙相对不容易脏手,不算典型意义上的“脏玩游戏”。经过老师的沟通后,牛牛愿意上前摆弄一二。


对此,小禾老师希望了解其中的原因。周中的一天,在接送时间段内,她与牛牛妈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了解到牛牛在家由妈妈、爸爸和奶奶三人照顾。虽然三人各有育儿方式,但奶奶对牛牛溺爱较多,特别是和奶奶在一起时,牛牛的事情几乎都由奶奶包办。这样一来,牛牛渐渐失去了自主做事和决策的意愿。


在沟通中,小禾老师向牛牛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不易,但家里可以尝试在育儿方面统一一些基本理念,尤其是在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经验对孩子思维和自我管理的品质培养非常关键。


云朵、乐乐和悠悠在这周的感官诱导区里游戏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班里的小女孩云朵身上。云朵在做事情前往往会寻求老师的确认,缺乏自主性。


小禾老师与云朵妈妈沟通后得知,云朵暑假时与姐姐相处较多,而姐姐在做事前通常会征求妈妈的意见,云朵可能因此耳濡目染。对此,小禾老师建议云朵妈妈在家尝试支持孩子自己做决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信任。


在这些交流与观察中,小禾老师意识到,孩子的家庭习惯和亲子互动对他们的独立性和决策力有着重要影响。今后,她会继续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逐步帮助孩子们增强独立意识,引导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03

梧桐交了新朋友


梧桐最近的状态相比前段时间有了显著提升。本周他吃饭不再拖拖拉拉,速度也加快了。


回顾9月份时,梧桐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缺勤,而这周即使有轻微感冒,他也坚持来幼儿园,显然对这里的生活越来越适应了。作为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梧桐正一步步跟上他应有的发展节奏。


小禾老师发现,过去一个多月每天在周记群里发送游戏视频和自己的记录,不知不觉已经形成了一个教学反思空间。回看图片和视频记录,以往梧桐都是自己一个人游戏的视频居多。后来,梧桐开始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平行游戏,各玩各的。在前面两周的视频记录中,梧桐偶尔会对同伴大声说话,在游戏过程中会因为材料而发生争执。


以往梧桐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玩

梧桐因材料的使用而和同伴发生了争执,他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不满。


渐渐的,诱导区里好玩的游戏让梧桐有了很多与同伴一起游戏的机会。这周,梧桐和麻团开始形成稳定的友谊了,两人总是喜欢待在一起。麻团前段时间也经常生病在家,这周才回到幼儿园。梧桐已经俨然有大哥哥的样子,带着麻团到各个游戏环境里去玩。


梧桐开始和麻团形成稳定的友谊


童年早期的友谊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习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交技巧,还能促进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与朋友的互动,孩子们逐渐建立起自我意识,激发出创造力,并萌发出同理心。


小禾老师认为可以继续创设两位小朋友都感兴趣的环境,帮助梧桐与麻团的关系持续下去,让梧桐体会同伴友谊带来的乐趣,为未来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04

令人头疼的娃娃家


娃娃家一直是小禾老师的心病。从刚开始学习创设诱导区开始,小禾就感到娃娃家的环境有问题。孩子们在娃娃家里喜欢把各种材料全部摆一地,游戏状态属于“忙碌但不参与”,而在诱导区里则要专注得多。


孩子们喜欢把娃娃家的材料全部拿出来放地上


9月底,小禾对娃娃家的环境进行了一定反思。她发现,和“明显邀请孩子来做一件事”的诱导区相比,娃娃家的东西“有点杂乱”。虽然有许多和扮演医生有关的材料,但“东西不全,坏的也多”。


于是当时小禾老师就对娃娃家做了一定的调整,收掉了很多材料。不过,由于此后教学上的关注点主要在诱导区,就没有跟踪孩子们在调整后的娃娃家的状态。


第一次调整娃娃家环境


10月初,为了应该环创检查,园里请了一位“瑞吉欧环创老师”帮忙布置班里的环境。小禾认为环创是自己的弱势,于是耐心等待“环创老师”布置的成果。娃娃家就在这时被挪到教室尽头的弧形窗户里,空间变大了很多。当天下午,小禾对布置出来的弧形窗户赞叹不已,感慨站在远处看“的确有种唯美的感觉”。


然而,没过多久,当初“欣赏美”的心情就不复存在了。新的娃娃家因为空间大、材料丰富,更是成了孩子们的热门区域,常常吸引多个小朋友一起玩。然而,游戏现场的“混乱”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严重了。


图书、积木、扮演材料全部被混在了一起。孩子们游戏时不仅相互干扰,还时有冲突。


新的娃娃家融合了图书区,还陈列了一些艺术作品。从上图可以看到,图书架和孩子们喜欢坐着阅读的沙发分别在弧形区域的两端,导致图书经常被扔到中间的地毯上满地都是。


虽然这里有三张桌子,但桌子上都摆上了漂亮的花瓶。美则美矣,却都靠墙摆放且两边都有其他家具,一整个不鼓励幼儿使用的样子。结果就是,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没有对应的操作台,只能把材料全部摆到地上。


另外,沙发被放到墙边以后,孩子们特别喜欢踩在上面观察户外。这本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有助于孩子发展定向视角图式,理解空间关系。然而,沙发旁边就是桌子和三角柜,难免有安全隐患。


孩子们喜欢踩在沙发上观察窗外


新的娃娃家呈现出来的问题让小禾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创设重点绝不是“好看”、“大气”,幼儿园的环境必须为支持孩子们游戏而创设才有价值。


通过对比娃娃家目前的状态和班里其他诱导区,小禾更切身地体会到了欢欢博士反复强调环境创设的儿童视角、边界感、引导性的原因。环境对了,孩子们才能把游戏玩好。


小禾老师正在考虑解决方案。她在思索,是将娃娃家分成若干个小空间,让孩子们互不干扰;还是调整材料的数量,以减少冲突。她计划在下周尝试一些调整。



本周的一天下午,小禾老师在工作群里感慨道:


“下午的自主游戏时间也就四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都是能很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站在门口看全班,感觉根本不需要老师的介入,老师们只需要安静观察就可以了,在九月之前是没有这种感觉的。”


此外,小禾老师还深感幸运的是,她所在的幼儿园没有硬性要求老师必须每天和每位家长进行“家园互动”。老师一般每周和家长用微信沟通一、二次,有需要也会利用接送的时间,主动和家长聊上五、六分钟。班里孩子家长能看到孩子的成长,对老师的工作有很支持,多数人也认可这样方式。也正因为如此,小禾可以在真正的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也能更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持续不断的支持。


这一周,园所内训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不断激发和回应孩子的探索。回顾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小禾自己越来越理解“激发”和“回应”两个词的在教学中意义。


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真的是事无巨细啊!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确确实实每天都在眼前发生着。好好激发,好好回应,就是幼儿教师最该做好的事情吧!



 - 下周待续 - 

  图 文|小禾  编辑校对|Kevin 陈欢 


加星标,幼教不迷路



【小禾周记系列】

01|新学期,我在混龄小班开始尝试以游戏为教学方式

02|满脑子的游戏,做梦都在布置诱导区

03|一个月见证游戏的价值和环境的力量

04|玩游戏一个月之后,孩子和老师会有什么变化呢?

05|在游戏中看见每一个孩子,为不同的孩子“定制”诱导区




专业纯粹的幼教支持



版权声明

本公号内容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合作|其他事宜

kevin@earlyyearsinternational.com

欢欢博士聊幼教
基于儿童视角,探讨、分享专业且纯粹的幼教方法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