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周记 07|爆改娃娃家

文摘   2024-11-10 20:01   阿联酋  

07

小禾周记


班里的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状态越来越好了!无论是情绪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孩子们看上去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在、专注地玩游戏,显现出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不过,这一周对小禾来说却并不轻松。她觉得班级的环境还需要一些调整,有些孩子的游戏参与也需要她更多的关注。但正如欢欢博士所说,在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是教学中的真问题。


这不,这周小禾和班里的“娃娃家”展开了一场“较量”。


周记时间:

2024年10月28日 - 11月1日



01

一件高兴的事


上上周,班里新来了一个小女孩,3 岁 1 个月的伊伊。她总喜欢扎着两条小辫子,模样非常可爱。伊伊转园的原因是,在之前的幼儿园里,她几乎每天都哭,后来甚至不愿意去幼儿园了。这让她的妈妈非常焦虑。


10月15日,伊伊转园的第一天。小禾老师仍记得,那天在陪着孩子吃完早饭后,伊伊妈妈忐忑地离开幼儿园时的神情。但出乎意料的是,小伊伊转园的第一天就被班里好玩的环境吸引住了,她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从第二天开始,每当妈妈来接她时,伊伊甚至会表示出不愿离开的意思,还想在院子里多玩一会儿。


后来的几天,早饭后伊伊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诱导区。她到处都想看看,哪里都想试着玩一玩。那会儿她还没有办法持续地在一个诱导区里沉浸地游戏,但显然,她在班里是放松的。


伊伊和小伙伴在诱导区里玩游戏


没几天后,小禾发现,伊伊已经能在她喜欢的诱导区里能够持续专注地玩十几分钟了。本周四,她和新朋友妮妮在“娃娃家”玩得特别投入: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姐姐,连续玩了三、四十分钟。她们把生活中的小片段带入了游戏,互动得特别自然融洽。


上周,小禾老师和伊伊的妈妈聊了聊她在园里的表现。小禾提到,伊伊对收拾玩具还不太习惯,但如果老师用游戏的方式来邀请,她就会乐于配合。伊伊妈妈说,自己之前没有让伊伊做过这类整理的事情,并表示今后会在家里试着让她参与一些生活中的收拾。


伊伊妈妈还开心地分享,现在的伊伊和前段时间判若两人。她每天都很高兴,专注力提升了,能更长时间地投入在活动中。早晨也会自己主动要求去幼儿园,心情非常愉快。


伊伊在诱导区里玩游戏


10月22日,伊伊妈妈在家长群里给园长留言:“现在的选择是最好的。孩子情绪稳定,夜里也不做噩梦、不哭闹了……” 


这段时间的变化,让小禾和伊伊的妈妈都感到无比欣慰。


其实,小禾老师最近发现,班上的几个新生在刚开始与家长分开的那一刻虽然有些不舍,但很快就被诱导区吸引,投入到玩耍中去。游戏真的能够帮助孩子平稳情绪,轻松适应新环境。



02

学习“看见孩子的学习”


孩子们在诱导区的游戏并不是每一次都如小禾所愿。在尝试创设“拓印游戏”时,小禾老师就遇到了一些小波折。


月初,她以“哈密瓜”为主题,在班里布置了多个相关的诱导区,其中一个就是拓印。小禾的初衷是让孩子们通过拓印来感知哈密瓜的纹路。然而,孩子们对拓印似乎没有什么兴趣,而是更愿意切哈密瓜、切黄瓜玩。于是这个区很快变成了切哈密瓜。


拓印的线索就这样断掉了。


10月初小禾创设的哈密瓜拓印诱导区


很快这里的游戏变成了切、捣瓜果


上周五小禾发现,孩子们对画画的兴趣又重新回来了。有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画画。”她们拿着架子上的蜡笔和纸就自己画了起来。于是,小禾打算重新提供拓印区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小禾回顾了十月初的拓印视频记录,也许是哈密瓜太重了让孩子们不易操作?于是,她更换了更轻便的西葫芦块,希望孩子们能够拓印起来。


然而事与愿违,这次孩子们依然喜欢用笔将颜料涂满整张纸,看上去完全没有尝试使用哈密瓜进行拓印的意愿。倒是十一和伊伊在这个区域玩耍时,想到了新的玩法:她们将颜料按到手上,再将手印拓到纸上。


孩子们没有使用小禾提供的西葫芦进行拓印,而是喜欢把整张纸涂满


还有的孩子直接用手玩拓印


小禾将孩子们的游戏行为记录下来,考虑是否对区域再做调整:不提供画笔,直接提供小型瓜果和蔬菜,这样他们或许能感知到瓜果和颜料之间的关系?


到了周三,调整后的诱导区果然迎来了孩子们与材料之间更丰富的互动。


孩子以玉米蘸染料后在纸上滚动的方式玩拓印


虽然伊伊自己去找来一支毛笔,仍旧尝试把纸张涂满,但她和妮妮都用玉米棒、苦瓜和其他材料尝试了更多样的创作方式。


小禾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园所内训中学习的内容,对拓印游戏进行了反思。她意识到,她忽略了小班新生当下的能力和发展重点。她一直纠结于孩子们有没有用自己提供的材料进行拓印,但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倾向于感知运动图式的探索。他们更关注笔与颜料、纸张之间的关系:喜欢用画笔在纸上涂抹颜料进行轨迹图式探索,把纸张全部涂满进行围合图式探索。


孩子们并不关心是否能拓印出瓜果的图案。拓印只是老师希望呈现的“结果”。



欢欢博士tips


这两个月来,小禾老师的教学思路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她正在尝试从以往「按流程由老师带着孩子学」,到「由老师激发让孩子自主地学」。


以前「带着孩子学」的时候采用的是流程化教学方式,由老师定好活动目标后,推着孩子一步一步达成预期成果即可。这期间,虽然也有游戏时间,但孩子们并不是自身学习的主人。


而现在改为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后,虽然小禾相信(也确实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自由、自主、无压力的环境下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但以往“结果导向”的思维依然会时不时钻出来困扰她。


在拓印游戏中,小禾老师所有的纠结,本质上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老师期待的那样去玩。小禾意识到了要让儿童主导,所以只是通过调整环境来尝试着让孩子去拓印。但她忘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孩子们没有像老师想的那样拓印,又有什么关系呢?


受到老师提供的环境的激发,他们依然进行了丰富的学习呀:小肌肉运动、探索和感知颜色、获得图式建构的机会、发展提出自己想法并付诸实践的学习品质。而且,即便孩子们没有进行拓印,不代表他们没有进行艺术表达:


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南瓜进行观察和“写生”


当然,如果真的要用环境引导孩子进行拓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环境上还需要进行更恰当的安排,包括颜色的提供、拓印材料的选择等:


可以尝试用孩子更容易掌握的材料进行拓印


不过,观察小禾的孩子们的探索方式,精细的拓印我会建议再等一段时间。下面这群小班孩子们在户外恣意玩泥巴颜料的做法更值得小禾借鉴: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小班孩子的户外创作


所谓“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循环”就是这样的过程:


基于孩子当下能力和兴趣用环境激发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与参与度,进而通过环境调整、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方式不断地回应孩子。



03

终于对娃娃家下手了


随着孩子们之间越来越熟悉,他们对情感表达和社会性交流的需求逐渐显现,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让他们对角色扮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近,小禾老师的班里有一部分孩子喜欢上了之前不常玩的娃娃家和建构区。


只是依据小禾老师的观察,目前的娃娃家的整体的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大的调整。


班级的娃娃家区域约十平方米,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空间”,里面有沙发、桌子、图书架、图书和娃娃等家具和游戏材料。小禾老师决定改造这个区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当孩子们玩得兴起时,人多了就容易出现对空间和材料使用的分歧,甚至会有“冲突”;其次,孩子们玩完后,整个区域材料散乱,地上常常一片狼藉。


娃娃家调整前的游戏现场


在改造前,她反复回看了几段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的视频,分析后列出了以下四条问题:


  • 空间:娃娃家空间较大,但缺少分区和边界,孩子们往往聚集在中间。当人数增多时,就容易产生“纷争”。

  • 功能:娃娃家和阅读区的功能混在一起,孩子们会拿书作为角色扮演的道具,而不是用于阅读。

  • 材料:材料过多且缺乏针对性,孩子在选择上容易被分散,反而无法专注地玩。

  • 干扰:人数多时,孩子之间的干扰增多,影响专注。是否应该分区,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独立的游戏空间?


小禾老师将她的改造想法与欢欢博士进行了沟通,欢欢博士从功能分区、区域边界感、家具摆放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给了具体建议,还提供了一些国外常见的娃娃家环境设计的参考图片。


别看娃娃家只有十平方米,但涉及的内容和设计考量还真不少。在一周内,小禾进行了两次大调整,力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合理、有序的角色扮演环境。


第一次调整后的游戏现场


第一次调整后,孩子们的游戏有秩序了一些,但十平方米的娃娃家只能让两个小朋友有章法地游戏,人再多些的时候依旧有些混乱。小禾老师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


在复盘视频记录的过程中,她感觉靠墙的三脚架孩子完全没有使用起来,而仅有一张桌子显然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


第二次调整


经过两次调整后,原本的大格局被变成了一个个小的工作场所。更多的独立小空间可以让更多孩子各取所需,增加的桌椅也让整个区域的环境更具引导性和多样性。


在调整后的娃娃家里,令人头疼的“满地材料”现象几乎消失了,区域内可以容纳的孩子也更多了。


虽然小禾老师仍能发现不少可以继续改进的细节,但她再一次感受到了环境的对教学的意义。


小禾申请购买的帐篷已经在快递的路上了,她期待着新的材料能为班里的娃娃家增添更多扮演和想象的可能。


- 下周待续 -


加星标,幼教不迷路

原记录者 小禾|周记主笔  Kevin
校对排版
陈欢 


本公号内容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合作|其他事宜请致信:

kevin@earlyyearsinternational.com



【小禾周记系列文章】

01|新学期,我在混龄小班开始尝试以游戏为教学方式

02|满脑子的游戏,做梦都在布置诱导区

03|一个月见证游戏的价值和环境的力量

04|玩游戏一个月之后,孩子和老师会有什么变化呢?

05|在游戏中看见每一个孩子,为不同的孩子“定制”诱导区

06| 支持孩子玩游戏才是幼儿园最正经的教学工作


欢欢博士聊幼教
基于儿童视角,探讨、分享专业且纯粹的幼教方法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