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
最好的学习方式
是幼儿园教师
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游戏·学习·成长」
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幼儿园的课程。很多时候它们看起来丰富内容、精彩多样,但背后主要都是成人的精心主导。孩子们,更像是配合参与的“工具人”,他们被催促、被安排,无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成长。
幼儿园里大大小小的工作,从环境创设、区域游戏、集体活动,到倾听表征、观察记录与评价、师幼互动、课程生成、课程记录、家长沟通……如果老师的辛苦付出主要是为了园所对外展示、参加评选,或满足家长眼下的短期需求,而不是实质性地支持孩子的长期发展与成长,那就是“面子工程”而不是“里子工程”。
2019年,我在个人公众号上首次提出“诱导区”这一概念。转眼五年过去了,不少教师已经尝试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引入诱导区作为激发工具。如今在某书上搜索“诱导区游戏”得到的笔记超15万条。当然,我也听过质疑之声,见过名不副实、张冠李戴的实践。
我想,现在是时候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诱导区”背后的理念与实践分享出来了。
要说清楚这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术,还需回到两个根本问题: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老师又该怎么教?
IPE 诱导区
幼儿通过经验学习
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很多人直觉地认为,孩子是被老师教会的。大部分幼儿教师都对教孩子折纸、唱儿歌、做算术、画简笔画的技巧如数家珍。
先不说“知道3+4=7”和“理解3+4=7”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更重要的是,成长远远不只儿歌、朗诵、算术、简笔画那么简单。为了应对未来复杂的学业和生活,孩子们迫切需要的是更综合的能力和品质,比如情绪调节和管理、想象与创造、独立思考、进行预测、遇到困难不放弃、思维灵活、作出决策等等。
而它们,甚至无法“被老师教”。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么复杂的东西,小孩子能掌握吗?”这样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许多对成年人而言复杂困难的学习,比如掌握一门语言,对小朋友们来说就像吃饭一样自然——这本质上是他们的大脑超强可塑性的表现。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对婴幼儿的学习能力怀有敬畏之心。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思考:幼儿是怎么学会的呢?他们的学习机制到底是什么?
宁波市镇海幼儿园 佩佩
事实上,一切看似无形的能力、品质、知识、技能,都对应着有形的神经元连接。神经元之间建立连接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活动被触发,进行这些活动所需的神经元连接就被建立或增强。这一过程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在大脑活动中被用得越多的连接越强健,反之则会萎缩甚至消退。因此,「学会」的过程,就是让所需神经元连接强健到稳定下来的过程。
以语言学习为例。为什么「学会」母语如此轻松自然?因为一个人从出生起每时每刻都被母语包围,每一次沟通都会触发相关的大脑活动、强化相应的神经元连接。但即使是在同一时期,幼儿若以被动接收为主学习第二语言,却要困难得多。因为被动接收触发的是记忆相关的大脑活动——这和真正使用第二语言表达自己所需要的神经元连接完全是两码事。“哑巴英语”就是这么个道理。
总而言之,幼儿是通过“经验”学习的。这里的「经验」不是一个名词(积累“经验”),而是一个动词(去“经验”)。在经验的过程中,哪部分大脑活动被触发,相应的神经元连接网络就会形成或得到增强。换句话说,不论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与品质,还是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让幼儿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触发相应的大脑活动,从而巩固所需的神经元连接。
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就要让他们在不被打扰的环境里自愿专注。同样的道理,要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关键在于让他们主动进行数学相关的探索和思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们“做事”的过程越自主、多样、复杂,神经元网络就越能得到全面、灵活的发展,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所谓“为未来做好准备”,本质上是需要大脑神经网络做好准备。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Cici
IPE 诱导区
游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老师应该怎么教呢?
理解了幼儿通过经验学习的机制后,就不难理解:教师的角色一定不是单方面教孩子任何东西,而是想办法激发孩子主动学。
在老师安排的被动学习中,幼儿的大脑活动非常单一。无论教授的知识技能有多少,得到强化的总是与听从指令、大小肌肉运动以及记忆相关的神经元连接。只有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材料、想法和他人互动时,涉及创造力、决策、问题解决、情绪调节等更广泛的大脑区域以及更多样的神经网络才会被触发。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听上去很难实现:“主动学”完全是自发的、个人的、间接的,大人无法要求孩子主动学呀!
确实,如果孩子们对世界缺乏好奇心,试图让他们主动学习将会十分困难。但好消息是,几乎所有幼儿天生就是学习者、好奇的探索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他们与材料、想法及他人互动的渴望几乎深深刻在基因之中,成为了他们的天性。孩子们表达这种天性的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游戏”。
终于说到游戏了。
孩子们天性中对理解世界的渴望,让他们对游戏毫无抵抗力。关于游戏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我认为最直白的理解是: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游戏不能被强迫,也不可被安排。游戏的驱动力只能是来自孩子们自己。“自主”不是游戏的一种类别,而是游戏本身的内核。
如果幼儿无法自主决定是否参与,或者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行动的过程,那都不是真正的“游戏”。无论是设定了标准答案(玩法)的教师自制教具,还是教师组织和主导的数学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都不应该被冠上“游戏”的名称。它们或许有价值,但它们不是游戏。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王珊珊 冯嘉瑶
继续刚才的思路。因为孩子们有游戏的天性,教师才有“拨动孩子心弦”的可能。以游戏为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幼儿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经验过程中,塑造和强化大脑神经网络,帮助他们掌握为未来做好准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品质。
可以说,游戏是造物主馈赠的教学方式。
尽管这一教学逻辑在执行中涉及复杂的技术细节,并伴随诸多挑战,但它既植根于幼儿的天性,又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着力点,是幼儿园充分实现自身教育功能真正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是教学的真问题。
另外,还需要补充一点。虽然游戏本身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实际的游戏却存在好坏之分。
好的游戏现场是幼儿愉悦自在、专注投入,他们完全被所做之事吸引,在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全部的能力。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以后,不论幼儿的年龄大小,他们都会主动去进问题解决、反思创造等高阶思考,也往往会有丰富、积极的社会交往。而在坏的游戏现场,幼儿心不在焉、丝毫不在意细节,他们所进行的大脑活动也必然贫乏。
基于游戏的教学需要教师深刻反思幼儿的游戏状态,以确保幼儿沉浸其中为首要目标。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巴学园幼儿园 赵静
IPE 诱导区
诱导区|激发游戏的环境方案
那么,老师如何组织游戏呢?
开展基于游戏的教学,第一个关键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第二个关键是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学习。虽然“是否被激发”的决定权在孩子手上,但“如何激发”、“激发什么”的主动权却在教师手中。
激发游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提供开放、有趣但没有特定游戏想法的环境,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发起和创造自己的游戏,被称为 “自由游戏”。自由游戏崇尚的是幼儿的自由意志。它可以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帮助教师看见幼儿的兴趣。
自然环境是激发自由游戏的首要环境。自然环境中的一切,上至星空、云朵,下至蚂蚁、蚯蚓,无论是季节的更替还是生命的生长,都在吸引着幼儿上前触摸、摆弄、观察、探索。大家熟知的“安吉游戏”,其实本质上也是用环境(安吉材料)激发幼儿的自由游戏,尤其是大肢体自由游戏。
但自由游戏不好把控,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意义有限。让孩子玩上游戏只是一个开始。幼儿园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增进幼儿对周遭世界广泛、深入的理解,并确保幼儿获得各领域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以系统、有组织的方式来开展基于游戏的教学工作,需要的远远不是放手、信任,或者把孩子带去大自然里那么简单。
这就需要另一种激发的方式,即提供蕴含教学意图的特定游戏的环境,让孩子们被环境吸引(自主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玩教师发起的游戏(自主探索),被称为“引导性游戏”。引导性游戏环境是教师为了激发孩子玩特定的游戏而创设的,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组织、开展引导性游戏,是老师支持孩子持续、全面、深入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彭姣姣
诱导区(Immersive Play Environment, IPE)就是一种引导性游戏环境创设方案。其核心在于通过有组织的空间和材料,引发幼儿参与特定的、蕴含教学意图的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关于特定事物、特定领域的探究和学习。
2019年,受到日本幼儿保育之父仓桥物三先生“诱导保育”思想的启发,我创造了“诱导区”一词,用来讨论瑞吉欧教育理念中“邀请”(invitation)和“激发”(provocation)幼儿学习的环境。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诱导区”作为一种有效激发游戏的环境创设方案,其理论和实践根植于中国学前教育的土壤,适应中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期望。
“诱导区”真正试图诠释的,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诱导”思想。优秀的教师必然是循循然善诱的引导者、支持者。只不过在幼儿教育领域,因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性,教师需要通过环境来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罢了。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苏南 陶自然
诱导区该怎么做呢?我想通过诱导区游戏环境创设的两大核心法则来阐述:
吸引力法则
游戏应出于幼儿的自主选择。因此,吸引力法则首先要求环境具备极大的吸引力,让幼儿几乎迫不及待、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虽然环境是教师布置的,但幼儿却有一种“老师懂我!”“老师知道我喜欢玩这个!”的感觉。这种毫无强制感的吸引力,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前提。
此外,游戏需要幼儿自主探索。因此,吸引力法则还意味着,环境要能够持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考,让孩子越玩越觉得好玩,而不是玩一会儿就没有下文了。
这要求教师在设计环境时,不只是提供单一选择或限定一个固定答案,而是营造一个能够引发多样化思考的环境。对低龄幼儿而言,这种持续的吸引通常通过空间和材料的丰富多样来实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还需通过增加概念化思考和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乐中逐渐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淄博市张店区世纪花园幼儿园 郑子媛
诱导力法则
作为一种引导性游戏环境,诱导区要能让幼儿自发地理解和参与教师引导的游戏。诱导力法则要求环境布置做到一目了然,使幼儿通过简单观察便能迅速明白该如何参与。每个诱导区都清晰地引导幼儿做一件具体的事。提供的材料要使幼儿能够沉浸于游戏中,有章法地探索而不是瞎玩。
另外,诱导区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吸引幼儿参与的游戏须经过教师有目的地反思,符合幼儿当下的发展需求。
如果说「吸引力法则」体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即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自发参与,并在体验中进行思考;那么「诱导力法则」对应“启”和“发”,意味着环境中包含推动幼儿在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取得进步的巧妙安排,使其在游戏中自然成长。
重庆市山谷四季森林儿童中心 媛媛 Andy
一个我被问到过多次的问题是:“诱导区”和“区域”有何不同?
说实话,“区域环境”并不是一个有着一以贯之的教学思想和环境创设策略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园所、不同类型的区域环境呈现出很大差异。但总体而言,二者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儿童视角。只有教师充分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兴趣、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并站在儿童的角度共情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才能让布置出来的环境满足“吸引力法则”和“诱导力法则”。
至于诱导区与你正在实践的区域环境有哪些具体差异,则请大家根据下面讨论的诱导区环境创设的三大关键步骤,结合自己的区域环境创设实际情况去比较:
确定教学意图,创设游戏环境
环境创设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意图”——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兴趣、当前发展水平和近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明确希望幼儿通过做一件什么事来获得哪些学习。之所以称之为“教学意图”而不是“教学目标”,是因为诱导区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过程,而并不期待幼儿通过一次游戏实现某个具体目标。
基于此意图,教师在环境创设时遵循吸引力法则和诱导力法则,有意设计能吸引幼儿持续参与的空间布局和材料选择,激发他们自主地探索。这里涉及到的具体要点包括空间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引导性与胜任感、边界感与规则感,还有材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引导性与胜任感、感官性与开放性、收纳整理与回收。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jojo
观察游戏过程,分析发展水平
创设好环境以后,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语言,密切关注幼儿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展现的学习品质、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思考。
然后,基于幼儿实际的游戏过程,教师反思幼儿的游戏状态以及游戏兴趣,包括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学习发展方面的需求。
思考如何改进环境和推进发展
基于对游戏现场的观察和反思,教师可能会发现,现有诱导区游戏环境在空间、材料方面可能有不符合儿童视角的细微之处,有不满足吸引力法则和诱导力法则的地方。
教师也可能从幼儿的游戏中敏锐地捕捉到新的探究线索,产生推进当前探究线索的具体想法,或者发现有必要为幼儿提供的其他方面的支持(师幼互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家园沟通等)。这些思考都是下一步教学、下一个诱导区环境创设的起点。
在这样持续循环的过程中,教与学就实现了有效互动。以上每一步,我都研发了对应的工具,帮助教师切实落实下去。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巴学园幼儿园 崔静
IPE 诱导区
幼儿园教学的三个界面
最后,有必要谈一谈幼儿园教学的三个“界面”:教师界面、幼儿界面和家长界面。
长期以来,“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只是“口号”,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落实,甚至在很多园所看来是根本无法执行的。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儿童的游戏存在认知上的误解,另一方面是一线老师普遍缺乏系统的游戏组织技术。此外,游戏的教育成效往往缓慢且隐性。组织游戏的教师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还要具备解读幼儿成长的能力(孩子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种种原因就导致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即便是专业人士,对游戏的价值也往往认识不足。许多幼儿园和教师希望及时地向家长和社会展示立竿见影的成绩,但却在实际计划中不断挤压幼儿的游戏时间,反而失去了通过游戏帮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机会。
深圳市龙岗区公园大地第一幼儿园 唐梁璟 陈惠霞
为了将游戏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我们需要把基于游戏的教学工作理解为三个“界面”,分别针对幼儿、教师和家长三个幼教的利益相关方。
下图或许能够解答教师和家长对以游戏为教学方式的困惑与质疑:
教师界面关注的是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职责与环节。
教师需要以教学意图为起点,通过环境创设来吸引幼儿参与游戏。随着幼儿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对其行为进行观察,与幼儿互动,敏感地捕捉关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反思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游戏状态,并据此组织教师主导的活动或设定新的教学意图。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关心的是幼儿经验的过程,因为经验的方式直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连接。
然而,教师自身的工作无法单独形成一个闭环,还让需要孩子参与进来,即幼儿界面。幼儿界面是孩子们好好玩游戏,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然他们也会进行一些和教师的互动、参与一些活动。
幼儿界面对教师界面和家长界面的良好呈现至关重要。
重庆市山谷四季森林儿童中心 彩虹 秦玉林
一方面,是因为当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时,教师才能观察到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而当幼儿无法参与到游戏中时,教师便有机会反思和调整创设的环境。
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幼儿以复杂的方式去经验,他们的大脑才会越来越灵活,家长界面才会更“好看”。
家长确实会关注幼儿获得了哪些经验,但家长界面核心的内容是幼儿的阶段性的成长结果和发展。教师需要在专业的、基于游戏的教学基础之上,将幼儿的进步和成长反馈给家长,从而建立家长对游戏教学的信任。
宁波市镇海幼儿园 莉雯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本文的关键要点:
幼儿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
经验建立和增强神经元连接;
能力是神经网络运作的外在表现;
游戏是促进孩子经验的最佳途径,也是跨领域学习的不二之选;
游戏需要由环境激发,诱导区是激发幼儿沉浸游戏的重要教学策略;
教学就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不断激发和回应孩子的过程。
总而言之,游戏才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将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仅可行,而且应该成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核心。
加星标,幼教不迷路
推荐阅读
专业纯粹的幼教支持
版权声明
本公号内容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合作|其他事宜
kevin@earlyyearsinternation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