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横人,虽然我离开六横岛生活二十多年了,我的户口依旧在六横,我的身份证上的地址依旧是六横的老家。离开六横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之前在东港和沈家门住了十几年,也在定海老城区生活过六七年,现在依然住在定海区,长峙岛也属于定海区。
六横岛虽然也属于普陀区,但毕竟孤悬海外,作为一个舟山本岛的外来人,对普陀人或定海人的身份并没有特别的感触。我们在哪个区都是外来人,虽然我儿子已经是定海人了。
周一早上坐公交上班,第一班驶离长峙岛的公交车是33路,六点十分。现在的季节,到公交站时天空才蒙蒙亮。我到公交站时,已经有个带着大包小包的老太太等在那里,正在跟另一个老太太聊天。从她们聊天的内容可知,带着行李的老太太跟我一样是六横人,准备坐最早一班的33路到临城再转公交去沈家门墩头码头回六横。问她为什么不从长峙岛的码头走,要兜个大圈子从沈家门走?答按她的年纪(盲猜应该是超过了70周岁)从沈家门坐船回六横是免票的,从长峙岛坐船回六横需要买全票。
从长峙岛到六横岛的船票是25元。也就是说老太太大冬天一大早起床,倒两班公交穿过半个舟山回六横就是为了省25元钱。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老太太“没苦硬吃”,但我还是很佩服那一代人,特别节俭又特别能吃苦,尤其在自己越接近他们的年龄越是心有戚戚然。在舟山生活过的朋友都有感觉,定海和普陀两区人民因为各自不同的谋生方式导致的文化差异很大,两边居民本来就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这点对我们这些做过房地产行业的人来说感觉更加明显。如果不是投资目的,定海人绝对不会跑去普陀区买房的,反之也一样。当初舟山市政府新址选在临城,也有把两地人民拉拢在一起的意思,但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前几年我做过一个大概的统计,就是在临城买房的人中,定海人和普陀人的比例,大概是9:1(现在这个数据不知道变化怎么样),因为在普陀人眼里,临城还是属于定海区。之前我的朋友朱慧道有段时间在琢磨换房,我建议他买到临城来,结果他的回答是:“我一个好好的普陀人,为什么要去当定海人?”搞得我一个六横人苦笑不得,普陀人自有他的骄傲。
话说回来,虽然官方还是想把两边人民往中间拉一拉,两地多融合,但很多政策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接纳普陀人。长峙岛的码头虽然有通往六横岛的航班,但在优惠政策上并没有统一。如果也能执行墩头码头一样的优惠政策,六横的那个老太太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最终,还是把普陀人往普陀推。
另外,再吐槽一个事情,前几天舟山市美术馆开馆,这是海报:
海报里有两个小细节,一来美术馆地址写的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红山路615号”。那么问题来了,建在鲁家峙的美术馆连地址里都不写鲁家峙,是因为“鲁家峙”不配拥有姓名吗?也就现在手机里都有导航,不然谁知道红山路615号?二来美术馆的名字叫“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普陀区)”,是因为普陀区本不配拥有吗?
不过想想也是,但凡前缀是“舟山”开头的公建基本都规划建在定海区,这似乎有点对普陀区普陀人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