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谈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理财观

文摘   2025-01-18 16:04   浙江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的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金融的本质。”于是大家纷纷七嘴八舌一番,但是睿智的老教授总是轻轻摇头。最后,老师一语定音:其实没这么复杂,所谓的金融,其本质就是“钱生钱”。


这就引发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目前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大环境下,我们究竟应该有着怎么样的理财观?我个人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理财观应该有较为本质的区别。年轻人,充满活力,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干劲,对未来充满希望,则其理财方向可以大胆一些。当然,首先要依靠节俭,省下一定的本钱,否则所谓的理财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的口号。香港理财大师陈作新先生所著的《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其文深入浅出,且配有不少生动的图表,余读之深以为然。他认为年轻的时候应该激进些,特别是配置激进产品的比例可以大一些。当然,老祖宗的古训是历历在耳的,所谓“财不入急门”。现在的年轻人冲劲是有了,很多非常迫切,今天进去,第二、三天就要求赚大钱,这个明显是不现实的。再者,年轻时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某种程度上来说,年轻时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比积累金钱更重要。


好了,等到中年以后,特别是50岁以后,我们认为其理财观应逐渐转入保守。换句话说,你的激进型的比例应该大幅下降。陈作新先生在书中说道,这个时候是应该考虑给自己养老的时候了。当然,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一代人,主要是指6070年代的人,小时候都吃过苦,骨子里是比较节俭的,不会大手大脚的浪费。所以这个时候,应该以守住现有财富为主,尽量不要去冒险。再者,冒险需要激情和旺盛的精力,这明显不利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我觉得不用去看不起银行理财的利息,因为这个利息是随行就市的,当大环境不好,赚钱变的困难时,利息自然下降;而如果大环境复苏,这个理财的利息自然而然会提高的。


人的一生是复杂多变的,只有制订了一定的计划,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乡愁供销社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广告推广,特此声明,不再重复提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