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往事|八九十年代音乐发烧友的听歌神器

文摘   2025-01-07 16:01   浙江  

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发烧友”也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记得初次接触音乐器械,应该是父亲某日带回了一个收录一体机,宣称用掉了200大元。这在八十年代初可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记忆中,应该是一台银色的机器。其收音功能不值得一提,也就能收听吧,中间会夹杂着“滋滋”的电波杂音。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卡带功能,可谓是幼小的我的“音乐导师”。尽管父亲一再宣称,这个机器对我来说只能用来听英语磁带,当然我也确实听了不少英语磁带。但在烦杂的学习之余,我因此接触到了令人惊艳的邓氏唱腔,以及传唱于大街小巷的《香港之夜》、《在水一方”等经典歌曲。尤其是歌词和旋律,令当年的初中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还有著名的日语歌曲——酒井法子的经典。这台简易装的收录机,伴随我度过了最初的音乐发烧友生涯,可谓是功不可没。由于听歌很多,所以我对一般歌曲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这名小“发烧友”由于学业优良而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临行,父亲把我送到上海,他听说国际金融需要反复练习听力和口语。于是父亲带我在上海某商场购置京华牌播放机一台。这是我自主拥有的第一台播放机,他的体型比我家的收录一体机小了约一半,惜乎还是很大,不能称之为“随身听”。这台机器基本用来听英语磁带了,由此我的听力和口语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面对心心念念“walkman”,我依然束手无策。机会终于来了,由于我获得了二等奖学金一次,父亲大喜,来信勉励。信中称:他将去香港出差,问我有什么需求。我马上随棒而上:要求爱华walkman一台。不久以后,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随身听到手了。银色的爱华,音质相当的棒。再加上同宿舍广东同学有许多粤语磁带,我经常借来听。由此我才真正接触到了当年风靡一时的港台流行音乐。尤其当年的谭张之争、四大天王。抛开争端不谈,他们的音乐是各有特色的。而达明一派、beyond的音乐则给人以血脉贲张的感受,令听者完全沉浸于作品的诉说中。说到粤语歌的发音,除了感谢室友的指导以外,我觉得陈慧娴的发音最为标准。秋日的人大校园里落叶缤纷,我骑着自行车,听着walkman播放的音乐,确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和值得珍藏的记忆。再后来,父亲又送给我一台黑色的爱华,银色的好象被收回去了。这台黑色的爱华与我相伴至今,前几日还在杂物间的书架上看到他。也不知道这老伙计,如今尚能饭否?



电子产品的更新,其迅猛程度可谓是日新月异。毕业到深圳之际,已听闻现在有传说中的CD机。惜乎刚毕业的学生,囊中羞涩。忽一日,工会发放购物券1000元,怀揣之直奔商场,当场拿下心心念念的SONY随身听CD机一台。并于东门步行街购置盗版CD若干。当时是1994年下半年。这台CD机又伴随我度过到深圳的最初岁月,听着音乐,我似乎忘却了孤独。也曾陪我苦战注册会计师考试,最终由于审计学未过而功亏一篑。而今,这台机器也在压箱底的某处安躺,待过几日装上电池试他一试。



时间过得飞快,在工作与出差中,我迎来了1996年。那日,听说山姆会员店新开业,于是我随公司同事同去看热闹。眼花缭乱之中似有冥冥天意,我一眼看中了一台松下音响。四件套加上两个音箱,报价大约是8000元,这在当年是三个月的工钱,我记得他的全称是PanasonicVCX918组合音响。我于是咬牙拿下,当然后几个月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这台机器到手以后,放音乐的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其混响和低音效果即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优秀的。再者,他还是一台VCD机,于是一到晚上,年轻的同事们纷纷涌入我的小房间,彻夜观看经典影碟,比如著名的《大话西游》系列。第二天,人们顶着发黑的眼圈,打着大大的呵欠上了班车,一边还要互相揶揄:“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台当年发烧级别的音响跟随我搬家四次,每次的拆卸都非常麻烦,但他还是稳稳的占据了我家的一个角落。再后来,“发烧友”成家、生子、工作、挣钱养家、小孩考高中、大学……他再也没有时间去“发烧”了。而这台音响就在角落里默默的伴着他,偶尔播放一下音乐。直到最近突然有一天,放音乐的时候音质明显出现了异常,感觉就是音乐和人声不协调。于是剪去氧化的线头,重新接上,还是不行。许是受潮了,开机播放半个小时,按出各种声音效果,这台机器竟然又奇迹般的恢复了。



清亮的高音和深沉的重低音回荡在整个客厅里,“发烧友”觉得是时候重拾听音乐的爱好。当年的一幕幕又不断重现眼前,仿如昨天……

乡愁供销社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广告推广,特此声明,不再重复提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