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一向活泼好动,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的游戏是他们最常玩的,但有时候他们也会消停下来,做一些安稳的游戏,棋类游戏就是其中一种。特别是夏季炎热时节,孩子们会寻找一处蔽日通风之地纳凉,这个时节最好的游戏当属下棋。杜甫曾在一首诗里描写了长夏之时,幽静江村里“老妇画纸为棋局,稚子弯针做钓钩”的场景。
棋类是人类发明的最好的玩具之一,人们对棋类游戏的爱好仅次于球类,古今中外概莫如此。棋的种类有各种各样,其共同特点是游戏者都需面临一副棋盘对阵,手执棋子在棋盘上起落、进退、攻守,属于动脑型的智力游戏。各种棋类游戏规则不尽相同,有简单、复杂、粗浅、高深之分。像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已发展成为世界级比赛项目。而有些棋只需随手就地画出棋盘,捡些小石块、碎瓦碴、坷垃头当做棋子,便可席地而坐执子对局。孩子们学习棋类游戏都是从这些简单的开始的,一步步走向了高级。这些简单的民间棋类游戏,曾在咱们济宁城乡广为流传,回味起来还是蛮有趣的,以下几种棋都是我们那代人幼时常玩的,不知你是否还能否记得。
1、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可算是最初级的一种棋,游戏中连棋子也不用,参与游戏的小孩只需在平地上各自画出一方田字格,就可开始游戏。游戏虽然简单,可也具有竞争性,那就是按传统的“包袱、剪子、锤”猜硌,谁赢了谁就可以在棋盘中写字,即把天下太平四字依次填写在空格里。但不是一次写完,每赢一次只能写一笔,谁率先把字写完,就算取胜。说是初级游戏,但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他要认识这几个字,并且会写,还要知道笔顺。对此类智力游戏,大人们挺支持的。在游戏规则指导下,五、六岁的孩子不用大人强求,小伙伴们互教互学,不知不觉中就识了字、写了字,并有了笔顺的概念。孩子玩得很兴奋,挥动手臂“包袱、剪子、锤”一阵对决,然后拾起粉笔或木棒一笔一划笔写字。如果谁的手气好,四个字十六个笔画很快就写完了,他会骄傲地承让对手,说:这还不算赢,咱们继续来。接着他模仿老师批改书法作业形式,每赢一次,就在方格边角画上一个圆圈。直到把田字格各个角落都画满圆圈,才算取胜。顿时又增强了游戏的刺激性和兴趣。
文章作者自制作泥塑作品:玩“天下太平”游戏的儿童
2、憋死牛
“憋死牛”棋的级别略升高了一些,开始使用棋子。但每人仅两枚棋子,全盘共四个子,在一“区“字型棋盘里对阵。区字型棋盘右侧的开口处画了一个圆圈,算作陷阱,不允许通过,棋子只可沿其它直线、斜线行走,每次一步。确定出开局次序后,开始走棋,按规则只能先走非陷阱端棋子。因为整个棋盘只有五个交点可以落棋,四个棋子已占据了四点,只剩中间一个空点;先走棋者只要把陷阱端棋子往中心点一放,对手便一下就被憋死,无路可走,这样下棋就无意思了。所以,规则规定只能先走非陷阱端棋子,为对手留下活路,满盘皆活。至于后期的博弈中谁会失手就不一定了。走棋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谁个稍不留神,便会一下被堵死,立马输棋。这就叫做“憋死牛”,棋名由此而来。
3、鸡毛蒜皮
“鸡毛蒜皮”被命做棋名,叫人好生奇怪,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孩子们认可了前人的发明,一代代传承着这个游戏。鸡毛蒜皮棋棋子的数量增多了,对阵双方每人四个子,并且可以利用规则杀掉对方棋子。它的棋盘是有九个方格组成的十字形,共有二十个交点。每人四个棋子的原始位置,在自己面前方格的交点上。双方按次序交替走棋,走子时口唸“鸡毛蒜皮”四字,手持棋子踩着交点连走四步,可以按棋盘线路直行或折行,当第四步正好踩到对方棋子时,便可把对方棋子吃掉。先把对方棋子全部吃光者为胜。棋局变得不再那么简单,走棋时必须学会谋划棋路,孩子的头脑得到了锻炼,增长了心智,逐渐懂得了随局势变化采取对策,博弈兴趣更加浓厚。
文章作者自制作泥塑作品:玩“鸡毛蒜皮”游戏的儿童
4、走十子
“走十子”棋,棋盘长、宽均为九格,双方各十个棋子在底线交点上排成一字长蛇阵,用两种不同的材质,或颜色,或大小区分队伍。开战后交替走子,每次可走一格或多格,只许沿直线前后进退,或左右移动。当在一条直线上能把自己的两个棋子紧逼对方一个棋子时,便可吃掉对方棋子。这有点像现在还流行的“五子棋”,五子棋是五连子时才吃掉对方一个棋子,济宁的走十子只需两连子即可,当杀的对方形不成战斗力时就算取胜。棋局战场足够大,投入兵力足够多,厮杀起来得费一番功夫。下棋的孩子也不再是以前六、七岁的小毛孩了,学会了思考,他们手托下巴静观棋局,心中谋划好一定招数后,便调动兵马纵横驰骋,杀向对方。有人误把棋名叫做“赱四子”,这都是济宁方言造成的错。如果叫成“走石子”还差不多,孩子们都是随手抓来些小石头做棋子的。
5、挑挑夹夹
“挑挑夹夹”——棋盘由十六个米字格组成一正方形主棋盘,主棋盘一端连接一半圆弧,在主棋盘和半圆弧的对称线上再画出有四个 三角形组成的菱形,形成整个棋盘。游戏规则是;双方各在自方边线摆九颗棋子,棋子可沿纵线、横线、斜线直行,也可沿弧线行走。对弈时,双方都可以抓住机会,采用“挑”或“夹”的方式消灭对方棋子。“挑”——即在出现对方两个棋子在一条线上,并且正好中间空一子距离,两端又不紧靠自己棋子的机会时,我方就可用一子直驱对方两子中央,一举挑杀对方两子。"夹"——即在对方出现孤独一子,又无其他子保护时,我方可调动两子去夹击消灭该子。这就是“挑挑夹夹”棋名的来历。不尽如此,而且游戏规定:在挑或夹掉对方棋子后,便可马上补充自己相应数量棋子。就像真的战局,既消灭敌人,又壮大自己。棋的战斗趣味最吸引男孩子,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们,课余时间总要抽空杀几盘。棋具不用花钱去买,不用随身携带,小伙伴一商量,你去捡棋子我来画棋盘,一场智力战斗游戏迅速展开。如果不是大人喊着吃饭,总要玩到昏天地黑。“挑挑夹夹”棋由何人发明,又何时开始流行于济宁已无法考究。但现在这个结构巧妙、章法严谨、趣味盎然,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棋类游戏正面临消亡危险,真是十分可惜。真希望有电脑高手编制软件,开发此棋游戏,千万别让前辈人创造的好玩意丢失了。
想咱们济宁乃至全国各地这类民间棋类游戏还很多,不仅孩子们爱玩,大人也很爱玩。这都是前辈人的发明创造,想那些发展成国际级比赛的大棋,也是由此而起原的。儿童游戏是小孩子的事,其发展变化既显现着各个时代孩子们成长的状态,也显现着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变化的脉络。有些则归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