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振鲁:浅谈大禹文化的特点

文摘   2024-12-15 15:54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兖州天杰地灵,物华天宝,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碰撞、交织、绵延,历久弥新。优秀的大禹文化以其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平静而舒缓,灿烂的文化感,让人感动而震憾,底蕴的深厚感,让人敬畏而自豪。

大禹文化,就是大禹治水、治国精神。即大仁、大智、大勇精神,其主要内涵是亲民德政的民本思想,不怕被诛的担当精神,因势利导的科学方法,过门不入的职业操守,躬身垂范的美德品质,极具独创性、独特性,多样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

大禹文化的独创性。大禹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伟大而又最亲切感人的帝王形象。大禹生活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史记》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大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农田被淹,家园被毁,人为鱼鳖的水害,顺应自然规律,结合山形水势,开疏不堵,救百姓于水患,解部落于危难。《史记·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历经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成功,成为劳动英雄,水利专家,道德典范,中华人文始祖。

大禹科学治水,按照水之运行规律、水之本性,因势利导疏水,把四海当作蓄水的大坑,故能大功告成。《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成为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公元前2069年,大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史称涂山之会,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正式建立。国号夏,都城阳城。公元前2068年,大禹划分九州,铸造九鼎,象征九州一统,夏朝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济河惟兖州。

兖州作为地理概念出现在大禹治水事迹、大禹文化里。大禹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开疏弃堵;大禹挺身而出,不畏险阻,坚忍不拔,无私奉献;大禹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率身垂范,以身作则等,构成大禹精神。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血体力,终成大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的民族精神。大禹疏九河,分九州,铸九鼎,建夏朝,立国号,亲民德政的开创精神,形成了大禹文化的独创性。由此开始,大禹受到了历代人们的尊崇和顶礼膜拜,中华文明逐步发展壮大,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禹文化的独特性。大禹文化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一个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话。他强调要识别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告诉人们要注意世间人和事的特殊性。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由于遗传、出身、教养、经历等等的不同,人们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哪两个人的环境完全相同,因此也没有哪两个人的性格完全相同,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个别的。

典型环境产生典型性格,产生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大禹生活的环境,洪水严重。如《尧典》所说汤汤洪水”“浩浩滔天。《史记》所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洪水时间长。《史记》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洪水泛滥面积大。《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大禹生活的家庭,《史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大禹父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乃殛鲧羽山以死。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尚书·虞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禹因治水成功受舜禅让而帝。

由此可知,禹出生在帝胄之家,五世有三帝,禹受舜禅让而帝在帝位,三世曾祖帝颛顼在帝位,五世天祖黄帝在帝位。

《孟子·告子下》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舜是禹的杀父仇人,是禹的主子,又是禹的贵人。《史记》尧崩,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命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尚书·益稷》涂山氏女生子启,禹过门,闻启呱呱而泣,不入视之。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大禹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跋山涉水,百折不挠,舍生忘死,表现了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大禹移孝作忠,公而忘私,躬身垂范,体现了为国为民的精神风范。

典型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产生典型性格,产生了这一个《史记》中的大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大禹治水治国,履行美德,率身垂范,保持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作风,赢得世代人们的尊敬爱戴,成为文化产生的母体和创作源泉,产生了独特性的大禹文化。

关于古代洪水的传说,许多国家都有,大概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确实有过这样一种全球性的洪水灾害,所以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才都有这种大同小义的神话传说。

全世界各地的神话体系中,有1200个文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其中有详细记载的传说有50多个。不乏希腊、玛雅、印度等这样的重要文明,其他文明的传说也大都相同,都是神为了惩罚世人降下洪水。

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山海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中国神话和世界神话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他神话里人类不是逃跑就是灭亡,只有我们华夏民族是把大洪水给战胜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禹治水神话在世界治水神话史上写下最辉煌的一页,大禹治水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独特的这一个。大禹建立的夏朝,开创了人类社会新纪元,开启了由原始社会走向阶级,由部落走向国家,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里程碑式的新时代,大禹作为国家始祖,对中国历史中国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对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大禹文化的多样性。大禹是史前时代传说中的帝王,姓姒,名文命。关于当时大禹出生地,治水地,分封地,在位时间等,无文字记载,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加之大禹治水时长面广,各地文化差异明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年代统治者的推崇,其它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大禹文化的源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大禹治水,文化滥觞。大禹治水的事迹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青铜礼器遂公盨的铭文上,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最早记述大禹治水事迹、大禹文化且相对比较完整的文献当属《尚书》。由此衍生出多样性的书文化、诗文化、建筑文化、书法文化、绘画文化、雕塑文化、地名文化、民俗文化等等,汇泉成河,多姿多彩,代代相传。如民俗文化,大禹号令全国施行统一的历法,俗称夏历,也叫农历,至今使用;地名文化,大禹治水分封的兖州,一名(鸣)惊人,历经4000多年的沧桑,名扬天下;治水文化,大禹开创的疏水法至今用于河道治理,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最为华彩的一章。

言为心声。对洪荒之力最有话语权的,当属大禹。从洪荒时代走来,与洪水肆虐博弈,堵不如疏的治水哲理和与天争命的无畏精神,闪耀在大禹带领百姓与一场场洪水的搏斗里。

《尚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自禹之子启祭禹开始,历朝历代均有祭祀。从中国最早的《尚书》、《诗经》,圣贤孔孟,历代君王到文人骚客,坊间邻里,盛传大禹不但是治水的高手更是治德的楷模。

《尚书·虞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满自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有大禹治理沣河的诗句: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诗经·商颂·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诗经》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商颂5篇,凤毛麟角,皆是殷商后代祭祀其先祖的乐歌。其中2篇有歌颂大禹的诗行,殷商后代是把大禹作为商的先祖来祭祀歌颂的。

孔子赞美大禹治水的功绩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孟子颂赞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以四海为壑……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屈原《天问》曰: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之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李白《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大禹文化是丰富的历史遗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命源泉,我们要保护维护,传承光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的大禹文化,用大禹文化激励我们成长,提高精神境界,推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使我们更加自豪和信心满满,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历史进步。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 狄振鲁, 19563月出生于兖州城内狄家街。中共党员,中文本科。曾在甘肃省文县上山下乡,在水利电力部五局当工人,电大教师。在兖州日报社干记者编辑,评聘副主任编辑。曾任报社副总编辑,曾任兖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爬格子,笔耕不辍,采写发表稿件数百篇,字数几十万。有的新闻稿,论文,诗歌,散文等在《光明日报》《瞭望周刊》《工人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农机报》《中国电大报》《语文报》《教师报》《少年文史报》《新闻导刊》《山东经济报》《济宁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数次获中国县市报好新闻三等奖,数次获山东省好新闻三等奖、新闻论文三等奖。被评为水电五局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投稿信箱:whjnwgzh@163.com 
联系电话:13792310728


文化济宁网
宣传济宁,展现济宁丰厚的文化,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合作:137923107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