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林则徐确实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爱国主义丰碑,值得永远纪念,适逢林公诞辰210周年之际,我有幸与林则徐五世嫡孙凌青先生凭吊林公墓,以缅怀爱国者的业绩,告慰爱国者的英灵。
虽临初冬时节,八闽大地仍是秋风送爽,天朗气清。说来也巧,那天清晨起来,就见天空阴得很浓。我们乘车前往林公墓。不多时,天公有意,细雨沙沙,车窗外,大地笼罩在濛濛之中。
林公墓座落在榕城北郊马鞍山村金狮山麓,墓正对五凤山。墓前没有翁仲,没有神道碑,只有青山作伴,绿水潺流。整个墓地掩映在绿树丛中。1850年林则徐赴粤途中病故普宁,后归葬于此。林公墓为三合土建筑,宽13米,进深20余米,上下为四层台,台基上竖有一块碑刻,横书“五凤来翔”四个楷书大字。每字约有一米见方。墓前两侧有石狮子一对。唯一值得炫耀的是一幢御赐碑和一幢祭文碑。在墓前举行祭奠仪式时,雨“扑嗒扑嗒”下着,点点入地的雨水,沐浴着大地、青山、绿树、鲜花,晶莹的雨珠在老榕树的枝叶上颤动。雨水从人们的脸颊掠过,大家肃立着,耳边只有飒飒风雨声。
林公一生奔波,沉浮宦海四十年,任职十四省,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就连我们济宁也留下了他的足迹(1831年林则徐在济宁任职河道总督)。尤其是林公在虎门销烟中的爱国壮举和反侵略战争中建树英雄业绩更是名震环宇。当年林公做出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而今一杯黄土,芳名永驻人间。
1995年11月5日在福州林则徐墓前与凌青(林墨青.林则徐五代嫡孙.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先生合影
我徘徊在林公墓前,向同来凭吊林公墓的凌青先生问到:“平时来瞻仰林公墓的人多不多?”凌青先生说:“这个地方是福建军区司令部机关所在地,所以墓地保存完好。许多来福州的人想来拜谒林公墓,却很少有今天这样的机会。”凌老指着林公墓对我说,林公为官一生,廉洁自律,告老还乡,当时在福州的官阶最高,位居封疆大吏。但他的养老之处,不是达官贵人聚居的三坊七巷,而是贫民百姓居住的文藻山。林公出生于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靠教书为生。林公小时候就生活在贫民百姓之中,深深了解穷苦人的生活,他虽然身居高位,也没有忘记百姓的疾苦。所以他身后的长眠之地,也不是什么豪华的陵墓。
凌老说,林公一生生活检点,没有什么三房四妾,陪伴他终生的,只有他的结发妻子郑淑卿郑太夫人。林公夫妇就合葬这座墓里。其实林公墓是一座林则徐夫妇及其父母兄弟六人合葬大墓。我从墓前的碑文中看到,确实是这样。
凌青先生原名林墨青,年已七十二岁高龄。老人身材不高,步履矫健,蛮有精神,透过眼镜后那深邃的目光,从言谈举止到内涵外露的气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资深阅广的老人。凌青先生早年担任过毛主席的英文秘书,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曾任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前几年老人家从联合国卸任回来。曾在对外友协工作。改革开放后,任职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历史竟是这样的巧合,就是面前这位瘦小的老人,代表中国政府将1997年收回香港的文本递交联合国。香港,这个一百多年前被英帝国强行掳去的“东方之珠”,历经世纪沧桑,即将回归祖国了。面对一洗国耻的“一九九七”每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良知的中国人怎能不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倘若九泉之下的林公有知,该是多么的欣慰!
2005年8月30日在北京林则徐研讨会上与凌青先生合影
凌青慈祥和蔼,平易近人,谈笑风生,仍不失外交家的风范。凌老曾祖父乃林则徐次子林拱枢。林拱枢自幼刻苦攻读,耳濡目染,无不受林公教诲。他曾任山西汾州府知府、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任内清正廉洁,勤于政事。凌老擦了擦充满水气的眼镜,语气心长地说:“我们林氏家风一脉相承,世代严遵祖训,严守家教。尤其是要教育子孙后人勤奋刻苦,不可追求物质享受。要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面对这静静无声而又朴实无华的墓地,我想起几天前林则徐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的一则消息:拟定在美国纽约竖立一座林则徐铜像。这是美籍华人黄克锵先生倡议并得到广大华人支持,集资筹措的。不久这尊将要屹立在美国纽约的林公铜像,将向全世界宣告:林则徐的精神,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雨还在下,已是毛毛细雨。墓前的卵石小径被洗刷得分外明净,空气中散发出格外的清馨。我邀凌老在林公墓前留影,凌青先生欣然应允。
林公,安息吧!待九七香港回归之日,再来告慰英灵。
联系电话:137923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