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坡:石门山

文摘   2024-12-20 11:03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济宁境内的几百座山,与数位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人发生直接联系的,首推石门山吧?石门山与孔子,与李白、杜甫,与孔尚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石门山

石门山位于曲阜市石门山镇。为什么叫石门山?因两座山峰对立如门,故名。《论语·宪问》载:“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一大早,子路揉着惺忪的睡眼入鲁国城门,守门问:“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昨天我们都住在了石门山。”守门人说:“孔子?就是那个明明知道事情做不成却仍然要坚持去做的人吗?”“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留给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知其不可知难而退,事情注定是做不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谁知道会是怎样的结局?万一成功了呢?这句话最能体现孔子性格的坚韧,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中国人。一句名言与一座山发生联系,那么,这座山也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山

李白与杜甫相识于洛阳,那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第二年春上,二人携手同游,来到李白寄家的东鲁(济宁)。在济宁游览了大半年后,秋天,二人分别,杜甫要去长安,李白要下江南,分别的地点就在石门山。其时“竹溪六逸”之一的张叔明正隐居石门山,张明与李、杜二人关系都不错,所以二人同到石门山来,一则赏石门山秋景,二则为了会友。临别时,李白饱含深情,题赠杜甫一首诗:

鲁郡东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石门一别,二人再也未能谋面!

 

含珠亭,传为李白杜甫话别处

九百多年后,石门山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

三十岁那年,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隐居石门山,完成《桃花扇》初稿。三十七岁那年,孔尚任交了好运——遇到康熙皇帝。孔尚任少有文名,可惜考中秀才后屡试不第,始终未能踏进举人门槛,无奈捐了钱粮,成了国子监的一名“捐纳生”(其实也就是个名分)。这年冬天,康熙到曲阜祭孔,学识满腹的孔尚任担任康熙御前侍讲,深得康熙赏识回到北京后康熙大帝立即任孔尚任为国子监博士——在全国最高学国子监当老师。孔尚任可谓一步登天。这一点,近代大儒梁漱溟先生的经历似乎与其相似。梁漱溟报考北大落榜,却因为蔡元培先生的赏识而做了北大的老师。后来孔尚任又做了别的官职,任职期间完成了《桃花扇》二稿、三稿。1699年,五十二岁那年,《桃花扇》书成,一时洛阳纸贵,时人争一睹为快京城的大剧院,同样争相同名昆曲孔尚任一时声震天下。这年秋天,一个深夜,康熙皇帝派人找来《桃花扇》,自己挑灯夜读不过,康熙帝并非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看《桃花扇》。《桃花扇》“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触动了清统治者最敏感的神经。尤其不能让康熙容忍的,是末尾张道长的一段念白:“两个痴虫指侯方域与李香君,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看完剧本的康熙不露声色,第二年春天提升孔尚任为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不过,仅十余天,孔尚任就被莫名其妙地罢官。

清朝统治者对于孔尚任,是渥有加的,孔尚任当然心知肚明感恩戴德。但目睹的种种黑暗现实,让孔尚任心绪难平。作为圣人后裔,孔尚任是继承了孔子的“仁民爱物”思想、渴望理想政治出现的,但他很失望。不平则鸣孔尚任不畏强权,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民为贵,抒写着爱与恨。如此,孔尚任的被罢官,就可以理解了。罢官后,孔尚任隐居乡里,十八年后去世。

半山腰的孤云草堂——孔尚任隐居处

石门山还有着曲阜市唯一的一座寺庙——石门寺。石门寺始建于金代,原为道观,明朝时改为佛教寺院,可见当时佛教的兴盛。不过,再怎么兴盛,在曲阜整个县域内,石门寺始终是佛教唯一的存在,在曲阜并无第二座寺庙出现。这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圣人之乡,所见所闻的都是“温良恭俭让”孔子故里,耳濡目染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哪还用得着外道说教

石门山上下来,已是彩霞满天。带着无限的遐思,我踏上了回家的归程……


作者简介: 杨恒坡,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及文学网络平台发表。


投稿信箱:whjnwgzh@163.com 
联系电话:13792310728

文化济宁网
宣传济宁,展现济宁丰厚的文化,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合作:137923107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