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桥:漫谈嘉祥古刹龙泉寺

文摘   2025-01-08 15:42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坐落在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东方左岸假日小镇旁的龙泉寺,山上有一座年代据传为元末的古建筑寺院,位置处于山半腰,座北朝南,三面环山,风景秀丽。寺内现存碑刻15,其中明正德二年(1507年)“重修龙泉寺记”碑刻1,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并建龙泉寺天王殿碑记”1,其他多为清代碑刻。据寺内碑刻记载,明清两代时的寺院土地达百余亩,各地僧人在此受戒,信众来此朝拜,敬香礼佛者络绎不绝,时有“北慈灯,南龙泉”之说,堪称让天下佛教徒仰望的圣地。后历经战乱,原来还剩两个院落,总面积也就600平方米左右。寺院落分为东西两进院,西院为主建筑,是个四合院,正房是大雄宝殿,东院主要建筑是一座楼房。寺院里有两棵参天古柏,还有在当地比较稀奇的“木柃当”果树、五百多年的小叶女贞茶树等等。在寺庙的院落里有一眼泉,名曰“龙泉”,龙泉水涓涓细流,无论多么干旱,数百年来没有过干涸的记录;泉水被引入寺院内,通过龙头嘴流入一个圆形放生池。寺院因此泉得名龙泉寺,此山亦因此泉得名龙泉山,当地老百姓简称为“寺山”(龙泉寺山)。2012年11月27日,嘉祥龙泉寺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下便是嘉祥县纸坊镇前马市村。

龙泉寺虽然规模不大,具体始建年代待考,但是据现存碑考推算估计约七八百年。明正统年间,女僧翠月禅师在此随坛作仪,将此水命名为“龙泉”,寺院更名为“龙泉庵”。是僧尼修行所在地。据碑文记载,至明正德初年,临济宗第二十五代传人通江禅师途此地,见山势起伏犹如卧龙蓄势而起,山中有寺,寺中有泉,隐现龙天之相,便驻栖于此,并将龙泉庵更名为龙泉禅寺。至今也有约517年。

龙泉寺因为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山上又有龙泉水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太平天国时期的捻军,曾在山上围绕寺院筑有山寨,占山为王;1944年,解放战争时期,曾有200多人的国民党军队在山上驻扎;1948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在著名的羊山战役中,在青山寺惠济公殿南侧,在一处天然溶洞中,设立了刘、邓大军的指挥所,指挥了著名的金乡羊山战役,而龙泉寺也曾经定为前线的预备指挥所。

文革期间,寺院内的两棵500年以上树龄的大柏树,被红卫兵砍掉送到济宁造船。整个寺院建筑被毁。处于崩塌的边缘。前几年,附近百姓曾自发捐款,才对寺院进行了极为简单的部分修复。

2017年秋天,现任龙泉寺住持释昌道法师,经过了解龍泉寺经历与此结下善缘,在众多护法居士和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佛教协会的邀请下,决定常住嘉祥恢复建设古道场龙泉寺释昌道法师 首担如来家业,正法修行,一心弘扬佛法,本着以和谐社会,国泰民安,利益大众,为大众修学佛法有好的环境的理念,不惜辛苦,率弟子自青岛灵珠山菩提寺跋涉而来,安居在年久失修的道场,拟计划重新将龍泉寺规划建设:牌坊、山门、水电、路、寮房,围墙。先期造价约一千万。总建设规划造价共约九千万元。2019年3月8日,主持释昌道法师与十方善信、护法居士齐聚龙泉寺,共同举行见证了千年古寺重建修缮奠基仪式。目前殿堂、客堂、斋堂、法物流通处等设施已初具规模。假以时日就会让封存已久地佛教文化光大于世!让千年古寺恢复勃勃生机。

龙泉古刹重开山门以后,与青山寺,法云寺,普兴寺交相辉映,如一串宝光流彩的佛珠缠绕着青山山脉,护佑着一方百姓平安。朝颂旭日,晚歌夕阳,暮鼓回荡,晨钟悠扬,岁月深处的波澜在这绵延的山峦里守望沉淀,徐徐展开了一幅钟灵毓秀的人文长卷。

(摄影:曹百科)


作者简介: 陶成桥,男,1956年1月生人,大学文化, 山东省嘉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网》《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曾先后在《中华英才》《中国文艺》《中国作家网》《散文世界》《当代诗歌散文精品集》《中国诗歌百家精英作家》《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国典.散文大典卷》《芙蓉国文汇.第十五卷》《当代作家》《齐鲁文学》《鲁艺》《鲁地文艺作品选》《麟乡春秋》《麟乡风采》等多家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发表论文、诗词、散文、对联上百篇,并多次获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

投稿信箱:whjnwgzh@163.com 

联系电话:13792310728

文化济宁网
宣传济宁,展现济宁丰厚的文化,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合作:137923107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