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我从小就和大运河有情,和鱼台县有缘。
当年家住在济宁城南顺河门外,济宁港老运河码头岸边的我,由于沾了航运局子女坐客船不要钱的光,还在学校里读初中上学的我,趁着学校里放暑假的空,跟着客班轮船,出济宁到鱼台去游玩。
记的当年,我坐客班轮船,从济宁港的老码头启航,走老运河,过赵村,走石佛,然后从石佛村庄的南头左拐弯,顺着河道再向西走大约七八里,入京杭大运河的“梁济运河”水路航道,(此河道当年老百姓们也称作“毛河”,据说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国家动员微山湖周全地市县的老百姓,搞大会战修湖西大堤和二级坝时挖得河),客班轮船行驶在大运河上,左边是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边的“南阳湖”,右边是湖西大堤,客班轮船沿着湖西大堤一直朝南向前方开去。
我记的小时候听老辈人们讲,最早在河湖里使换用船,都是用装有带桅杆布篷的木船,在湖里赶到顶风逆行时,用粗竹杆和杉木杆制作的木篙,人在船两边过道上来回撑着前行,顺风时便打起船上的帆篷借助风力行船,到后来沿河湖岸走小道时,船工还套上纤缆绳在河边小道上拉纤绳前行呢,船工们撑船抓篙“冬天一手冰霜,夏天一身汗水,正象一首词中所言“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使唤用船是很辛苦的,到后来发展用上了水泥船、铁壳船,再后来船上安装上了12马的动力柴油机,和使用大马力轮船拖头带船队了,这时候船工们用船,就轻巧不用出大力啦。
当年人们用木船装货从鱼台谷亭的码头,走西支河到南阳水路18里路,然后走湖中心的老运河,出北堤再走60多里路的水路,到南阳湖农场处“小口门”,然后顺着水路到石佛,过赵村到济宁顺河门码头有近十里水路。据说当年1957年鱼台一带闹水灾时,好多灾民由湖西坐船到泊东逃荒要饭,还都是走这条水路从“小口门”地方下船呢。明清年间南阳镇归属鱼台县冶管辖,据鱼台县史考证记载,康熙二十七年,当时任鱼台知县的马德祯,挑挖大运河中的新河,而由“百年不泄,改为一朝宣泄”,清朝乾隆年间,鱼台知县冯振鸿,带领鱼台人民挑挖南阳岔河,引当时的牛头河泄水入南阳湖,清朝1831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职济宁都督官员,在位166天,更是严格训练运河水兵,整饬严格运河官员队伍,并以身作则亲率运河都督官员,上上下下跑遍了济宁大运河工地,在寒冷刺骨的冬季里,带领民工队伍,挑挖治理济宁的大运河和建闸筑坝,据说这一段大运河当时称作“济州运河”,由北边的安山湖向南直达微山县的韩庄运河和到栆庄台儿庄的运河呢。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后,1958修湖西大堤挖通梁济运河后,才有大运河口到济宁的任城石佛村,再入老运河水道到济宁顺河门外老码头,最早装载货物的木帆船,还能一直开到小闸口桥下面停泊呢,那时候顺着河道两边,停满了免布蓬桅杆的大小木船呢。那时候济宁到鱼台绕道多走二十多路里,有近百里的水路,如果走湖里水道也就是七十来水路,不过当年运输货物的木船,船只小吨位轻,还都是全部用人力撑篙拉纤走船,俗话说:“无风三尺浪,有风丈把高”,当遇到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时,在湖中间空荡没有个遮挡躲闪,若遇到大风雨,风大浪高容易翻船,是非常危险性的。所以相比较来说,当年走湖中心水路,不如沿湖西大堤的“梁济运河”行船安全。再说,象现在在大运河行驶的船舶,都是用五六公分厚的大铁皮制造,船只大吨位重,载重的货物都是成千上万吨位铁壳大货船,吨位重吃水深,行在江海河湖中很稳的,能抗击七八级以上风浪,船也不易被打翻。别说在这小小的微山南阳湖上通航啦,就是现在“过江达海”也不成问题。这条济宁东西走向的旧运河水道遗址现在还有,就在现在太白湖公园大门入口处紧靠“运河路”。
我现在清清楚楚记的,当年,在济宁顺河门外客运船码头坐船的情景,我沿着跳板先登上了客船,然后再下到船舱里坐好。上船后必须得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保证人身安全,不能在船上随便走动,以防不慎掉落水中。旅客们上船坐好后,接着客班轮船先鸣笛告知,通知送客的家人离船上岸,然后码头上的工作人员,解开了拴在码头上固定桩上的缆索,接着又抽掉了跳板,客轮便慢慢离开客运码头,倒转船头,顺着老运河水道向南朝着鱼台方向驶去。
从济宁上鱼台是沿着湖西的大运河走的,我记得沿途过好几道河口,叫上地名来的,好象有“赵王河”、“洙赵河”、“白马河”、“老万福河、“新万福河”、“惠河”、到了微山南阳镇的西渡口村,接着右拐弯入“西支河”,沿途过“玉皇庙”、“史楼村”、“东陈湾、西陈湾村”“米滩村”“临河村”,便到了鱼台谷亭港码头。
当年,从西渡口到鱼台谷亭港口,西支河上没有桥梁船闸,大小船只在河道里竞相争渡,特别是在港口里,挤满停泊了装卸沙石和各种货物的船只,进出港的船只得挪动让空,客船才能靠上码头,那时候的港口是真繁忙啊!
客班轮船到临河村拐弯地方,这时船上的驾驶员,要紧拉船上的汽笛,通知停泊在谷亭港的大小船只要躲避让道,这时候客船也减速慢行,慢慢朝着客运码头上停靠。
汽轮客船上都安装了大马力的大柴油机,在河上行驶时劲大力足,由于客船上安装的强力推进器,带动船尾的罗旋浆,转动时所掀起的急流波浪,能把靠近它的“小木船”和“小划子舢舨”给冲击掀翻,所以行驶在大湖大河中的客轮,看到“小木船”和“小划子”时要连续鸣笛提醒避让,以确保船只与人身的安全。
我记的当年初次跟客班远行,心情时分地激动愉快,坐在客班轮船里或行驶在老运河里,虽然河岸高河床深,看不到岸上的风景,但河道的微风习习吹来,让人心情开朗畅快,比闷在家中屋里好,长年呆在城里边,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房屋,和在路上来回跑的行人车辆,心情是郁闷的,现在出来了,真是感到心中亮堂畅快啊,此刻感到天高云淡,地阔水远,人也格外显的亲切。当客船走村过庄时,我看到在河边和岸上的行人,有的村民和路人看到大轮船开过来了,他(她)们站在原处或停下来高兴地看着河中行驶的大轮船,有的还和船上的我们摆手打招呼问好呢,此刻我的脸上也挂满了幸福地笑容,也兴奋地挥手答谢致意。特别是,当客轮行驶在开阔的梁济运河里时,视野更开阔了,放眼望去,那水天一色浩淼无边的南阳湖,湖中青青的莆苇,散发着清香亭亭玉立的荷莲,时而腾飞起落的白鹭水鸟,还有哪探头探脑出没苇草丛中的鹳鹤鸡鸭,我凝神向湖中张望着。我在客船上,看到了清澈的河面上,鱼儿追逐着客船前行,不时地在船舷两旁河面上欢快地窜动跃起,听船上工作人员讲,有的鱼儿还跳到船上来呢,正如有句成语所说的叫“鲤鱼跳龙门”吗,在船中我心情愉快的听着均匀地柴油发动机的“突突”声,脚下的轮船推进罗旋桨飞快地转动着,发出轻快地颤动声,再看当轮船驶过之后,在河中所掀起的两道白色浪花,更为神奇壮观,轮船在河里面行驶,由于船底下的推进器高速旋转,其强大动力带动船尾部的罗旋浆,把河中的水流,象“神龙吸水”似的给卷起吸住,这时河床两岸露出了无水的空间,没有加以防备和逃离的鱼虾,被纷纷拉留在了这暂时无水的浅滩上面,这时喜食吃鱼的白鸰鹈鸟紧追其后,象一道道明快的闪电俯冲下来,把闪留在河边浅滩的小鱼小虾捉住,迅速吞留到了口中。此刻这使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江河湖海中,哪些白鹭鹈鹕,为什么经常绕着行驶的轮船飞的道理,原来这些“小精灵”们它们真聪明,抓住这么个瞬间,“钻空子”把河里面的小鱼小虾给轻易捕捉到了。紧接着客轮驶过后,船上助推器罗旋浆的动力,又把吸收的水流能量瞬间放出,湍急的水流又象一条条的白龙,把河二滩又迅速地给吞没了,接着“哗哗”的波浪汹涌澎湃,撞击拍打着河面,所产生“虹吸”奇观,紧紧吸引住了船上旅客们新鲜兴趣,特别是初次坐船的旅客,这种新鲜兴趣体会的更为深刻。
客班轮船从早上七点半开船离开济宁港客运码头,在济宁大运河里要行驶大约得近四个半小时,中午12点来钟才到达鱼台港口客运站码头,待船停稳,船上工作人员在码头固定桩拴系带牢缆绳,放下铺好了跳板之后,我便随着旅客陆续快步下了船,紧接着再到离港口码头不远的地方,谷亭老街“十八间屋”处逛着玩,当年这里可是鱼台谷亭的最繁华商业地带和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我还记得当年在离鱼台港口客运站下不远,紧挨着西支河堤,河岸码头向东,今鱼台航运公司到解放胜利村交界地处,有三四十米,还设有一处非常热闹的集市,鱼台市民们常到这里,买从南阳岛及湖边渔民们打上来的鲜活鱼虾、菱角湖耦、鹅鸭鸡蛋,及周围四里八乡进城来卖买的鸡鱼肉蛋,各种鲜菜及农副产品等等。我记得初次到鱼台,在此集市上买的是鱼台王庙周堂一带产的青色红皮的“大菱枣”,这栆个大肉实,吃起来非常地干脆和甜美,晒干的“银鱼干”和菱角等湖特产品。
我在鱼台谷亭街的地方没敢逛玩很长时间,就匆忙地返回停泊在码头上的客船,因为上济宁客班轮船在鱼台码头只停留一个来小时,当时济宁到鱼台的客班船是二艘对开,早上来的客船在谷亭港停个把小时后,接着开往南阳岛东边的白山港,下午四五点钟再返回鱼台谷亭港码头过夜,而另一艘客班船下午约一点半左右要开船返回济宁港客运码头,所以在鱼台谷亭逗留时间不长,而一天近九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行驶的大运河上的客班船上度过的。我跟坐这班客船,下午一点半左右开,大约到晚上的六点来钟就回到了济宁家中。
这就是我年少时,头一次坐客班轮车出远门到鱼台的记忆印象。到后来,我跟单位上的子女们下乡插队落户到了鱼台,从济宁坐客班船到鱼台,就成了常客啦。再说哪会还享受点特权,下乡插队务农的单位子女坐客班轮船,不用自掏腰包花钱买船票,但父亲单位上也有严格的要求规定,一年中坐船回家探亲看望爹娘,按每年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特殊情况下可不用买船票,如果随随便便回家,也要和旅客们坐船,一样自掏腰包花钱买船票,鱼台到济宁水路大约七八十里水路,走一趟单程,大约也得花费七八角钱,走个来回得一元六七角钱,现在无所谓,可是在那个生活条件标准低的年代,消费花这些钱也够贵的了,如果一年中自行走上十几趟,就得花钱大约拾元钱,当时一名军人津贴费才六元钱,一名才进工厂的学徒工,也就是十八元钱左右,而平常的一名工作二三十年的普通干部,养家糊口才三四十元钱,所以这种限制规定,杜绝了不能随意搞特权,在农村里不能就随便不干活,动不动就往家里跑的懒汉恶习气。不过这当时和别的单位子女们相比,享受这个条件也够好的了。
按说上鱼台坐长途客车比坐客船快,可当时济宁的客班车,从济宁到鱼台的班车一天只跑上一趟,而且车旧跑的速度慢,再加上道路窄狭又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不说,长途客车过后扬起的尘土,搞的坐在车里的旅客,呛的难受还弄一身尘土。人坐在车里面咣当地东到西歪跟喝醉酒似的,人们形容那时坐车,好象是在“跳舞。那时由于道路窄狭,再加济宁到鱼台,沿途道边有“王鲁”、“石集”、“清河”、“东邵的牛庄”“喻屯”等好几处沿街集市堵车,长途汽车从早到晚,不知啥时能到目的地。记的,当年相声大师马季由徐州上济宁就被堵在了清河崖大桥上,六七个小时没过去桥,由此他发调笑感叹说:“世界上最长的大桥,当属鱼台的“清河崖大桥”吧,几个小时在大桥中间被堵车没能过去,当时你干着急,心里起火也有没用。
当时看来虽然客船在河里行走的慢,但还是乘坐客班轮船还比较靠谱有把握,再说水路价钱,比坐长途客车,费用还是相对比较便宜些。所以那会人们出行,选择坐客轮班船还是比较多的。
当然,坐船还是不如坐车便利快捷,到后来,随着国家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加大对沿途公路交通道边集市大力整治和管理,把道路沿线所有的集市全部搬迁远离了公路,再是对道路维修资金加大了投入,由此,道路和大桥都先后进行加宽,原来颠簸不平的土路,逐渐改成了硬质坦平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由此车辆拥挤现象大大减少,后来又投入了大批的新款式新能源明亮宽敞的公交车辆,特别近年,新就铺设建成的高速公路,滨湖大道,跨湖高速通车,新型能源电动车上路。“一票直达”,“城际公交”一小时的生活圈,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家家都有“自驾车”出行更加快捷方便,很多的人家在济宁购房,到鱼台上班,走滨湖大道到济宁“太白湖”新区,也就是四五十分钟路程。在航运水路上,连续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连续多年天旱雨水少,造成了河湖水下降,甚至还出现河干湖凅缺水现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再加上环保部门对“三废”即废水、废气、废物的严格管控,杜绝沿湖区域向微山“四湖”内生活废水排放,在河口修建了很多拦河闸坝和公路桥,如原从湖里大小船只,一气直接开到鱼台的谷亭港码头,而现在在西支河上修建了拦截污水的“鱼台米滩闸”和多个公路桥梁,大小船舶都拦在了拦河闸坝外进不了鱼台,而现在的西支河也成了内河,被建成了湿地公园,供市民们闲余休闲散步游玩的地方。客班轮船也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未,由于遭受连年大旱,河湖常年无水干涸,再加公路交通的改善,人们都喜欢坐车出行等原因,也早早地停运啦。
这真是岁月苍桑,世道巨变,那时乘船坐车的辛苦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历史!也成了老辈人向后来人们讲叙的故事传说!
济宁到鱼台大运河里跑客船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人们乘船坐车的那段不平凡艰难岁月,人们也永远铭记在心,而难以忘怀。
2025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