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12 月 6 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 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中医认为,大雪时节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在养生方面,需遵循“养藏”原则,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在饮食上,宜温热滋补以养护阳气。可多吃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性温食物,这些食物能补气血、驱寒保暖。例如羊肉,其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温中暖胃的功效,是冬季防寒佳品。但冬季干燥,饮食滋补不宜过度,还应搭配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白菜、银耳等,以防燥热内生。萝卜性凉,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的作用,与羊肉搭配,既能中和羊肉的温热,又能促进消化吸收,使营养均衡。
大雪时节,起居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阴气,待日出后再起床活动,能躲避严寒,涵养人体的阳气。同时,要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头部是诸阳之会,若头部受寒,阳气受损,会引发感冒、头痛等疾病;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皮下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一旦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颈部受寒则易引发颈椎病或加重原有病情,外出时可佩戴帽子、围巾、厚袜子及保暖性能好的鞋子,睡前也可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全身。
运动方面,应选择动静结合的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运动不宜过度,避免大汗淋漓。因为大汗出后,阳气外泄,易受寒邪侵袭。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的上午 9 - 11 点或下午 3 - 5 点之间进行,此时户外温度较为适宜,且人体阳气较为旺盛,更有利于运动养生。
情志调养也至关重要。冬季万物凋零,易使人情绪低落,产生抑郁情绪。此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晒太阳,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以驱散阴霾,舒畅情志。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愉悦的心情可使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此外,大雪时节可适当进行中医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如艾灸、按摩等。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阳补气、健脾益胃;按摩涌泉穴,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大雪节气,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养,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为度过寒冷的冬季,迎接来年的春天做好充分准备。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在大雪节气里呵护身心,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李晓旭主治医师出诊时间:
西院: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惠民楼6楼康复科专家门诊
电话0531-686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