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手综合征
1.定义: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是指脑血管病患者在恢复期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患侧肩关节疼痛,并使手的运动机能受到限制。
2.临床表现:
Ⅰ期:
手:
(1)肿:患手突然水肿,主要出现在患手背部,且常终止于腕关节及近端;皮肤失去皱褶;颜色发生改变,呈橘红色或紫色,特别是当手处于下垂位时;指甲变得苍白不透明;触及患手有柔软感及膨胀感,手有微热及潮湿感;
(2)疼:腕关节疼痛。
(3)受限:运动范围明显受限,手指外展严重受限,使健手指难插入病侧手指间,Bobath手抓握困难,近端指间关节发硬,因此仅能做稍微屈曲动作,不能完全伸展。被动活动即产生疼痛。腕关节背伸、前臂被动外旋受限明显。
肩:
(1)疼:患侧肩关节疼痛。
(2)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屈曲、外展。
Ⅱ期:
肩:疼痛、活动受限减轻。
手:
(1)水肿:减轻,血管运动性变化,如皮肤湿度增高和发红几乎每一患者均有残存。
(2)疼痛、活动受限:加重。
(3)萎缩:患手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掌肢膜肥厚和手指呈爪型及手指挛缩。肉眼可看到在腕骨间区域的背侧中央和掌骨和腕骨相结合部出现坚硬隆起。
Ⅲ期:
消失:水肿和疼痛完全消失。
畸形手:
(1)萎缩:手掌偏平,拇指和小指显著萎缩;拇指和示指间部分萎缩、无弹性。
(2)受限:腕屈曲偏向尺侧,背屈受限制;掌骨背侧隆起固定无水肿,前臂外旋受限,远端及近端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屈曲位,即使能作屈曲,也是在很小范围内。
3.预防措施
(1)良肢位摆放
(2)避免患肢上肢长时间支撑
(3)保护肩关节,预防肩关节脱位
(4)尽可能不用患手背静脉输液
(5)防止对患手的任何外伤
4.常用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蜡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干扰电
(2)向心性气压治疗或线缠绕加压治疗
(3)冰水温水交替浸泡法
(4)中医淋巴回流手法
二、肩关节半脱位
1.定义:肩关节半脱位是脑血管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弛缓性瘫时占60%~80%,好发于Brunnstrom Ⅰ~Ⅱ期。肌张力弛缓阶段。因此多数出现在发病后1个月之内。
✦肩关节半脱位本身并无疼痛,但它极易受损伤进而引起疼痛,故应高度重视。
2.临床表现:
(1)肩胛带下沉伴方肩畸形。在肩峰与肱之间可出现凹陷,如不明显时可用触诊触及此凹陷。
(2)翼状肩胛。
(3)肩胛骨靠近脊柱,下角内收明显,并且比另一侧低。
(4)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的后部明显萎缩。
3.预防措施
(1)良肢位摆放
(2)避免不恰当的护理
(3)日常生活和治疗中保护肩关节
4.常用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中低频电疗为主,针灸
(2)运动疗法:
①矫正肩胛骨的姿势
②肩胛带负重训练
③改善肩胛带的迟缓状态
(3)贴扎技术:
①体位
②贴法
(4)Bobath肩托
三、肩痛
1.定义:肩痛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肩部疼痛、麻木感、烧灼样痛或难以忍受的感觉等,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2.临床表现:一般安静时没有疼痛,仅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肩部运动后加重。患侧上肢下垂有沉重感。上举前伸平均在100度,外展在70~100度时发生。撞击征阳性。肩关节被动外旋时疼痛最明显,疼痛从肩放射到上肢外侧。
3.预防措施
(1)良肢位摆放
(2)早期关节活动防止关节挛缩
(3)避免造成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或训练
4.常用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温热疗法、蜡疗、超声、干扰电、红外线照射
(2)运动疗法:
①无痛范围内运动
②肩ROM训练
③关节松动术
四、对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
1.清楚了解患者的能力及功能限制
2.避免用力拉患者的患侧手和肩膀,这样会很容易导致肩关节半脱位
3.积极开导、安慰、鼓励病人,帮助其克服焦虑和抑郁情绪
4.协助时尽量站于病者的患侧,以防病者从患侧跌倒
5.协助者须清楚每个动作的先后次序;教导患者时,指示要清楚
6.协助病人采取良好的卧、坐和站立姿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