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话“春节”

文化   2025-01-17 10:26   江苏  

点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要过年了!
  甲辰龙年已近尾声,乙巳蛇岁即将到来。
  说过了《元旦过后话“元旦”》,再来聊聊“春节”。
  春节,过年,换岁,是个古老的节日。现代意义上的“春节”,却才只有111年的时间
  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岁、年的概念。年也好,岁也罢,是一个时间段。周期有更替。这就有了改岁、过年。
  《诗经·豳风·七月》(豳:bīn,音如“宾”)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和“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在这首两三千年的民歌中,就说到了“卒岁”和“改岁”,也就是过大年,过新年。
  一年到头,进入新年,是有个特定日子的,那就是“岁首”。夏、商、周三代,“岁首”之日并不统一。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建议实行“太初历”,规定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正月初一为“三元”之首,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这一天,就是元旦。此后各朝代基本都沿用夏历。直到清朝末年。
  千百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会将元旦称为过年,过大年;而官方,文人们会多说“改岁”。这是《诗经》开始的说法。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从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至今,也已经是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辛亥革命胜利后,推翻了清王朝,民国政府引入了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将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用到了阳历的新年第一天。三年后的1914年,民国政府将“春节”一词用于传统农历新年。
  从此之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在一个日历年中要过两个新年。

  春节,最早是因立春而产生的节日

  在古代中国有没有“春节”一词?有的。

  春节,在诸多历史文献中被称“立春节”。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立春是廿四节气”之首,“立”就是开始,意思是从立春这天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二是中国的廿四节气有“节气”“中气”之分。逢单数的为“节”,立春是“一月节”“正月节”,逢双数的为“中气”“中”,即将到来的“大寒”就是“十二月中”,雨水是“一月中”。

  作为传统农业国家,中国古人尤其重视立春,在这一天会举行多种活动,迎接这个“春天的节日”——立春节。

  有春节,也曾有过夏节、秋节和冬节

  1914年1月北京民国政府内务部政府又颁布法令,确定旧历的新年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并明确,在这一天“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所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春节”只111年的时间。
  更为激进的是,1930年3月为了配合强力推行阳历,废除阴历,南京国民政府采纳了内政部和教育部提出的建议,要求全国人民用阳历时间去过原来属于阴历的节日。
  正常情况下,农历与阳历的时间大致相关30天左右。以端午节为例,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阳历已经是6月中旬。强行要求将中国传统节日改在阳历的日期中过,肯定是行不通的。这项政令,没多久也就寿终了。老百姓不理这一套啊。
  过年是一个过程,春节是一个节日群
  春节,并不是正月初一这一天的节日,而是从腊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一个长达近四十天的节日群。有意思的是,当下的春运时间,也基本上是与过年节日群的时间吻合,40天。
  这个节日群,有两个中心:时间上,大年初一是中心;空间上,家是中心。
  腊八开始,纷纷向着家的方向进发,“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了年,逐步向外,先是外出拜年、亲友团聚,“(初)七不出”,过了初八,又向外,出去奋斗、挣钱了。
  说是节日群,春节过年是有着许多的子项目,小节日,而且,各个地方各具特色的。
  像我们苏北盐阜地区,过了腊八就要忙着蒸馒头(是有馅的,北方人称为“包子”)和“长发”(即北方人说的馒头,但要做成长长的,平时叫“大卷子”)。
  古代,还有“小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甲辰龙年的冬至后的第一个戌日12月24日(冬月廿四),壬戌日;第三个戌日是2025年1月17日(腊月十八),丙戌日。那么,“小岁”就是1月18日,腊月十九。
  小年,大概取代了过去的“小岁”了吧。而且,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还不在同一天过小年。
  在江南常熟,人们还会在腊月里,春节前,自行选择一个日子,在家祭祀祖先,称为“过年”。
  除夕,祭祀祖先的日子。我们盐阜地区叫做给老亡人送压岁钱。除夕夜,合家团圆,吃守岁酒。放关门鞭。
  大年初一,过大年。吃开口茶,放开门鞭炮,全家围坐桌前吃早茶——大汤圆子、小元宵。江南人家,更会在刚进入到年初一的深夜时分到寺庙里去抢烧头香。
  正月初五,接财神。也是商家开门迎客的日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过年的闭幕式。
  春节,有许多过年的喜庆和讲究
  一是红。红色,是春节的主色调。春联、福字、窗花是红的,爆竹是红的,放过之后的鞭炮更是一地红。灯笼是红的,蜡烛是红的。送长辈的年礼要贴一张红纸条的。压岁钱包是红的。女孩的头绳、袜子是红的,就连娇惯的男娃过年时也享受女孩待遇,穿红、系红。
  二是响。中国人不喜欢“闷声大发财”,一年到头,就应该有些个响才吉利。腊八开始,先是孩子们放小鞭的声响,接着是斩肉炸内圆的响,炒花生果、瓜子的响。过大年,街上的锣鼓声响。就连登门乞讨的“财神老爷”都会给你家门前带来声响,敲个小锣,玩个麒麟,唱个小曲,高声说上一段吉利话,让主人家欢喜。
  三是圆。过年的食品,圆形的多。肉圆、鱼圆、汤圆。讲究圆,也忌讳破。过年了,家长会给孩子几个零花钱,到外面去玩,免得他们在家里弄坏碗盏,不喜庆。
  三是有过年的特定语言。过年的语言是特别的。空了、没了叫“满”了;花生果,叫“长生果”;早早准备下来的馒头上有霉,叫“发财点子”;万一有人打破了碗盏,赶紧说一声“岁岁(碎)平安”;小孩子跌的跟头,都叫“元宝跟头”……
  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睡懒觉,不动针,不动剪子,不扫地,不往屋外倒水、倒垃圾。最让孩子们开心得意的是,大年初一到初五不打孩子。
  许多的讲究一直到正月初五“破五”告一段落。
  乙巳蛇年春节,是中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首个春节。
  这个年,一定会过得更热闹祥和喜庆!

 相关文章:

元旦过后话“元旦”

水仙花开,奏响《春节序曲》

数说春节:常年、早年和迟来的年

曾经过的是革命化春节

过年了!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过年的事

年,过年,小年;岁,小岁

腊八遇大寒,着手忙过年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


品茗
行走、品尝、体验;读书、摄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