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又见苍狼果子。
在长江北岸,闻涛广场两侧,一大片一大片,就像是人工种植的。
夏秋时,晨跑从这里经过,下午也曾来闻涛广场走过。当时没见到有它的植株。当时江水太大,这一线都淹在江水里。
走几步,拍了一组照片,我的裤腿鞋袜上已经粘上了好几个果子。
这是《诗经》曾唱过的植物。
卷耳,是它在《诗经》中的名字。
卷耳
诗经·周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寘(zhì,音同“置”):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音如“银行”的“行”):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陟(zhì,音同“置”):升;登。 崔嵬(wéi,音同“围”):山高不平。 虺隤(huī tuí,音同“灰”“颓”):疲极而病。 金罍(léi,音同“雷”):青铜做成用以盛酒或水的器皿。 兕觥(sì gōng,音同“四工”):野牛角制的酒杯。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音同“图”):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音同“铺”):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这是《诗经》“十五国风”的第一组“周南”中的第三首诗歌。
卷耳,我在大学时读高亨《诗经注》,注释是“野菜名”,是“菜”,却没具体说是什么野菜。更多的注释是按照《尔雅》的说法,直接明确地说,卷耳,就是苍耳。
为什么要采卷耳?采来做什么用呢?南宋人罗愿《尔雅翼》卷三《释草·卷耳》说:“幽冀谓之襢菜,雒下谓之胡枲,江东呼为常枲。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又谓之常思菜,伧人皆食之。”
作为菜,卷耳并不好吃。重要的是,它有个特殊的名字——常思菜。
《诗经·卷耳》,就是一篇常思的诗作,是一篇怀人的诗作。诗从一位女子采卷耳的劳动写起,采啊采,采了老半天,也没多少收获,她想起了远行在外的丈夫,想象他在外经历险阻的各种情况。显然,她采的不是果实,是菜,还没开花结果时的细茎嫩叶。
后来,卷耳由菜而成了药。名字也由卷耳,成了苍耳。
我们在小时候,是将它叫作“苍狼”,“苍狼果子”。这是顽童的玩具,是搞恶作剧的用具。
苍耳,是菊科苍耳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能长到100厘米的高度。
茎上是有灰白色毛的。
叶子,呈三角状卵形,或心形。叶面和叶脉都有毛。叶子的正面绿色,背面苍白色。
苍耳的花,在菊科植物中是另类,是比较特殊的。
苍耳的花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生长在同一植株上。
它的花,也具有菊科植物的共性,管状花为可孕育花。就因为其管状花,长得太像它的果子上的刺了,若干次被误认为是新果。看上图,顶端的花,很不像花吧?再看看那两旁已经完成了孕育的花,呈褐色,与成熟的果实很像,是吧?那是花。
苍耳的果是瘦果。
与向日葵、鬼针草等植物的瘦果相比,它很胖,一点也不瘦。
像狼牙棒吧?难怪在我们老家是将它叫作“苍狼果”。
外面有疏生的钩状刺,刺极细而直。与鬼针草一样,成熟的苍耳果,会粘在动物的毛皮上,将种子传播到远方。
回到《诗经·卷耳》中来。
四年前,我在当年住的小区里发现了一种很小的植物。查《中国植物志》,给它的正式名字竟然是——卷耳。准确地说,叫“簇生泉卷耳”。一年后的2021年春天,我在武汉的长江边上也见到了那种卷耳。
彼“卷耳”,非此“卷耳”。
簇生泉卷耳是石竹科的植物,与这又名苍耳的卷耳之间亲缘关系几乎没有。
两次专程到江滩去找去拍苍耳的花。想到两个问题。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这个地方,这片土地,几乎每次过来都会发现有新的植物。曾在这里看到很漂亮铁线莲,就在这几片苍耳的旁边还有成片的菇娘果。还有正在开花的牵牛花。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些不见了的,如铁线莲,又是被谁给清理掉了的?我曾写过《铁线莲,藤本皇后怎么会流落在江滩》。
半个多世纪前,我的故乡小镇上有人到乡下去采摘了苍狼果子,晒干,再送到收购站,或是县医药公司门市部去卖钱的。现在,还会有什么机构收购这些可为药用的野生植物吗?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