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另一首中秋词

文化   2024-09-16 21:12   江苏  

点击上面蓝字“品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中秋”题材的词作,《全宋词》收录有三百多首,自不乏佳作,但又好像都不及苏东坡在丙辰中秋夜喝了一夜酒之后写的那首“兼怀子由”的《水调歌头》写得好。那首词不仅压住了其他词人的风头,也盖过了东坡自己写的另几首中秋词的风头。

  苏轼存世的词作计有331,一说311首。写“中秋”的词至少有7首。《水调歌头》有3首、《西江月》、《阳关曲》、《南歌子》、《念奴娇》各1首。他这7首词中,写给弟弟苏辙苏子由的就有3首。

  明代杨慎对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作过一次排行,认为“《水调歌头》第一”,而下面的这一首可以排在第二。

念奴娇·中秋

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这首《念奴娇》写于元丰五年壬戌(1182)中秋。这时苏轼因横遭诗祸而谪居黄州已经三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这一年春天所作。也许,正是时间这副良药,让苏东坡在逆境中变得旷达起来。

  上阕,写中秋日登高望月。开篇就写词人凭高而立、静心远眺。他看到的是万里无云的长天。这让他更期待这一年一度的中秋月早点儿升腾上来。

  桂魄,是月亮的别称。古人认为,日为阳,《说文》的解释,魂是阳气,所以说“日魂”;月为阴,魄是阴神,所以说“月魄”。月中有桂树,所以月亮又被称为“桂魄”。“桂魄飞来”,这一笔不仅写出了月出东海的飞动之势,也表达了词人重逢此月的欣喜之情。于是词人不禁神游天上、浮想联翩了。这“天上”幻境,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也曾写到,但只是淡淡的一抹。在这,则是浓笔重染:清冷的月光与秋夜的碧空相浸相映,构成一种明净如洗的色调。在这个仙人幽居的“清凉国”,月光辉映下,人间美景似为仙界。

  上阕结句:“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烟树:烟雾笼罩之树。历历:分明可见的样子。所见皆美景,眼前是仙境,更是壮美的图画。

  下阙,苏东坡将笔锋收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这如画的江山里,美好的月光下,我尽兴地喝酒,放肆地狂歌。我在学习谪仙李白呢,自己喝,邀请明月共饮,回头看着地上自己的身影,觉得那又是一饮者。这场酒,这杯酒,是我们三人同饮的。词人与谪仙人李白一样,都因为“人间”凄凉,“独酌无相亲”,才会与月、同影共饮。东坡先生在醉舞狂歌中,又将谪仙人“世人自弃我”的愤世之慨,变为了“乘风”归月的遗世之想。所谓“今夕不知何夕?”不就是《水调歌头》所写的“今夕是何年”吗?这是大醉中的狂呼,天仙来到人间之后的惊叹。

  这时的词人已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了。他不再用“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事理,来排遣“人有悲欢离合”的情感,三年谪居,已经使他“出离了苦痛”,达到超然物外、“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的精神境界了。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他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和大鹏乘风直上的典故。

  《水调歌头》中他说“我欲乘风归去”,因为那时东坡还依恋着“人间”,觉得“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而在这时,词人不仅毅然决然地归去了,而且说“何用骑鹏翼”,已经达到了“无所待而于无穷”的逍遥境界了。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水晶宫,与上文清凉国,都指月宫。“一声”,是说吹笛技艺甚高,可把横笛吹破。这一声清脆嘹亮的笛音,就像飞流直下的水声,更象破笼而出的鸟鸣,在万里云霄中飘荡、回响……

  东坡词中,调寄“念奴娇”的有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早些时候。《赤壁赋》则是在这首中秋词之前的七月十六游赤壁后所作。

  其实,这首《念奴娇》咏中秋未必就不及《水调歌头》。只是各有其妙。

  本文图片系首次使用AI生成。

 相关文章:

中秋这个节,这个中秋假

《诗经》中的“薇”,苏轼、陆游诗中的“巢菜”原来是这两种春天的菜

那时候,文人们称赏月叫“玩月”

望新月,读唐代诗人的《拜新月》


记忆|八月半的饼,国庆节的彩门

迟开的桂花别样香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

品茗
行走、品尝、体验;读书、摄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