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小冬。
许多地方,比如苏州将今天称为“冬至夜”。祭祀祖先家人团聚在今晚 。 明日,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农历甲辰龙年十一月二十一,大冬。 冬至,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十一月的中气。 古有“三正”:夏正建寅,殷(商)正建丑,周正建子。周王朝,将岁首定在冬月。从大雪节气开始,干支纪月是“子月”,今年的冬至在丙子月中。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虽然通行的历法不是周历,而是夏历,是“建寅”,也就是将一年的开端定在现在的“正月”,寅月(乙巳蛇年立春之后进入戊寅月),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是习惯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节气诗·冬至十一月中》首联就说:“周家正立年”,是说这一天是周历的岁首。南宋时期的陆游七十五岁时,在老家山阴写的《己未冬至》诗中说:“老人畏添岁,每欺时序速。”两年后,七十七岁的陆放翁在《辛酉冬至》诗中又说:“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并加自注:“乡俗谓:吃冬至饭,即添一岁。” 郡人最重冬至节。先日,亲朋各以食物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盘。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必归壻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文加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谚。 冬至夜,已经出嫁的女儿必定要回到夫家去过节,新月之间要互赠食物礼品的,家中要悬挂先祖遗容。这一切都超过平常的过节。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是诗圣杜甫《小至》的诗句。唐代诗人权德舆《冬至宿斋时郡君南内朝谒因寄》中说:“明日一阳生百福。”宋代的欧阳修《咏雪》诗中说:“至日阳初复,丰年瑞遽臻。”五十三岁的陆放翁在成都过冬至节时,也写下了“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 冬至一阳生,这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世孙,唐代初年的大儒孔颖达说出来的。他在解释《易·復》“七日來復”是说:“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节气诗》通常是要将这个节气的“三候”写到诗里去的。但他在这首《冬至十一月中》诗并没写到“三候”。也许是这个节气太重大,他不好写。 诗的前两联先交代了冬至的气候特征与起源。阴阳二气交替之时,阳气开始回升。在周朝,那可是“过年”的日子。“岁星”指木星,“舜日”指太阳。颔联说,冬至这一天木星运行到最北端,太阳运行到最南端。 颈联和尾联交代了冬至的习俗。朝廷会在冬至这天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载歌载舞、开筵相庆。民间百姓则有祭祖的习俗,要有“八珍祭祖”,至少是八道好菜,等祭祖完后邀请亲朋好友相聚,一起庆祝冬至来临。这样隆重的节日,怎么能动武打仗呢? 冬至三候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这三候与冬至节气的别名“一阳生”,是有着朴素的自然辩证思想的。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阴气还十分强盛,蚯蚓仍然在土里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鹿解 古人一直将“麋”同“鹿”相对,正如“凤”与“凰”经常相对。鹿的角是向前而生,在方位上被古人认为属阳;而麋的角是向后而生,被认为属阴。夏至这天,阳气达到极致而“一阴生”,于是,鹿角便开始脱落,背阴的湿地中开始有半夏等植物萌生。冬至,阴气达到极致,阳气萌动而阴气始衰,于是麋角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 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一阳生百福。
这倒是与“冬来了,春还会远吗”有同工之妙呢。
这么隆重的节,吃什么?幅员辽阔的中国,南北有许多的不同。过冬至,就和过年一样:
北方吃水饺,南方吃汤圆。
冬至: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
今日冬至,读白居易的冬至诗
人生冬天里的杜甫写冬至的几首诗
九九消寒图:文化味浓的盼春倒计时
二十四节气|大雪,十一月节,雪花何时漫天飞
小雪:十月中,寒暑喜分离
立冬,十月节,风送秋去霜迎节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