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这是我很早就见到过,却是很晚才认识的花。
小时候,我家的东边、后(北)边分别是一条河、一道沟,在河边、沟畈子上就有过这种草。上初中时,为了学费,我养了十几只小白兔。每天去挖兔子草,也曾挖过一次回来,茎很硬,不好挖。兔子还不吃。
第一次知道其名,并将名字与实物联系起来,是因为一篇《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噢,原来“蓼”读 liǎo ,音同“了”。
这些年,我曾几次在南京长江北岸的水边上拍过这红蓼。今年重阳节前,又在一个乡村的水边拍到了正在开花的红蓼。
翻开《中国植物志》,这红蓼是极有趣的,从“目”“科”“亚科”“族”“属”,直到“组”,都是“蓼”。这在植物中不太多见。
蓼,是一年生的草本。茎直立,粗壮,分枝多。夏秋季开花。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多生于沟边湿地。
蓼,是很中国的草花。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隰,xí,音同“席”,低温的地方。子充,是郑国的美男子。后来,也就与“子都”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称。游龙,是蓼的一种。
《毛诗》及后世注《诗》的人都将这首诗解为讽刺郑昭公不用“子都”“子充”这样的贤者,反用“狂且”“狡童”那样的小人。
细井徇,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医学者。上图,是他在19世纪所撰绘《诗经名物图解》中的“龙”。该书原本现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我手边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封面选用的就是这幅“龙”。
《诗经》中不止一首诗提到了“蓼”。
诗经·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毖:谨慎,慎防。蓼,味辛,故古人常以蓼喻辛苦。此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唐代,秋天里开花的红蓼也是诗人们时常歌咏的意象。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唐·白居易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遊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诗人说,你看,那边,那风中,夕阳下,荷叶虽有余绿,已很萧条;水蓼还有残花在秋风中,寂寞地红着。
蓼花开放在秋天,这个时候,大自然的色彩已经有些单调了。这红红的蓼花时常会被诗人们用来和其他的一些色彩作对照。如白居易的,“啼蛩隐红蓼,瘦马蹋青芜。”(《东坡秋意寄元八坡》)“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曲江早秋三年作》)“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早秋曲江感怀》)唐代,长安城里有曲江池,这曲江池边有曲江亭,有杏园,那是进士放榜后宴集的地方。那里秋日,蓼花是一道风景。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绵绵红蓼水,飏飏白鹭鹚。”
鹭鸶
唐·许浑
西风澹澹水悠悠,雪照丝飘带雨愁。
何事归心倚前阁,绿蒲红蓼练塘秋。
这首诗里,既有声音,西风澹澹,更有色彩,鹭鸶(也就是白鹭)洁白的羽毛,绿蒲、红蓼。清人评价这首诗说:“见鹭鸶之失群而自怜归思淹留,且已驰心于练湖,写得远想悠然。”
雁
唐·罗邺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傍晚,有雁飞来了。又是一个让人思乡的秋天来了。低头,看看水中开着的红蓼,顿生几多的愁绪。但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家,而是说,在远方,在故园,今晚这样圆圆的月下,我的家人,我的好友,一定是在江楼上想我的吧!
这开在秋日的蓼花,虽则红艳,却被诗人赋予寂寞、伤感的情绪,是悲愁的花。
宋代的人不仅在将红蓼写入诗中,如时年七十七岁的陆游写的这首:
秋日杂咏
宋·陆游
久雨初晴喜欲迷,青鞋踏偏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宋人还将红蓼写进了图画中。
下面这幅宋绢本《红蓼水禽图》,是宋代徐崇矩创作的纨扇设色画。
小鸟栖息在水边蓼花枝上,放大了看。工笔细写,那么逼真。
它在向水中注视着,是鱼?是虾?
这幅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图片选自网络)
蓼的果实也好看的。这是前几年拍到的。
如今的城市和乡村,是容不得杂草生存的。
如今的蓼,蓼花早已没有了唐宋时的风光,已经被人认定为杂草了。想要找到蓼花、见到蓼花,得跑到拆迁后被围挡起来,不是靠近主干道有水的地方。找到了蓼花,想接近它,拍好它很不容易。
这蓼花,在你们那地方叫什么?它的土名是什么?敬请在留言中告诉我一下。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