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话“元旦”

文化   2025-01-03 17:25   江苏  

 点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元旦,一岁之首,新年的第一天,总是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憧憬。
  元旦,曾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久的夏历新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一百多年前的1912年,这个名称给了阳历,格里高利历的1月1日使用。
  20世纪之后的中国,就有了两个“年”。一个是“阳历年”,即放一天假的元旦;一个是“本历年”“旧历年”“农历年”,即从今年起,国人可以享受从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假期的春节
  在古代中国,一岁之首定在什么时候,并非不变的。夏、商、周就曾分别采用过三个不同的历法。现在的农历,基本是采用夏历,建丑,也就是立春节气所在的正月初一为岁首。《人民日报》的报头就曾用“夏历”一词。进入1970年代,才改称为“农历”了。
  曾有人认为一岁之首的新年应该是“冬至”节气开始,也有人认为新年应该从“立春”节气开始。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的运行来确定的。用章太炎先生的话说,“古人本知阳历,为便民,故用阴历耳。古者竹简漆书,颁历不易,用阴历则望月可知,故用阴历也。(《太炎先生尚书说·尧典》尚书二十九篇 )”
  经过世代不断修订的现在农(夏)历,将一岁之首定在冬至之后立春前后的一月初一日(朔)。平年一年十二个月,354天。用节气来置闰月。闰月年十三个384天。普通民众无需时时翻看历书,看看太阳,能知道一天到了什么时刻,看月亮,就晓得一个月过到了什么时候。
  每年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又叫元日。
  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年节序,此为之首。
  明末程登吉的《幼学琼林》是一本给儿童启蒙的读物,卷一《岁时》中说:“履端是初一元旦

  这是《新华日报》创刊号的报头,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一日,星期二”。这一天就是公元1938年1月11日。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为了标榜自己的现代性,放弃作为王朝遗产的“夏历”的官方地位,改用号称“公历”的西历(格里高利历),以西历的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第一个新年。还引入了星期这个传统中国人不曾用过的新词。
  1914年1月北京民国政府内务部政府又颁布法令,确定旧历的新年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并说,在这一天“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从此,夏历的正月初一便被剥夺了原有的名称“元旦”、“新年”,中国年、旧历年叫“春节”了。
  从此,中国就出现了两个新年庆典并行于一个日历年的局面。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停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的开头。
  作为一名“双60后”(1960年代出生,现年60开外),五十多年前,我们小时候,还是过“本历年”,老百姓不太重视“阳历年”。哪怕是在倡导过“革命化春节”的年代,过年,还是过的是本历年。过年的时候,还是要有些个仪式的,比如,蒸馒头、炸肉圆、贴门对子,放开门鞭的。但那个时候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元旦是春节的曾用名。因为,我们成长在革命的年代,一切“封资修”的文化都被作为“四旧”清除了。我们读不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的。能读到的毛主席的一首词。

如梦令·元旦

当代·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但这首小令远不及“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过年的时候看到、读到得更多,更熟悉。
  元旦、春节,这两个年,在中国也已经有了些新的年俗。
  “跨年”,似乎是青年人更热衷的,是央视、部分省级卫视及哔站都重视的;“过年”,“过大年”,更是广大的民众喜欢的中国年。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年,元旦是农历的腊月初二。再过几天就是腊八节,中国人要开始忙年,迎接曾经的元旦,今天的春节——中国人的传统新年了!

 相关文章:

数说春节:常年、早年和迟来的年

曾经过的是革命化春节

过年了!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过年的事

年,过年,小年;岁,小岁

腊八遇大寒,着手忙过年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

品茗
行走、品尝、体验;读书、摄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