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品茗”二字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老家射阳曾经产盐。海边上还曾经有过一家规模不小的盐场。 大盐,是盐场晒制的原盐。颗粒大,又叫粗盐。区别于加工过的精制盐。 老家人在说这话的时候,“掉”字的发音有些像“得”字的。 五十多年前,在那个就连草纸、洋火都上计划的年代,大盐没上计划,是敞开供应,家门口的小店里就能买到的。 粥会馊,饭会馊。大盐是不会馊。更不会因为卖不掉而馊掉。 小三子啊!那个李小二子的话你能听吗?听他的,大盐全要卖馊掉了。 大五子哎!你真的相信他能把钱还给你啊?他能还钱,街上的大盐全要卖馊掉了。 其实,这样的说法,在江淮方言区都有,意思和运用的场景也是相似的。 吃中饭了。男主人端起个饭碗,伸出筷子刚尝了一口碗里的小菜子,就说话了。他在批评女主人将菜烧得太咸了。把卖盐的打死了,不花钱白得了许多的盐,就拼命往锅里放了。 过去的人,不怕忙,就怕闲。“有得忙,才有得噇”呢。(噇,读chuáng,音同“床”,吃的意思。) 方言中,“咸”与“闲”同音,人们就用“忙”来说“咸”了。 一日三餐,缺盐不行。不吃盐人会没精神。做菜的时候,适量放盐,做出来的菜,忙暂暂的,下饭。盐放多了,吃不消,更会招来批评。 哎哟哇,亲妈妈!你今个怎安把这两条好鱼烧得苦盐丁子忙的啊!能进嘴吗! (盐堆。晒制成功的原盐堆放着,等待运出加工成精盐。) 过去用的是是原盐,大盐。入锅之后不太容易很快化开。有时,菜盛进盘子端上桌子了,吃到一个没化开的盐粒子,方言中说成了是“盐虱子”。这也会招来批评的。 没命!你今个做饭的时候跟哪个在拉呱的啊!这盘韭菜里,我连吃到两个盐虱子! 过去,条件不像今天这样好,容易出汗,洗澡不像今天这样方便,衣服更是不太可能勤换了。生活一做,尤其是在太阳底下,汗出得多,身上粘湿难受,就衣裳也像是粘在身上的。这可用“盐卤辣潮”“盐潮卤拉”来形容。 今天是个什么天啊!树头纹丝不动,一点风也没得。才洗过澡,身上又盐潮卤拉的了。 这几天的雨下的,家里到处都是盐卤辣潮的。难过死了! 盐豆子本是我们这里的一种吃物。干黄豆、干蚕豆下锅炒熟,烹盐水。这是喝粥的小菜。 这不是说小二子大方,肯将自己口袋里的小吃盐豆子给别人吃,而是说他会唆使别人做不好的事情,做吃亏上当的事。 这样的说法在我们方言里还可用“红砖”“拾人家红砖”来表达。红砖,是指烧得滚烫、火红的砖头。那哪能拾啊! 普通话普及了,人们在大范围的交往、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少了。但语言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不能被“普通化”。二十四节气|大雪,十一月节,雪花何时漫天飞
方言|穿高木屐子 把“难”字给人写 拾红砖
盐的味道
往事|冒盐硝
揉小咸菜 腌大咸菜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或是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品茗”关注本公众号